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車票、買年貨、忙尾牙 臺灣進入「忙年」模式

2020-12-06 環球網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剛過,臺灣地區也開啟了「忙年」模式:擠「春運」搶火車票,逛年貨大街,忙尾牙……這種忙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寄託了對家人團聚、憧憬美好的期盼。

臺灣「春運」也瘋狂

臺灣高鐵農曆春節的車票早已於1月17日凌晨開賣。據臺媒報導,車票剛一開售3分鐘就賣出近3萬張車票,超過官網負荷。儘管民眾預備了各種搶票招數,但不少人仍然「鎩羽而歸」。

「春運」在臺灣同樣也是一道交通難題,短時間內上千萬人口的遷徙,給3.6萬平方公裡的臺灣帶來不小的交通壓力。不過,相關部門也通過各種疏導措施,緩解春運期間的客流。

臺灣鐵路主管部門表示,自2月13日起至2月21日共9天,臺鐵全線加開各類列車總計329班次、866個車廂。針對臺灣本島東部地區的居民,臺鐵推出8班實名制列車和12班返鄉專車,花蓮縣、臺東縣政府各包下6列臺鐵列車作為「返鄉專車」,服務在外民眾回家團圓。臺灣高鐵春節期間將加開411班次列車,總計9天提供1609班次列車的運輸服務。在公路方面,臺交通部門結合以前道路的疏堵情況,規劃101條避開擁堵的主幹道、行駛「替代道路」的客運線路。

此外,春節期間,一些在澎湖、金門、馬祖等工作的人要回臺灣本島,在臺灣本島求學、工作的離島居民也要返鄉。加上因臺當局暫時還沒核准大陸東航和廈航的春節加班機,有部分臺胞可能通過「小三通」在金門中轉,因此往返各島與臺灣本島的「春運」壓力也不容小覷。

去年貨大街,買買買

以「你不知道過年的力量」為主題的系列狗年春節體驗活動,日前在位於臺北的迪化街舉辦,供民眾和遊人採買過年的物品。春節臨近,寶島臺灣已是年味十足。各地陸續規劃「年貨大街」供民眾採買年貨,期待旺丁旺財。年前如果到臺灣買買買,那麼傳統年貨、新衣服、伴手禮等都應該去哪兒買呢?

採購傳統年貨,年貨大街是不能錯過的。春節前後,臺灣各大城市基本都會舉辦年貨大街,各種年貨大街是採購傳統年貨的絕佳地點,臺北迪化街、臺中繼光街和高雄的三鳳中街都是臺灣著名的年貨大街。

春節前也是商家的營銷旺季。各大商場會放出讓人心動的折扣吸引客人,也會推出多項新春活動,如抽紅包、滿額禮、刮刮樂、刷卡禮等,此時到商場掃貨非常划算。如臺北101購物中心和臺灣各大城市都有分布的太平洋崇光百貨都是不錯的掃貨地點。

在臺灣買年貨,怎少得了伴手禮?鳳梨酥、牛軋糖、太陽餅、茶葉都是不錯的選項。在臺灣,微熱山丘、佳德糕餅店和犁記的鳳梨酥都是鼎鼎有名。糖村、櫻桃爺爺和大黑松小倆口都是臺灣牛軋糖的知名品牌。臺中的太陽堂和宮原眼科都有美味的太陽餅售賣。如果想買茶作為伴手禮,可以去分布在大街小巷的茶莊購買,如天仁茗茶就是臺灣本土的知名茶莊。

年終慶典——尾牙

「尾牙」是閩臺地區的傳統節日,一般指臘月二十六這天。「尾牙」意味著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因此,按照傳統,在這一天民間將開展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作牙」活動,以感謝土地公一年以來的照顧,並求得來年的風調雨順。

在現代社會中,「尾牙」除了是一種傳統節日外,也成了一種企業文化。很多臺灣企業會選擇在「尾牙」的時候宴請員工,一是保留「敬神」的傳統,二是借著這個節日舉辦公司「年會」,用一桌「尾牙宴」來感謝員工一年的辛苦勞作。

近幾年來,臺灣企業的「尾牙宴」是越辦形式越多樣,有的會穿插文藝演出、抽獎以及聯誼活動,有的還會在宴席上發放年終獎。為了博眼球,更有企業不惜以重金請明星助陣、發放大額的獎金、獎品,有的甚至大擺數十上百桌宴席,場面堪比豪華婚禮。總之,「尾牙」已經成為臺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年又一年地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噱頭」。

