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堂堂正正做人,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2020-12-12 亦然花開

生而為人,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這是我們現代人對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曾國藩對做人的一種態度和觀點。

01 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做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之人》是曾國藩在京城作官期間寫給弟弟們的一封信。信中曾國藩表達了自己對做人,特別是做一個好人的認識。並且對四位弟弟提出了做人的根本要求,這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做人的基本準則。

在信中,曾國藩說:「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處下手。能令鬼服神欽,則自然識日進氣日剛。否則不覺墜入卑汙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

意思是說,要做一個好人,第一要在這個地方下手,能使得鬼服神欽,見識自然能一天天增進,志氣也會漸漸變得剛強。不然的話,便會不知不覺地墜落到卑汙一流中去,必定有被人看不起的一天,不可以不慎重。

「諸弟現處極好之時,家事有我一人擔當,正當做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之人,名聲既出,信義既著,隨便答應,無事不成,不必愛此小便宜也。」

諸位弟弟現在正處在極好的時候,家裡事有我一個人擔當,正應該做一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的人,名聲一旦傳了出去,信義一經確立,隨便說一句,無事不成,沒必要貪那些小便宜。

可見,曾國藩特別強調一個人的信義,並且對一個人的名聲看得很重,他不僅自己做到了這一點,也對弟弟們提出了要求,希望他們能光明磊落,做一個有擔當、講信義的人。

02迎養父母來京遇到難題

曾國藩是一個孝子,到京城做官後,總想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自己也曾多次寫信回家,希望能請假回家看望父母,但他父親都沒有不答應,於是他產生了接父母進京的想法。

「父親兩次手諭,皆不欲予乞假歸家。而予之意,甚思日侍父母之側,不得不為迎養之計。去冬家書曾以歸省、迎養二事與諸弟相商。今父親手示既不許歸省,則迎養之計更不可緩。」

父親的兩次信件,都說不想我請假回家,而我的意思是想天天服侍在父母身邊,做不到在他們身邊服侍他們,我不得不做迎接他們來我身邊的計劃了。去年冬天曾經與你們商量回家、迎養的事情,現在父親不讓我回家探親,那迎養的計劃便不可以推遲了。

接父母進京本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曾國藩卻因為一件事而犯了難。曾國藩為難的地方是堂上有四位老人,四位老人中除了他的父母外,還有他的叔父和叔母。而叔母身體不是太好,不能長途勞累。

「所難者,堂上有四位老人,若專迎父母而不迎叔父母,不特予心中不安,即父母心中亦必不安;若四位並迎,則叔母病未全好,遠道跋涉尤艱。」

為難的地方是堂上有四位老人,如果專迎接父母,而不迎接叔父母,不僅我心裡不安,就是父母親心裡也會覺得不安。如果四位都接來,又考慮到叔母的病還沒有全好,遠道旅行、跋山涉水的又非常艱苦。

03曾國藩與叔父的特殊關係

從信中我們可以發現,曾國藩不僅孝順父母,對叔父母也關懷備至。

曾國藩的叔父曾驥雲,字高軒,只比曾國藩大四歲,年齡的接近,使他與曾國藩的關係異常親近。

幼年時,他們如「兄弟」般相處長大,叔侄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曾驥雲處處關懷呵護曾國藩。

成年後,即使是離開家鄉在外求學,抑或是在京城做官,或是在各地從政治軍,曾國藩總是在家書中關心著叔父曾驥雲的身心健康、起居生活,像對待父親那樣敬重著曾驥雲。

所以此次進京,曾國藩就想到了叔父母,並考慮到四位老人如何安排進京的問題。

04 迎養父母的計劃

曾國藩考慮再三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自己接父母進京的計劃,計劃之周密讓我等十分佩服。

「予意欲於今年八月初旬,迎父親母親叔父三位老人來京,留叔母在家,諸弟婦細心伺候。明年正月元宵節後,即送叔父回南,我得與叔父相聚數月,則我之心安。父母得與叔父同行數千裡到京,則父母之心安。」

我的意思想在今年八月上旬接父母親和叔父三位老人來京城,留叔母在家,各位弟媳婦細心伺候。明年正月元宵節以後,立即送叔父回南方,這樣和叔父相聚幾個月,我的心也覺得安了,父母能夠與叔父同行幾千裡到京城,父母也安心。

「叔母在家半年,專僱一人服侍,諸弟婦又細心奉養,則叔父亦可放心。叔父在家,抑鬱數十年,今出外瀟灑半載,又得觀京師之壯麗,又得與侄兒侄婦侄孫團聚,則叔父亦可快暢。」

