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觀成都博物館「鎮館之寶」,說說古人為何用石犀「鎮水」!

2020-12-17 沐陽說

上周六,也就是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應朋友之邀,再觀成都博物館。

或許很多人都很熟悉,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西側,矗立著一座閃爍著金屬光芒與「翡翠」光澤的現代建築,結合了古蜀文化中對「金、玉」的尊崇,館體外圍由金色的銅與透明玻璃組成的無數三角形拼接而成,極具時尚與藝術氣息,那便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成都博物館。

館中收藏20餘萬件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畫和木雕等各類文物,衣食住行無不涉及,從多個維度,跨度數千年,每一件文物都無聲地講述著鮮活的史上蜀都。

而今天要說的是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石犀。

說到犀牛,或許很多人更熟悉的是那幅在版畫界有著極高地位的《丟勒的犀牛》,和丟勒刻刀下身穿盔甲體形魁梧的犀牛不同,成博的石犀「腿短頭長」,更有幾分「親和力」,成都本地人多稱之為「萌牛牛」。

這座石犀可不簡單,它的發現與收藏過程就極為曲折。

2012年8月,四川大劇院考古工地正式開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原天府廣場電信大樓所在地開始了正式的考古發掘工作。

隨著考古工作的持續展開,四個月後,一隻石獸露出真容,它形似犀牛,埋藏在距地表3米以下地層,為整塊紅砂巖雕刻而成,作站立狀,側身掩埋於坑內,頭東尾西,造型完整,耳朵、眼睛、下頜及鼻部雕刻簡練,風格粗獷,豐滿壯實,四肢粗短,下頜及前肢軀幹部雕刻捲雲紋。通體長3.3米,寬1.2米,高1.7米,總重達8.5噸。

而這次考古,並非首次發現石犀,據考古資料記載,早在20世紀70年代,當地鐘樓破土動工時,這隻石獸就已初現,由於條件限制,經專家建議,並未擅動,而是選擇繼續掩埋塵封,而這一埋,便又是四十年,直到2010年隨著鐘樓拆除,「天府廣場鐘樓基腳埋著石獸」的呼聲引發關注,這座沉默了數千年的石犀才得以將古老的故事訴說。

根據層位關係和坑內共存遺物的時代特徵,專家初判斷石獸的埋藏時間約在蜀漢末至西晉,製作和使用年代當在秦漢時期,這是迄今發現的我國同時期最大的圓雕石刻。

因為出土的土質層屬於蜀漢末到西晉的那段時期,從造型風格上更接近於戰國晚期,所以很多人猜測這石犀或許李冰投神獸治水的傳說有關。

據《蜀王本紀》記載:

江水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在市橋下,二在淵中,以厭水精;因曰石犀裡也。

在常璩《華陽國志蜀志》亦有記載:

外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曰犀牛裡。後轉置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西南石牛門曰市橋,下,石犀所潛淵也。

當然,這樣的猜測並沒有得到證實,反而,卻把石犀出土捲入了一場輿論旋渦:

2013年7月,受孟加拉灣和南海的水汽形成的東南低空急流影響,加之四川盆地南北走向的山脈對氣流的抬升作用,川內大部分地區暴雨延綿不絕,都江堰發生大面積山體坍塌及土石流,213國道三號大橋已經被淹沒成了堰塞湖,川北川西一片汪洋,多地暴發數年罕見的洪災。

而當時,距石犀出土不過半年,網絡上的「好事者」將兩樁事件綁在一起,「鎮水神獸被挖引發大水」的不實之言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甚至引起不小的轟動,無數人開始呼籲把石犀再放回去。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沒有絲毫的依據,可另外一說,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才是水性神獸,可為何古人卻造石犀作為鎮水神獸呢?或許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到緣由:

一、神話傳說中,犀牛的「分水」本領

據《太平御覽》中記載: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為之開。

古人相信犀牛有分水能力,而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犀角,犀牛有多角,主角位於鼻子上,生在中間,犀牛遊泳,角露出水面,水波自然向兩邊分開,宛如劈波分浪。

另外犀角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至寶,按清宮《獸譜》記載,犀角能夠「闢塵、闢水,闢寒、闢暑」其中所提到的闢水和分水應是同理。

二、犀角「闢邪鎮妖」的傳說

而另一個原因也是受一些古老的傳說影響,古代人的迷信思維通常將水患和「神明妖怪」聯繫在一起,而「水怪」成為了古代奇聞異錄中常見的題材。

古書《晉書 異苑》中提到了東晉時的溫嶠路過牛渚磯,聽到水底有音樂傳來,水深不可測,據民間傳言,水下多有怪物,於是溫嶠點燃了犀角,朝水中照去,只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幘。」溫嶠見了,暗暗吃驚,當天夜裡,就夢到有人對他說:「與君幽明道閣,何意相照耶?」 做了這個怪夢,溫嶠心中又是厭惡又是驚恐,不久就去世了,在他身後,留下了「燃犀燭怪」這個典故,在中土已然絕跡的犀牛,儼然已是神物,犀角點燃的那一刻,妖怪紛紛現形,無處藏匿。

《太平御覽》對此亦有轉錄:

溫嶠還武昌,至牛渚磯。雲其水多怪物,遂燬犀角而照之,見奇形異狀,或朱衣,乘車馬。嶠夢人曰:『與君幽明道別,何苦相照?

