人民日報: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 捍衛倫理尊重真相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人民日報: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 捍衛倫理尊重真相

  面對朋友的缺點,虛與委蛇還是直言不諱?碰到不良的行為,退避三舍還是勇於制止?就不同人而言,答案可能人言言殊。因為,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選擇是不同的。

  通往真理的道路從來不止一條,立足於各個層面、不同角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利於我們全面認識事物。但真理與謬誤,是與非,對與錯,美與醜,是有客觀標準的。正如哲學上的相對主義走向極致就會導致荒謬一樣,現實生活中,如果以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性為藉口,混淆是非界限甚至以非為是,是非顛倒,那就是一種詭辯。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是極端的片面性;從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角度看,這種不講立場、沒有原則的態度,是一種庸俗的實用主義。

  對與錯,或因具體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認識,這可以理解,但不能成為是非不分的理由。真理確有其相對性,任何人都不能說自己掌握了絕對真理,但這不能成為放棄追求真理的藉口。事實上,當一切都被「相對」時,「相對」也就成了另一種「絕對」。如果把「相對主義」當做詭辯的盾牌,其實質就是騎牆的哲學。

  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是因為實用主義的態度,會損害公共交往規則。一個人可以有自己的是非標準,但必須尊重社會公序良俗;一個公司可以有自己的經營理念,但不能無視國家法律禁令;一個地方可以強調自身特色,但不能無視普遍規則。共同規則是每一個「社會人」賴以生存的基礎,離開這個基礎去談「相對」,從本質上講是用自己的絕對自由去損害他人的自由。

  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是因為不講是非的「老好人」態度,會消解社會價值底線。寬容不等於是非不分,自由也不是毫無邊界。我們鼓勵主持人表現個性,但並不代表可以放棄職業道德;我們倡導網民發表意見,但絕不贊成辱罵與恐嚇。進而言之,你可以解構神聖,卻不能羞辱歷史;你可以不行義,卻不能行不義;你可以不捨己為人,卻不能損人利己。社會價值是一種共識,以「詭辯的相對主義」消解這種共識,有百害而無一利。

  真相是一切邏輯的起點。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是因為這會阻礙對真相的求索。對於不同觀點的相對,可能意味著包容;但對基本事實判斷的相對,就意味著耍賴。二氧化碳是否元兇暫且不論,但全球變暖是一個事實;犯罪行為可能有各種原因,但其嚴重後果無法否認。如果以相對之名迴避真相、罔顧事實,只在乎批評的姿態、滿足於價值的站隊,甚至裁剪真相、無中生有,不管如何「雄辯」,都是站不住腳的。

