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古老的大樂種

2020-12-04 非遺文化小使者

南音簡介

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廣泛流傳於泉州、廈門一帶閩南語系地區,和臺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華僑集居地。這一古老優美的大樂種,薈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後來又吸收了元曲、弋陽腔和崑腔的特長,並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匯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尤其長於抒發戀人思親、遊子懷鄉的真摯情懷。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如痴如醉的心田。由於南曲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曲調優美、情韻深沉、雅俗共賞、易學易唱的特點,因而在閩南和海外擁有眾多的知音

南音歷史淵源

「南音」一詞最早應該出現在漢代,張衡《南都賦》云:「齊僮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舞。」高誘注曰:「南歌,取南音以為歌也。」「南音」文獻有載。《呂氏春秋音初》記:「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實始作南音。」從「侯人兮猗」與《楚辭》體式相類來看,南音主要應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長江下遊的吳音和越音。(楊匡民:《楚聲今昔初探》《江漢論壇》1980年第5期。) 一般認為南曲起源於唐,形成於宋:(1)據文獻記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他們帶去了唐代「大曲」傳播於民間。大曲與當地民間音樂的相互影響和吸收,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南曲」。(2)南曲的主奏樂器琵琶的演奏姿勢是斜抱著彈奏。所用筒簫嚴格規定為一尺八寸。這兩件樂器的演奏姿勢與形制與唐舊制相符。(3)南曲的曲牌名稱有不少與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稱相同。如《摩訶兜勒》《子夜歌》《清平樂》《梁州曲》《婆羅門》等。(4)宋代「南戲」五大名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南曲也演唱這些劇目。 南音的源流研究資料不少,主要有以下一些論點:1.南音肇始於秦漢的「相和歌」,如「趨」、「亂」、「豔曲」都帶有南音的影子;2.南音起源於唐「大曲」、「雅樂」;3.南音源自元明的「曲」;4.南音形成於明清,北曲南遷形成。

南音代表作品

南音曲詞的內容大致可分為抒情、寫景、敘事三類。,主要取材於唐傳奇、話本和宋元及明代戲劇人物故事,其中《山險峻》、《出漢關》、《共君斷約》、《因送哥嫂》等曲目廣為流傳。