相關焦點

  • 臺灣進入「忙年」模式:搶車票、買年貨、忙尾牙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剛過,臺灣地區也開啟了「忙年」模式:擠「春運」搶火車票,逛年貨大街,忙尾牙……這種忙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寄託了對家人團聚、憧憬美好的期盼。臺灣「春運」也瘋狂  資料圖:農曆春節期間,臺灣的火車站同樣人潮洶湧。
  • 2016年尾牙是哪一天 福建尾牙的習俗和由來怎麼過
    2016年尾牙是哪一天 2016年尾牙是幾月幾日2016年尾牙時間:是2016年1月25日尾牙的習俗和由來:尾牙是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 臺灣春節習俗記趣 從尾牙到噴春年味十足(圖)
    臺灣春節習俗記趣 從尾牙到噴春年味十足(圖) 2008年01月23日 16: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臺灣過春節,與大陸各地差不多,可謂大同小異,保留著濃濃的傳統「年味」,同時又帶有臺灣本地的一些特色——   從農曆臘月十六至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臺灣民間稱之為「年兜時節」。  尾牙  每月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打牙祭)。臘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所以稱為「尾牙」。
  • 臺灣春節習俗:從尾牙到噴春年味十足(圖)
    在臺灣過春節,與大陸各地差不多,可謂大同小異,保留著濃濃的傳統「年味」,同時又帶有臺灣本地的一些特色——從農曆臘月十六至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臺灣民間稱之為「年兜時節」。尾牙每月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打牙祭)。臘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所以稱為「尾牙」。
  • 臺灣景氣到底好不好?藝人尾牙收入「大跳水」可見端倪
    儘管臺當局一直鼓吹臺灣經濟狀況佳,實際上受疫情及大環境景氣影響,太陽金融業、科技業等大廠及大公司陸續取消尾牙。意外造成骨牌效應,讓不少臺灣藝人都成了「受災戶」。例如知名主持人郭子乾原先接到10場、吳怡霈接到5場,未料竟在1周內全喊卡,2人損失超過上百萬(新臺幣,下同)。
  • 2016尾牙是幾月幾號 尾牙習俗是什麼?(附尾牙宴流程)
    所以「尾牙」的飯吃完後,就有幾天好忙。過了「尾期」,即使是身為債主的硬去收帳,也可能會被對方痛罵一場,說不定還會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商人和農人在「尾牙」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僱工與僕婢,對於來年是否繼續僱用一個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後的決定。所以,這算是慰勞日,又是禮貌相送日。  薄餅原本是「尾牙」的必備食物。
  • 尾牙冷暖折射臺灣經濟走勢
    新華社臺北2月1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農曆春節臨近,臺灣迎來尾牙季。企業、機構和團體紛紛宴請員工,並發放獎品,邀請演藝人士前來助陣。然而,島內經濟景氣趨於低迷,影響到今年尾牙規模,此外還出現「北冷南熱」的反常景況。
  • 臺灣人的年終慶典——「尾牙」
    農曆臘月十六,又是一年臺灣人的「尾牙」節日。今年臺灣的「尾牙」還因為「一例一休」鬧出了點風波。在「一例一休」下,非工作時間辦「尾牙」,員工出席算不算加班,島內眾說紛紜。近日,勞動部門政務次長給出了回應:老闆如果強制員工在非上班時間出席「尾牙」,就要支付加班費,引起言論一片。
  • 又是一年的尾牙,尾牙是什麼意思呢?
    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習俗1)福建地區把做「尾牙」之後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帳時間。所以,也稱二十二日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處收湊新舊帳,延後則就要等到新年以後才收帳了。所以「尾牙」的飯吃完後,就有幾天好忙。