唐韓偓《八月六日作》中「威鳳鬼應遮矢射,靈犀天與隔埃塵。」宋歐陽修《再和聖俞見答》「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憚入海求靈犀。」

可見,犀角在古代是被當做是極具靈性的東西,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更是將犀角推至極高的地位。

三、天幹地支,五行相生相剋

古人極信風水,而慣用天幹地支五行之說,五行相生相剋,可謂「水來土掩」,土能克水,所以要治理水患,要有「土」性的載體才行,聯想十二生肖的與十二地支的具體配屬不難發現:

醜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龍,巳火蛇,午火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雞,戌土犬,亥水豬。

牛、羊、龍、狗,都是土性,而龍和牛亦能活在水下,所以古人常用龍和犀牛作為鎮水神獸。

犀牛又因前面提到的「分水」「闢邪」等作用而被古人更為推崇,而用龍鎮水,也不少見,據明代李東陽所載的龍九子清單中,其中有一獸名為蚣蝮(gōng fù),又名避水獸,也被當做鎮水神獸,在如今水岸碼頭,也時能看到。

因此,綜合來看,成都博物館的這座「鎮館之寶」,雖不能斷定是否為李冰治水時所造,但結合出土環境可以知道,此石犀應同為治水鎮水所用。

而除此之外,犀牛在古時也為罕見之物,又因被貫以神秘色彩,也經常出現帝王陵墓中。

唐高祖李淵獻陵墓前,也有一頭石犀,名為獻陵石犀,重達10噸,較成都博物館的「萌牛牛」更大,也讓人更為震撼。

根據《唐書》的記載:唐初,林邑國(也就是如今的越南)進貢犀牛數頭,深得李淵喜愛。李淵死後,李世民命能工巧匠以林邑國進貢的犀牛為「模特」,雕成一對巨大的石犀為父親看守陵墓,藉以表達自己的「孝道」。

如今,隨著世界上最後一頭北方雄性白犀牛「蘇丹」去世,絕大多數犀牛物種瀕臨滅絕,再看這些跨過千百年走近我們眼前的「石犀」,難免讓人感慨萬千!