南音相關保護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10月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相關焦點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南音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是集唱、奏於一體的表演藝術,發源於福建泉州,用閩南語演唱,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古漢族音樂。其唱法保留了唐以前傳統古老的民族唱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
  • 全方位展示泉州南音獨特魅力 泉州南音首都五高校巡演
    之後泉州南音樂團的藝術家們演奏、演唱了南音經典曲目《四靜板》《鵝毛雪滿空飛》《靜夜思》《走馬》《賞春》等曲目。為了讓觀眾了解南音唱詞的內容,背景牆上打出了字幕,這對人們理解南音的唱詞進而被南音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 泉州南音:傳唱不衰的千年雅樂
    南音,起源於晉、唐時期,發源於福建泉州,用閩南語演唱,又稱「南曲」「弦管」等,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有「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之稱。2006年,南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世界上最古老的音樂形式之一:泉州南音
    原創: 林泉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南音」一詞很早就出現在我國典籍之中,不是一個專稱,而是泛指我國「南方音樂」的意思。不過,現在的福建閩南、臺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各地凡用泉州方言演唱弦管曲調的這種音樂已普遍稱之為「泉州南音」。因泉州是這種南音的發祥地,故名之。
  • 泉州南音首都五高校巡演 全方位展示南音獨特魅力
    昨日下午,泉州南音樂團晉京巡演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多功能廳舉行,千年雅樂讓首都高校學子讚嘆不已。據悉,此次該團晉京巡演還先後走進了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首都高校,全方位地展示泉州南音的獨特魅力。
  • 八閩非遺紀行 | 泉州南音:傳唱不衰的千年雅樂
    新華網 王雄 攝每逢周末,位於泉州承天寺內的梅花館都有南音演奏,優美的曲調,徐緩的節奏,咿咿呀呀,餘音繞梁,聽者甚是享受。  南音,起源於晉、唐時期,發源於福建泉州,用閩南語演唱,又稱「南曲」「弦管」等,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有「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之稱。
  • 波蘭樂團攜手泉州南音傳承中心奏響南音傳統曲目《滿空飛》
    昨晚,來自波蘭的瑪利亞波諾米斯卡樂團,攜手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共同奏響跨越國界、直抵心靈的樂章,古老的南音傳統曲目《滿空飛》更不時引來陣陣掌聲。­  作為「2017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季」泉州分場的重磅演出之一,波蘭瑪利亞波諾米斯卡樂團昨晚給泉州師範學院的師生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 韓國"歌曲" "琉球宮廷樂" 與泉州南音淵源深厚
    「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 (資料圖片)昨日,泉州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師院舉行。這次研討會是他第十次來到泉州。「韓國傳統文人音樂叫『歌曲』,也被稱為萬年長歡之曲,韓國『歌曲』和泉州南音在表演形態和演奏方式上很相似。」權五聖說,韓國「歌曲」的歷史可追溯至高麗末期,其以時調詩為歌詞,用伽倻琴、玄琴、奚琴等管弦樂器演奏,其中泉州南音的二胡與韓國「歌曲」的奚琴在演奏方式上是相同的。
  • 泉州南音組團應邀赴菲律賓演出
    中新社泉州5月14日電(孫虹)記者14日從泉州文化部門獲悉,應菲律賓金蘭郎君社、國風郎君社的邀請,泉州南音界聯合組團一行58人13日啟程赴菲律賓演出。  此次赴菲律賓的泉州南音演出團可謂陣容強大,由福建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泉州曲藝家協會主席尤春成,國家一級演員、泉州南音樂團副團長李白燕帶隊,泉州南音樂團、鯉城區南音研究社、泉州老年大學南音團、晉江市陳埭民族南音社、惠安縣洛陽嶼頭南音社等演出團體參與。此外,著名洞簫演奏家丁世彬,國家級泉州南音傳承人黃淑英、夏永西、楊翠娥,以及優秀南音演唱員鄭芳卉等,也應邀隨團加盟演(奏)唱助興。
  • 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南音走進三晉高校
    來自泉州師範學院「南音藝術實踐工作坊」的學生們,為山西學子們帶來了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泉州南音。婉轉的旋律、古老的樂器、動人的表現形式,讓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在音樂會現場了解到,這是泉州師範學院主辦的「人類非遺泉州南音走進百所高校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山西大學是山西的第一站,接下來他們還要把泉州南音帶到太原理工大學和太原師範學院。
  • 泉州南音: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生機