叔母在家半年,專門請一個人服侍,各位弟媳婦再細心奉養,那么叔父也可以放下心來。

叔父在家抑鬱了幾十年,現在出來半年散散心,可以觀看京師的壯麗,又可與侄兒、侄媳婦、侄孫團聚,叔父也可快樂舒暢。

曾國藩考慮到了每個人的具體感受,可見其做事不只考慮自己更關注每個人的感受,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隨後,曾國藩對迎養父母和叔父一路上的行程做了具體的安排。連途經之處的車馬安排都一一安頓好,可見其心思之縝密。

「在家坐轎至湘潭,澄侯先至潭,僱定好船,伺候老人開船後,澄弟即可回家。船至漢口,予遣荊七在漢口迎接,由漢口坐三乘轎至京,行李婢僕,則用小車,甚為易辦。求諸弟細商堂上老人,春間即賜回信,至要至要!」

在家坐轎到湘潭,澄侯先去湘潭僱好船隻,伺候老人到開船之後,澄弟即可回家。船到漢口,我派荊七在那裡迎接,從漢口坐三乘轎子到京城。行李和婢女僕人坐小車,這些事很容易。請弟弟們和堂上老人細細商量,春天就請回信,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從這封家書裡得知,曾國藩父親兩次都拒絕曾國藩請假回家探親,曾父為兒子著想,讓兒子顧全事業,不要為家所累。一個好父親的形象變得更加鮮明親切。