相關焦點

  • 鎮水神獸移位 再發岷江水患
    鎮水神獸」——石犀。從古至今,水患始終是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災害,因此古人也一直運用五行道術興建水利工程預防各種水患的發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的鎮水神獸。除此之外,還有洞庭湖的鎮水鐵枷、徐州的鎮河鐵牛、漯河鎮河鐵牛以及北京的後海鎮水神獸等等。自古以來,神獸一直是影響風水的重要元素,下至大戶人家的鎮宅石獅,上至皇宮內的各種瑞獸,以及各類古建築的瓦當、屋簷,無處不見風水神獸的身影。根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等史書記載,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曾經下令雕刻了5隻石犀,2頭運到了成都,另外3頭則放在了灌縣的江中。
  • 國際博物館日,見識一下這些鎮館之寶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鎮水神獸」萌萌噠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頭萌萌噠的「鎮水神獸」,它就是2013年出土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石犀。石犀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由整塊紅砂巖雕刻而成,體態豐滿,壯實可愛,是目前我國出土體量最大的圓雕石刻之一。
  • 打地基挖出「鎮水石獸」,卻選擇就地掩埋,39年後變成鎮館之寶
    考古是一個很嚴謹的學科,其實我們中國對於考古的探索還算是比較晚的,建國之後才開始真正的重視考古,畢竟考古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有用的歷史價值。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文物是一個來自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它被譽為是「鎮水石獸」,可以斷定的其體積肯定非常的龐大,據測量體重達到了8.5噸,可以說是龐然大物了,它就是如今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天府石犀」。
  • 天府石犀:李冰治水的最萌實證
    暴雨真不是我的鍋……」     文物檔案 天府石犀文物級別:未定級出土時間、地點:2012年 成都天府廣場館藏地點:成都博物館  2000多年以前,蜀守李冰修築都江堰,令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為「天府之國」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 探秘成都博物館新館:鎮館之寶原來長這樣(組圖)
    在這裡,陳列著成都平原4000多年的歷史記憶。在這裡,能盡讀成都這座城的千年風華。  等待了6年,成都博物館新館終於開館試運行。這座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擁有20餘萬件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畫和木雕等各類文物,它們無聲地講述著鮮活的史上成都。  成都博物館裡究竟有多少寶貝?
  • 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記者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
  • 天府石犀:沉眠地下千年 或是戰國水利家李冰製造
    它,就是天府石犀,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轟動蜀地的驚世石獸。當時,人們並不知這體型巨大的石器到底是何物,又因科學技術條件有限,不得已將其就地回埋。天府石犀又昏沉睡去,直到近40年後,它被再度驚醒……為讓這個龐然大物翻身,又不傷害其本身,文保人員用厚棉被對它進行了包裹,並啟用大型吊車,它才站了起來。「石犀的面上,被現代建築物破壞和覆蓋,所以當場做了一些簡單清理,然後就把它運往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中心,做進一步修護。」易立介紹。
  • 博物館日說鎮館之寶
    山西博物院供圖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鎮水神獸」萌萌噠  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頭萌萌噠的「鎮水神獸」,它就是2013年出土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石犀。  石犀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由整塊紅砂巖雕刻而成,體態豐滿,壯實可愛,是目前我國出土體量最大的圓雕石刻之一。
  • 來呀 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
    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此次上下篇報導10件國寶之外,仍有很多遺珠,未能一一展現。唐代「天團」——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千年前的「流行天團」如何穿越時光而來?他們又吟唱著什麼?
  • 北京十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它們在博物館「講述」歲月的故事  看過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人,在走出影院之後,都會忍不住讚嘆:原來看似「死物」的博物館陳列品,也蘊含著不少動人的故事。坐落在北京城裡的100多家博物館,也大多有各自的「鎮館之寶」,卻往往是「養在深閨人未識」。12月17日,首都博物館聯盟正式成立。
  • 中國十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鎮館之寶: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的書畫,畫家黃公望為鄭樗(別號: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
  • 著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見過哪些?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積澱,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只能存在於回憶中的樣子」最能展現的也就是博物館了,而它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然而,任何一家博物館來說,都不能缺少「鎮館之寶」,那是博物館的靈魂所在。
  • 話說鎮館之寶,來看各地博物館"C位"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鎮水神獸」萌萌噠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頭萌萌噠的「鎮水神獸」,它就是2013年出土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石犀。
  • 盤點全國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任何一家博物館來說,都不能缺少「鎮館之寶」,那是博物館的靈魂所在。 鎮館之寶: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 1955年出土於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的元代展廳,是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在觀復博物館中有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天下第一床」。馬未都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他在觀復博物館中有一張晚明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羅漢床,號稱「天下第一床」,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一隻黃花梨百寶嵌大床。這個羅漢床是迄今為止能知道的最大、用料最壯碩的百寶嵌羅漢床。這個羅漢床的後背板的寬度就達50公分一塊整板。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黃花梨在古代時就非常名貴!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01故宮博物院——《遊春圖》不同於其他人會把《清明上河圖》、春秋蓮鶴方壺等世人皆知的文物當作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鼎作為國家祭祀的禮器,是國之重器,在眾多文物中就屬於「貴族」一般的存在,這是選擇它作為筆者心目中的鎮館之寶的原因。
  • 四川五大博物館館長,帶你看最精彩的鎮館之寶!
    四川五大博物館館長,帶你看最精彩的鎮館之寶!「絢」得很的成都考古,讓參會專家們捨不得走。今天,他們前往四川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等進行考察。不僅是專家對成都的天府文化心心念念各大博物館最近也特別「紅」各大展覽都在吼:開展就限流!時間緊?擠不進去?莫慌。
  • 國內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太震撼了
    1955年出土於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的元代展廳,是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作者叫陳容,南宋的進士,神人一個,據說能潑墨成雲,噀水成霧,在畫龍的時候喜歡喝醉酒,然後大叫,脫下衣巾來蘸墨水,信手塗抹,之後再用筆來勾畫,或者畫龍的全身,或者神龍見尾不見首,或者隱隱約約若隱若現。
  • 雲逛博物館(一)成博館藏石犀:李冰治水的最萌實證
    ,成都市青白江區博物館、崇州天演博物館、成都市成華區拾野自然博物館、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成都三和老爺車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都江堰是古人科學治理水患的生動案例,不過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先秦時期,人們也曾試圖用神獸鎮水。成都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天府石犀,就極可能是李冰用於鎮水的神獸。石犀2012年出土於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形狀似犀,體型巨大,市民們親切地稱它為「萌牛牛」。
  • [鎮館之寶]用英語怎麼說
    編輯點評:本次世博會中國館中展出了許多國家級珍品文物,都是由各地博物館借出的,有些還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館副館長近日透露,即將展出比《清明上河圖》級別更高的國寶。「鎮館之寶」這個詞我們用英語要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