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巴菲特,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據2020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他以590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三,675億美元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四位。
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的巴菲特在2006年6月25日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籤署了捐款意向書,決定將自己85%的財富捐贈給5個慈善基金會,其中最大的一筆,捐贈給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夫婦創立的蓋茨基金會。巴菲特總共捐贈的款項約375億美元,是美國和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慈善捐款。
雖然捐贈自己大部分的財富,但是金錢並不是使人最終成功的原因。比金錢更寶貴的是他們的人生經驗和思想。而這也是他留給子女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他教育子女:
1. 獨立是成長的最高境界。
孩子在漸漸長大,父母也在逐漸老去,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只有教會他們獨立,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就像鳥兒成年後需要離開巢穴,袋鼠長大後要離開育兒袋,烏龜破殼後要爬向大海,人在成年後也要學會自己獨立的面對風雨和考驗,而不是一直蜷縮在父母鑄造的港灣裡,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生活。畢竟父母與孩子就像是一個輪迴,父母漸漸老去時,我們也應該要有可以隨時照顧父母的能力與不依賴任何人自己處事的能力。
2.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巴菲特曾經說過:「最終,有一種投資超過所有其他的投資,那就是投資你自己。沒有人能奪走你自身學到的東西。」
投資自己是世界上最穩賺不賠的生意,而投資自己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要不斷地學習知識。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投入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因此很多人不願意去學習,或是遲遲沒有實際的行動。最後只會抱怨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幹不好。
每當這種時候,不妨想一想巴菲特現在90歲的高齡,還每天堅持閱讀5小時以上,著名的央視主持人董卿在採訪中也表示自己每天睡前都會閱讀至少一個小時,所以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成功都是對自己的投資不斷積累的結果。
3.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一個人想要成功光靠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機遇,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但當機遇來臨時,我們是否有了可以抓住機遇的能力也同樣重要。
巴菲特的財富並不是憑空得來的,在於他在正確的時機作出了正確的決定。股市本身就是充滿了動蕩與風險的,在1968年,美國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突然宣布隱退,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幾乎全部的股票。果然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股市大跌,很多人血本無歸。
如果不是巴菲特對股市有所了解和積累,他又怎麼可能全身而退,並且在每一次股市動蕩的時候,妥善地抓住了機會,成就了「股神」巴菲特。
所以不要抱怨沒有發財的機會,可能只是機會來了,但是你遲遲沒有看見,所以它選擇了別人。
想要了解更多巴菲特的思想哲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