從這一點上看,即使隔著百年歷史鴻溝,父母一心為兒女的無私情感與現代是一樣的,值得我們歌頌和讚揚。

相關焦點

  • 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管子·牧民》釋義在室內講話,要使全室的人都知道;在堂上講話,要使滿堂的人都知道,這樣開誠布公,才稱得上聖明的君主。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夢穩。
  • 做人光明磊落,不怕指指點點
    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任何事都要光明磊落,不怕別人指指點點。那些陽奉陰違,包藏禍心,含糊其辭,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是最要不得的,我們要遠離這些負能量的人。這些人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只會腐蝕我們的思想,讓我們也變得斤斤計較,小雞肚腸。做人要堅守原則,堅持光明磊落,用真誠感動別人。你待人真誠,別人才能待你真誠。
  • 曾國藩: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之一種,做官其次。做官切莫一身官氣,只是官,不是人!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本色和角色,就是對一個人的規範和定位。
  • 曾國藩: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
    曾國藩曾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 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的一種,做官其次。 曾國藩所說的「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是說做人要像銅錢一樣,外圓內方。做人的本色就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做人要方正,古人說,「持己以正」,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被外在的東西誘惑,持守自己的良知和信念。本色做人,體現的是一種坦蕩和胸襟,不管周圍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不變的是自己一如既往的追求。
  • 曾國藩: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曾國藩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做官切莫一身官氣,只是官,不是人!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碰壁。內方:本色做人所謂本色,就是物體的本來顏色,清人李漁舉例說,「綠者葉之本色」。做人的本色就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 夜讀丨曾國藩: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
    曾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的一種,做官其次。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本色和角色,就是對一個人的規範和定位。曾國藩所說的「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是說做人要像銅錢一樣,外圓內方。
  • 做人,心地善良是本錢,光明磊落走遍天下!無愧於己,無悔於人!
    做人,心地善良是本錢,光明磊落走遍天下!無愧於己,無悔於人!做人,簡單點,其實就挺好的,帶著一顆善良感恩的生活,我們會發現人生是何其的美好,光明磊落的走遍天下,無愧自己,更無愧於內心。做人,真誠點,善良走遍天下,不管是聰明還是笨拙的,也不敢是能說還是會道,只要我們做的是正確的,那就可以無悔的前行。做那個最真最善的自己,不去欺詐,不去敷衍了事,不去偽裝,真真切切,簡簡單單!
  • 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最正直的三大星座,從不背後使絆子
    在我們的心目中,一個優秀的人總是堂堂正正的,他們做事光明磊落,讓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往往格外的正直,不管對人對事總是在明面上說清楚,而不是背後使絆子。之後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在十二星座當中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家訓書法精選
    千年來,我國共出版家風類專著120多部,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宋代朱熹《家訓》、晚清曾國藩《家書》……歷史表明:「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德,一國興德」「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客廳裝飾畫掛什麼好?易從網為您整理有關家風家訓的書法作品。
  • 曾國藩: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收藏美文)
    曾國藩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概括起來就是做人坦坦蕩蕩、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穩穩噹噹。讓我們將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施與人。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 曾國藩識人術:識人用人,掌握這2點,一看一個準
    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認識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事,還要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相交,更是難事。人心隔肚皮,想要學得識人用人之術,不妨借鑑一下曾國藩的經驗,掌握這2點,一看一個準。湘軍英勇無敵,人才輩出,其中有很多因為曾國藩的欣賞和提拔,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曾國藩在朝為官多年,據說當時清朝有四分之一的官員都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的,包括左宗棠、李鴻章等等。曾國藩的一個識人妙招,就是「觀神」。
  • 蔡衍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哪裡對不起臺灣?」
    為表達捍衛言論自由,今晚7點多,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抵達現場登臺講話,他除了感謝群眾的支持,也要讓中天人出門能夠抬頭挺胸、光明磊落,並呼籲蔡當局官員,應該要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蔡衍明也公開表態,反對蔡當局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及美牛。
  • 蔡衍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哪裡對不起臺灣?」
    為表達捍衛言論自由,今晚7點多,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抵達現場登臺講話,他除了感謝群眾的支持,也要讓中天人出門能夠抬頭挺胸、光明磊落,並呼籲蔡當局官員,應該要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蔡衍明也公開表態,反對蔡當局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及美牛。
  • 做人,要做一個坦蕩蕩的君子,勿做一個常戚戚的小人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他為人處世的方式,有的人為人正直、善良,而有的人則喜歡暗暗使壞,背地裡捅刀子。古語有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內心通透、光明磊落,做什麼事情都喜歡光明正大的去做,從來不會去傷害別人。
  • 養顆光明心,做個厚道人
    、胸懷坦蕩的人,必然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席間有人女兒要結婚,收了一筆彩禮錢,曾國藩聽到後很是心動。晚上,曾國藩做了一個夢,他在日記中寫道:昨夜,夢人得利,甚覺豔羨,醒後痛自懲責,謂好利之心至形諸夢寐,何以卑鄙若此!
  • 怎麼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你自己決定!
    因為只有心地善良,才能擁有真正的本錢;人在世間都是不容易的,但是也一生也就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在這幾十年裡,不管你變成了一個能說會道還是超級能幹的人,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的才是最關鍵的事情;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不用特意去偽裝,也不用去敷衍,更不要去欺騙,保持著我們的那一份真,不卑也不抗;我們就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沒有人會喜歡滿身負能量的人!
  • 做人王陽明,做事曾國藩
    王陽明對世間萬物皆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在他看來,萬事萬物由心而動,這也讓王陽明做一切事情都心安理得,對待任何屈辱都處之坦然。這 對一個農家出身的孩子來說,已經實現了寒窗苦讀的最高目標。熬,是上天賜予你與自己靈魂對話的機會,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先兆。艱難歲月,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正是憑藉這種信念和精神,一介書生的曾國藩才能指揮千軍萬馬,於道德學問之外,成就偉業。
  • 曾國藩:做人要虛懷若谷,做學問要虛心謹慎
    在曾國藩的四個弟弟當中,溫浦天分最高,阮甫能力最強,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性格浮躁、自視甚高。對此,曾國藩十分擔心,多次寫信告誡他們,一定要戒驕戒躁,虛心學習。在《吾人為學最要虛心》中,曾國藩就勸告弟弟們:「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 曾國藩的做人絕學:與人為善,取人為善
    本人原創書籍《曾國藩智慧全集》之曾國藩的做人絕學:與人為善,取人為善曾國藩繼承這個思想並為此做了詳細的解釋:「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於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燻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然徒與人則我之善有限,故有貴取諸人以為善。人有善,則取以益;我有善,則與以益人。連環相生,故善端無窮;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君相之道,莫大乎於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於此?」孟子注重的是虛心聽取各種意見;那麼在曾國藩那裡,取予兩件事成了相互推動、永不停止的一個過程。
  • 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知道嗎?坦蕩做人,用心做事
    人在世界上,要活得坦坦蕩蕩,當你做到了胸懷坦蕩,我相信就能夠穩立乾坤了。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吃虧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就算我們吃虧了,也永遠不要去佔小便宜。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無愧於心,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無愧於人;我們要懂得自尊,懂自尊得人能夠獲得尊重,懂自尊的人才能夠獲得他人的真心以待。莫欺少年窮,少年可能是一個人窮志不窮的好男兒。我們可以老實一點,但是不能窩囊,可以善良一點,但是不能,沒有底線,可以看淡一點,但是不能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