  社會轉型往往伴隨著不同價值觀念的交織。但這些價值觀念並不是超市貨架上的商品,總是難分優劣、可以各取所需。我們反對「詭辯的相對主義」,遵守公共規則、捍衛底線倫理、尊重事實真相,才能保持社會的自由、多元、開放,避免道德失範和價值扭曲,從而凝聚更多共識,促成更大進步。範正偉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捍衛新聞媒體的職業倫理
    利用媒體公器非法牟取私利,挑戰新聞從業者的倫理底線,損害媒體的公信力……媒體行業的害群之馬,必須從嚴治理、嚴厲打擊。繼檢察機關正式批捕《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之後,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10月31日決定吊銷陳永洲的新聞記者證,建議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唯物論VS相對主義詭辯論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唯物論VS相對主義詭辯論 2019-03-05 11:57:54| 中公教育
  • 跨文化傳播帶來的倫理衝突與理論探索【2】
    三、倫理的衝突與倫理觀的對立 在古漢語中,「倫理」的解釋之一是:「人倫、人際道德關係」。《現代漢語詞典》對「倫理」的解釋是:「人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倫理」產生於人際交往的需要,又反過來規範人際交往。西方一些學者關於「倫理」(ethics)的概念有著更為直白易懂的表述:倫理就是判斷對錯的尺度。
  • 什麼是詭辯
    法權和國家問題、道德和教育問題、語言學和修辭學問題,所有這些都是智者派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培育了演說的藝術(修辭學),論戰的藝術(辨論學》和證明的藝術(辯證法)。智者這個詞最初是指"智慧的人"。那時,辯論術、雄辯術和詭辯術也是通用的。只是到了後來,智者才演變成詭辨論。,產生了一種令人反感的含義。
  • 詭辯家和蘇格拉底
    詭辯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的sophia, 意思是智慧、才智。詭辯家們繼承了公元前6世紀愛奧尼亞自然哲學家的傳統,但是他們對社會問題更感興趣。他們創立了好幾門學科,此後歐洲各學校紛紛建立起這類學科。正如詭辯家中之一所說的:「 人是萬物的尺度」。這種觀念意味著世界如同我們感知的一樣,並不存在每個人都得服從的普遍真理。只要掌握了雄辯術,一切觀點都可以自我辯解。 詭辯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其自由思想原則是民主辯論的有力基礎,但是另一方面,在其極端的後果中,也導致主觀主義和集體道德的瓦解。
  • 《詭辯與真相》揭示社會制度中的經濟謎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詭辯與真相》,作者是(美)索維爾。本書作者索維爾用最平實的語言,為我們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封建主義等所有社會制度中的經濟學的謎題,讓聽慣部分媒體和政客詭辯的我們大跌眼鏡。
  • 文化多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
    小學、中學的學生在歷史、地理、社會知識等課程中就受到教育,社會上有多種多樣的文化、宗教、思想,大家要接受、尊重他人與自己的差異,多樣化的人群在自由、民主的社會中共存。進入大學,他們從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理論和主流媒體傳播的觀念中進一步學到了文化多元主義的要義。這是自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來,美國社會的基本面相。文化相對主義則是面對世上存在多樣化的文化、價值觀的現實而提出的一種主張。
  • 坤鵬論:相對主義VS視角主義
    比如:著名的詭辯家、智者派創始人普羅泰戈拉曾說過:「我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存在,也不能確定他們是什麼樣子。因為阻礙我的認識的因素有很多:主題的晦澀、人生的短暫。」厲害!他已經意識到了人生的短暫。在我們這個概率世界中,如果把時間拉長到無限,除了沒有真理這個真理外,並不存在其他任何真理。那什麼是智者?
  • 對道德相對主義的一點反思
    因此,有必要將中國學術界對道德相對主義所作的反思歷程,作一些概括性的述評,以利於從總體上把握道德相對主義在中國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向。  (一)中國自古代以來的道德傳統思想中,相對主義從未佔據過主流思想的地位。儒家思想是近代中國以前的正統官方思想,因此,儒家的道德思想始終居於古代中國社會的主流道德思想的地位。
  • 詭辯與哲學:智者學派對哲學的貢獻——哲學起航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也存在一種相對主義的傾向,讓所謂「客觀」再無立足之地。 有了這個教訓,我們再來理解所謂「詭辯」,可能你會有不同的收穫。 由於這批人注重邏輯形式大於內容,往往以詭辯取勝,後來sophist遂演變成一個貶義詞,即「詭辯家」。
  • 文化相對主義與當代世界的兩種民族問題
    弄清楚這些聯繫及背後的思想內涵,有助於深化人們對文化相對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新種族主義的認識。  一、文化相對主義的起源及擴散  思想史(或觀念史)層面的文化相對主義是一種以張揚自身文化為旨趣,反對在不同文化之間作價值比較及排序的思想觀念及理論主張。
