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西安4月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春中)鬥指乙,為清明。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今天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舉行,海內外中華兒女近萬人參加典禮。
上午9時50分,公祭典禮正式開始。現場擊鼓34咚,象徵著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海外僑胞以及全體中華兒女崇敬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共同心聲;鳴鐘9響,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最高禮數,表達了全體中華兒女對黃帝的無限景仰和感恩。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敬獻花籃。
在莊重典雅的祭樂聲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等先後向軒轅黃帝像敬獻花籃。
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國務院臺灣事務辦辦公室主任劉結一,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許又聲代表中共陝西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陝西各界,以及活動主辦單位敬獻花籃。
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敬獻花籃。
陝西省省長劉國中恭讀公祭軒轅黃帝的祭文。
祭文恭讀完畢,全體參祭人員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接著舉行盛大的樂舞告祭,由序禮和樂祭、雲夢、龍馭四個主題組成,展現了天下炎黃子孫懷祖歸宗的血脈之情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盛景。
樂舞結束時,一條56米長的黃色「中華龍」盤旋著騰空而起。
樂舞告祭後,一條「中國龍」騰空而起。
「肇啟鴻蒙,修德振武」。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華夏文明、民族統一的象徵。他和先民們對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澤被後世,惠及千載。史載,黃帝時期的發明創造主要有房屋、水井、衣裳、熟食、舟船、車、鼓、陶器、灶、釜、杵、臼、指南車、養蠶抽絲、紡紗織布、弓箭、鏃等。這些發明創造反映了黃帝時代的經濟狀況,是中華文明史的開端。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華民族祭祀文明源遠流長,上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公祭黃帝典禮越來越受關注。如今,每年都有近百萬人次前來謁陵祭祖。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今年的公祭活動以「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為主旨。圍繞公祭活動,共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華夏同根主題音樂會等11項豐富多彩的活動。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在西安召開的2018年清明「黃帝文化學術交流會」上表示,祭祀黃帝就是祭祀我們共同的祖先。在新時期新時代,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重建我們的文化傳統。新時代祭祀黃帝,就是凝聚人心,塑造共同的價值觀,就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附: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文
歲在戊戌,節屆清明,橋山之陽,春和景明。華夏兒女以篤恭篤敬之心、八佾雅樂之儀,祭告軒轅黃帝曰:
吾祖赫赫,偉業煌煌,肇始文明,光被遐荒。制禮作樂,教民德尚,行造舟車,醫重岐黃。青史源悠悠兮瓜瓞芃芃,斯民億萬萬兮社稷泱泱。世代傳薪,餘烈久長,俎豆千秋,禮樂馨香。
壯哉中華,乾坤朗朗;自信在胸,正道康莊。國力宏勃兮光燦寰宇,民心齊薈兮奮發圖強。盛會十九大,砥礪前行初心不忘;開啟新時代,思想引領偉業恆昌。憲法修立兮萬眾尊崇,綱紀整飭兮政風和暢。一帶一路連五洲命運,精準脫貧惠華夏山鄉。翱空潛海創新加速,擴綠治汙沃野新妝。一國兩制,紫荊白蓮繁花並蒂;兩岸一家,四海宇內祈合共襄。萬山磅礴,主峰雄踞;千帆競發,舵手領航。勵精圖治,奮楫劈波斬浪;偉大復興,圓夢百年滄桑。
三秦故地,再譜華章。追趕超越,其時正當。五個紮實並舉,一幅藍圖宏昶。百姓廣增福祉,經濟新階再上。高質量發展聚能增效;自貿區運轉達海通江。牢記囑託,埋頭苦幹開來繼往;情系人民,上下同心共築輝煌。
橋山巍巍,古柏蒼蒼,人文初祖,勳耀洪荒。冀佑中華祥瑞,福澤天下安康。大禮告成,伏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