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子縣,堯王故裡,丹朱封地,百餘棵白皮松樹,生長於「靈貺王廟」廟門前不遠處的山坡之上,披星戴月曆久經年,白花花的樹皮是我國乃至世界都罕見的,更為詭異的是尋常松樹的松針瓣分為二,只有這被傳「後裔射日」的故鄉長子縣的松針,瓣分為三,那形狀就好似箭矢屁股上的尾巴,難道射日傳說確有其事?
相傳帝堯時期,帝俊與妻子羲和育有10子,我國古典文獻《淮南子》記載:上古時期,大海中生長著一顆叫「扶桑」的大樹,而這棵大樹是幹什麼的呢?原來它是帝俊和妻子羲和養育十個兒子的搖籃,帝俊和妻子將十個兒子安置在海中扶桑枝條之上,並命十個兒子輪流去人間執勤。
但是十個兒子也不是每次都乖乖聽話,偶爾就會出現十個兒子一起出遊的狀況,這要是平常人家的兒子倒也沒什麼。可問題是帝俊的十個兒子都是熊熊烈日啊,每次十日同行便會造成大地乾涸,稼禾枯萎,萬澤蒸發,生靈塗炭的災難,人們為了躲避炎熱,白天躲藏山洞,夜晚出來覓食,那時候「九嬰,封豨,大風,俢蛇,猰貐」等皆為民害。
而這一切的禍害根源都源自帝俊十子,也就是那逍遙法外的十個皇室小屁孩,所以後來在百姓的推舉之下,人們選舉出了善射的大羿為民除害,大羿逐日拉弓,將扶桑樹上飛出來的10個「皇家血統小屁孩」一一射落,僅留下一個太陽,只見天上落下了九子遺骸,帶著烈火和焦土,《山海經》中描述道:「羿時十日並出,羿射九日,落沃焦。」
而這九日的「沃焦」之土也沒有浪費,據說後來的「九黎」,也就是當時的九個方國的來源,便是依託九日沃焦所化的肥沃土地,人們巧妙利用了沃焦之土,也算是「九日」塗炭生靈後的最後一點貢獻。
然而歷史往往並不是神話故事中寫的那樣,縱然大多數神話故事都是依託歷史原型變化而來,但是經過千百年的口口相傳,失了味道和本真,添油加醋的事情屢見不鮮,就拿「后羿射日」的故事來說,歷史真相其實是下面這樣的。
「後裔」原名「大羿」,是夏朝東方「有窮氏族」的扛把子,夏朝大王「啟」的兒子「太康」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貪私忘公,不理政事,耽於玩樂,後來被扛把子大羿滅了,大羿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為王,仲康之子名曰「相」,死後繼仲康之位名正言順。
而大羿在那個年代因為擔心後「相」餘孽會王朝復闢奪其權利,所以,與當時盤踞一方的寒促合力殺「相」。仲康之子叫什麼——相,而「相」這個字拆分一下又像極了「十日」。后羿射相,被後人傳抄筆誤,又經過歷代後人添油加醋,最終匯集成了唐宋時期對於《山海經》的誤解。
其實《山海經》雖然因為內容丟失等原因,對大羿的描述並不多,但是大羿所建立的國家正是之前被他統一的十個崇拜太陽,以太陽為圖騰的部落,這就是後人稱大羿統一的國家為「十日國」的原因。大羿死後歸喪「天台山」,位於如今的日照城,大羿墳墓名「大羿陵」。
原來后羿射十日只不過是「后羿射相」的誤傳,小夥伴們是不是漲知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