  • 人民日報:「仙俠」不可架空現實倫理
    以仙俠劇所代表的網絡文藝,有必要走出過度自我的情感格局,擔負起對主流道德認知的傳播   自2003年《誅仙》出版以來,網絡仙俠小說在過去的十多年中迅速發展,湧現出《仙劍奇俠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一批擁有眾多粉絲的作品。而且,自2005年第一部仙俠電視劇《仙劍奇俠傳》播出以來,仙俠劇蔚然興起,最近幾年成為熒幕主流。
  • 詭辯與哲學:智者學派對哲學的貢獻——哲學起航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也存在一種相對主義的傾向,讓所謂「客觀」再無立足之地。 有了這個教訓,我們再來理解所謂「詭辯」,可能你會有不同的收穫。 由於這批人注重邏輯形式大於內容,往往以詭辯取勝,後來sophist遂演變成一個貶義詞,即「詭辯家」。
  • 倫理道德規範建設的基本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倫理道德規範廣泛地存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約束和指導人們的行為。因此,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道德規範也呈現出諸多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規則。然而,不論各行各業的倫理道德規範有怎樣的差異,都需要圍繞著倫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來展開,而在追求倫理道德規範的價值理念中貫穿主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普遍化原則,會使倫理道德規範的設立和建設更加有序和合理。一、主體性原則首先,主體性原則要求確立人為道德的主體和道德價值存在的目的。
  • 亞里斯多德與相對主義:兩個辯護者
    自由主義的政治理論不是去促進某種特定的良善生活觀念,而是堅持寬容、公正的程序以及尊重個人權利——尊重人們選擇他們自己價值的自由。但這帶來了一個難題:如果自由主義的理想不能在最高人類善的名義下得到辯護,那麼這些理想的道德基礎在什麼地方呢?有時候人們認為自由主義的原則可以用簡單的道德相對主義來給予辯護。
  • 跨文化傳播帶來的倫理衝突與理論探索【3】
    四、對普世倫理的探索 在「文化相對主義」和「元理論」之間的選擇並不像它第一眼看起來那麼簡單。如果說,在一個後現代的、多元文化的世界,每一種文化都應該採取它自己的道德立場,那這又與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文化實踐有矛盾之處。
  • 全球媒介倫理及技術化時代的挑戰
    但您曾經批評真實被削減為「客觀性」,呼籲「真相的披露」(authentic disclosure),重塑新聞業的真實。您所說的「真相的披露」(authentic disclosure)是指什麼?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客觀性一直是西方新聞業的核心價值準則,而且應該繼續成為一種職業價值觀,但如果作為倫理準則,客觀性則顯得僵化。
  • 倫理重建端賴個體責任 自我負責才能走出困境
    那麼,該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呢?從制度的層面來講,社會中的各項制度安排,尤其是法律規則,應當尊重倫理觀念,應當與道德準則大體保持一致。法律不應支持(嚴重)背離道德觀念的訴求,否則,法律就會成為侵蝕道德的罪魁禍首。比如,路人扶老反被訛詐的事情一再發生,就與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許雲鶴案」不無關聯。  當然,儘管法律不應背離道德準則,但也不能輕易將道德義務上升為法律義務。
  • 漢語國際(北京)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什麼是文化相對主義
    什麼是文化相對主義一、什麼是文化相對主義文化相對主義是與種族中心主義相對的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弗朗茲·博厄斯(Franz Boas)所倡導的。文化相對主義的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獨特歷史,其形態並無高低之分;第二,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社會思想、世界觀和道德觀,人們不應該用自己的一套標準來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一句話總結就是,衡量文化沒有普遍,絕對的評判標準。文化相對主義的核心是承認並尊重不同的文化,並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 詭辯釋義:前言
    前言 世界之所以偉大和不斷地發展,是因為她能夠包容像歡樂與痛苦、富裕與貧窮、友善與虛偽以及光明與黑暗、平等與歧視、尊重與霸權等包羅萬象所有正反兩方面或是矛盾的全部這種利用了兩方面矛盾作為看似有理有據的說辭,將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說成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這就是一種別有用心或是用心險惡的邏輯行為或方法——詭辯。說白馬根本就不是馬,有理有據,你相信了,這種說辭就是詭辯;上班遲到了,不是我想遲到,是睡過頭了或是路上堵車,你相信了,這些理由就是詭辯;學生考試作弊,是老師監考不嚴,將責任推卸到老師身上,這就是學生害怕受到處罰的詭辯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