    中新網泉州9月21日電(上官雲)泉州古稱刺桐,歷史沿革悠久。據了解,這裡是閩南文化的富集區,南音、南戲、南建築、南拳、南派工藝等獨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成為閩南文化重要代表。
  • 泉州南音唱響西安 西安鼓樂與泉州南音古樂對話
    本報西安訊 (特派記者陳起拓)昨日是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泉州南音遠涉千裡,在古都西安的大唐芙蓉園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聽覺盛宴。當日,陝西省文化廳在西安主辦2014年「文化遺產日」暨西安鼓樂藝術節系列活動,大唐芙蓉園作為主會場,匯集了西安知名的幾家鼓樂社團,泉州南音是本次活動唯一受邀的外來樂種。下午2時30分,「絲海弦歌」——泉州南音音樂會專場演出在大唐芙蓉園舉行。當地市民、遊客和西安泉州商會許多老鄉慕名而至,一同分享來自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的傳世之音。
  • 泉州南音:從「草根音樂」到人類「非遺」
    泉州南音樂團原團長尤春成說,南音啟動「申遺」工作之前,樂團的影響力並不大,連固定的辦公場所也沒有,可謂「居無定所」。1999年,泉州南音樂團搬到泉州市藝術中心辦公;2000年,樂團重返古城暫借泉州府文廟明倫堂作為辦公場所;直到2008年2月22日,位於中心市區新門街的泉州南音藝苑建成投用後,樂團才有自己的「家」。
  • 泉州南音組團應邀赴菲律賓演出(組圖)
    >國風郎君社舉行傳統的祭拜郎君(南音樂神)儀式鯉城區南音研究社表演  泉州網5月15日訊(本網特派記者楊傑文/圖)14、15日,組團赴菲律賓演出的我市南音界,在菲律賓美麗的馬尼拉灣東岸,唱響百代鄉音。  這也是泉州南音去年9月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對外交流的一次重要演出。菲律賓政界及華人社團領袖,對此次交流演出非常重視,中國駐菲使館文化參贊,大馬尼拉市市長及菲律賓社會名流均應邀到場祝賀、觀摩。  此次赴菲演出的南音社區陣容強大,58人的組團中,涵蓋了我市老中青三代南音界好手,其中既有在全國第一個灌制南音唱片的南音老藝人陳玉秀,也有尚在藝校學習南音的後起之秀。
  • 吸引年青一代成為南音傳承者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我的父親丁馬成一直將南音視為他在異國他鄉打拼時割捨不斷的鄉音,定居在新加坡後,他發現在當地,不少人對於南音這一古老音樂的了解越來越少,因此他便想到了要將創新元素加入南音的傳承中。也正是受他的影響,在擔任湘靈音樂社社長後,我一直跟隨父親的腳步,繼續尋找著如何讓南音在海外傳承與創新的方式,長期以來,我與團員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拓寬南音的觀眾群體,並不斷摸索適合不同群體接受的南音表演風格,並期待能夠為南音這一古老音樂注入更多活力。
  • 泉州南音藝苑落成 專門表演傳統南音
    泉州南音藝苑落成 專門表演傳統南音 2008年02月23日 00: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黃瑤瑛) 坐在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旁,一邊品茶,一邊聽著優雅的南曲,古代文人雅士聽書看戲的雅致,泉州市民如今也能享受到。
  • 第十三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系列活動側記
    2009年南音申遺成功,新加坡湘靈音樂社社長丁宏海專程帶著社員來泉慶祝,並與泉州南音樂團聯合呈獻精彩的表演,為泉州南音愛好者帶來一場視聽盛宴。此後,幾乎每一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舉辦,湘靈音樂社都會趕來參加。「泉州是南音的發祥地,每逢舉辦盛會,海內外的南音弦友們都會想方設法抽空回來,這是剪不斷的鄉情。」
  • 「南音新聞」第十三屆中國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隆重開幕!
    (本網中國泉州訊 圖文視頻:林火爐、林素梅、陳家服、李寶霞)第十三屆中國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暨紀念南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活動於2019年11月20日至30日舉行。南音大會唱開幕式11月21日晚在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區梨園古典劇院隆重開幕。
  • 全國首個南音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泉州師院畢業
    泉州師院舉辦首屆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專場匯演全國首個南音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泉州師院畢業顏財斌)積澱深厚、古韻悠揚的南音演唱,曲調婉轉、動人心弦的洞簫演奏,融合了閩南民間舞蹈元素編創的舞蹈,以及充滿波蘭民族特色、節奏多變的鋼琴獨奏……6月29日晚上,泉州師範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舉辦首屆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匯報演出。
  • 悠悠南音韻 濃濃四海情!第十三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精彩上演
    -泉州通客戶端11月22日訊 (泉州晚報記者顏雅婷 莊丹丹)昨晚,第十三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暨南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活動開幕式在泉州市區梨園古典劇院舉行,400多名海內外弦友齊聚一堂,共唱千年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