  • 你知道臺灣的「尾牙」是什麼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時到歲末,臺灣的公司都會舉行「尾牙」,也就是「年終員工聯歡會」,老闆犒賞員工一年來對公司的付出,一堆好吃好拿好玩的。  「尾牙」,是尾巴的尾,牙齒的牙,為什麼不直接就叫「歲末聯歡會」呢?
  • 年貨街上年味濃 人氣火爆採購忙
    孫女士告訴記者,今年年貨街開到了家門口,買年貨方便多了,所以想帶著孩子們一起感受感受購買年貨的樂趣。 記者在現場看到,近200米的年貨街裡,擺滿了豐富多彩的年貨,有對聯、燈籠、窗花、水果等等,選購的人穿梭其中,整條街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 你知道臺灣的「尾牙」是什麼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時到歲末,臺灣的公司都會舉行「尾牙」,也就是「年終員工聯歡會」,老闆犒賞員工一年來對公司的付出,一堆好吃好拿好玩的。而一年的農曆二月初二便是「頭牙」,十二月十六自然就是「尾牙」了。現在大家平常都吃得好好的,自然不需要那麼多「牙」,就只剩下了「頭牙」和「尾牙」。前者變成「春酒」,而後者就變成「員工歲末聯歡會」。大家在埋頭猛吃的時候,誰還會去想什麼土地公土地母?就覺得是公司老闆該給我們的福利,一年到尾這麼辛苦,不吃白不吃啊。「尾牙」這個詞其實不只是在臺灣流行,在福建也是流行的。
  • 臺灣寫真:景氣欠佳 臺灣企業「勒腰帶」辦尾牙
    原標題:臺灣寫真:景氣欠佳 臺灣企業「勒腰帶」辦尾牙中新社臺北12月2日電 題:景氣欠佳 臺灣企業「勒腰帶」辦尾牙中新社記者 路梅 劉賢年關將近,臺灣1111人力銀行2日公布的調查顯示,由於經濟環境不景氣、回溫乏力,臺灣許多企業將減少尾牙預算,採用更節儉的辦理方式。
  • 臺北寫真:臺灣「尾牙」扎堆 傳統習俗悄變(圖)
    中新社臺北1月31日電 題:臺灣「尾牙」扎堆 傳統習俗悄變  中新社記者 符永康 董會峰  幾十桌甚至上百桌宴席連成一片,同仁、親友甚或不相識的人相聚一堂邊吃邊聊,席間再穿插些助興表演、致辭、遊戲……這就是歲末臺灣扎堆舉行的「尾牙」餐會。
  • 臺灣尾牙盤點:星光與紅包齊飛 愛心+公益「暖冬」
    年年歲歲尾牙似,歲歲年年各不同。臺灣,一年一度的「尾牙季」正在上演:星光與紅包齊飛,愛心+公益「暖冬」。尾牙,也稱「尾禡」或「美禡」。在閩臺民間傳統中,農曆臘月十六是一年中最後祭拜土地神(也稱「作牙」)的日子。尾牙一過,農曆新年即將來到,在臺灣尾牙已漸成年終慶典聚會代名詞,日子也不再局限於臘月十六這一天。
  • 「尾牙」的學問
    2011年1月26日,創世、華山與人安基金會等臺灣慈善組織耗資3000萬新臺幣,聯合舉辦了一次臺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街友(街頭無業游民)「尾牙」,共有25000遊民、獨居老人與清寒邊緣人受邀參加。這場慈善「尾牙」僅在臺北就一舉開宴2000桌,全臺灣則達2500桌,據臺灣媒體稱,其規模足以挑戰島內辦桌紀錄。
  • 臺灣「尾牙」那些事 帶你見識不一樣的年終慶典
    【解說】春節將至,臺灣的大街小巷開始進入年節氛圍。辛苦勞碌了一年的上班族們最期待的尾牙宴終於來啦。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感受臺灣的尾牙宴吧。  「尾牙」是從古代祭祀演變而來的一種傳統習俗。農曆的臘月十六,是每年的最後的一個「牙期」,被稱為「尾牙」。在古時,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會準備豐富的祭品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 又到一年一度尾牙,看泉州那些民俗!你知道「尾牙」老闆為什麼要請客嗎?
    羊年馬上就要結束了,接下來最重要的莫過於公司尾牙了。
  • 福建閩南人尾牙的由來
    ●尾牙-雞頭隱喻 以前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斬雞,僱主將要解聘任何員工,則以雞頭相向,假如被免職的不只一人則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辭頭路」者。凡是尾牙雞頭所指員工,即表示不再僱工請他(她)另謀高就,這種暗喻方式勞資雙方心照不宣,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這是臺灣民間傳統的免職風俗。
  • 2018-2019公司尾牙是什麼時候 今年尾牙哪一天幾月幾號時間
    尾牙是福建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那麼2018年至2019年的公司尾牙是在什麼時候,哪一天幾月幾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