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農村老人害怕啥?

2020-12-13 騰訊網

生活在農村,眾所周知,過去由於生產力比較低,刀耕火種的社會中,農民普遍比較貧困,尤其是,在舊社會,吃頓飽飯都是一種奢侈!在那個年代裡,受到物資匱乏的影響,因此,有了「人到七十古來稀」的說法!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如今生活品質以及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也不斷延長了人們的平均壽命,在筆者的家鄉,雖然,不算富裕,但是,村裡年過九十甚至是上百的老人也有近10位,而一些七十歲的老人,大多數都比較的健朗,有些還忙於農活,可見,生活改變了人們的健康!

在農村,有「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的俗語,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逐漸的被人遺忘,但是,卻也凸顯著舊社會,人們年齡不同所面對的生態的差異!源遠流長,在農村,關於年齡,村裡很多老人,格外在意七十三以及八十四這兩年,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呢?農村老人究竟害怕什麼呢?

俗話說「見賢思齊」,遇見道德高尚,德才兼備的就要向他看齊,自古以來,這也是文化傳承中,最為重要的!此句來自論語,而這「七十三,八十四」卻與「二聖」有關,拒農村老人認為,至聖先師孔子歿於七十三,而亞聖孟子,卒於八十四歲高齡!因此,在農村老人看來「縱容二聖都未能闖過去,又何談自己呢?」

當然,對於這種看來,具有濃鬱的主觀臆斷,其實多少是人們的唯心之論,並無普遍實踐性!除此以外,在農村,也有「明七暗九,坎年大關口」之說,意思是年齡為,數字「九」,被人們認為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年月!在農村,人們認為數字「九」是一種極限值,俗話說「物極必反」,因此,在年齡中,18、27、36、72、81之類的年齡為「坎年」,而在農村,人們習慣上在報年齡是按照「虛歲」,因此,實際年齡七十二,往往虛歲要到「七十三」!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給出了不同的解讀!有些專家認為,人的活動的周期,一般近似在8年,倘若,在周期前半部為精力旺盛期,而在後半部則為低迷期,尤其是在首尾,更應注意!而七十三,八十四,本身處於,數字8周期的,首尾部,再加上農村有句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因此,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更是擔憂!

不過,社會在發展,農村的生活也在不斷的進步,就時下來說,物資生活條件富足,現代醫學十分發達,這樣的擔憂也就沒有意義了,以上老人的擔憂,無非是人云亦云,唯心思維的影響!大家不必過於擔憂!不過,隨著年齡的老邁,對於老人來說,健康的飲食,以及規律的生活,更應該多重視!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農村老人害怕啥?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

相關焦點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什麼意思?這些俗語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農村很多老人對此深信不疑。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俗語很出名,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農村人認為人活到73歲就是一道坎,很多人因為邁不過這個坎就死了,過了73這道坎還有84歲,過了84歲那真的就可以算得上是壽星老人了。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漲知識了
    在農村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提及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來的通俗語言,雖然通俗易懂,但是道理卻不小。俗語歷經數千年的洗禮,但是依舊能夠經久不衰,這正是其它文化無法相比的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個俗語沒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什麼意思?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說,一個人不在七十三歲死,就會在八十四歲死,所以到七十三歲或者八十四歲閻王爺還沒來找,就要自己去找閻王了。在古人的觀念中,人們活到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個不吉利的「坎」,很難熬過去。
  •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啥意思?說法怎麼來的
    農村裡有很多和生日相關的俗語,而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句就是這句這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很多農村的老人都聽說過,那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這種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農夫就和大家來說一說這句俗語。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什麼意思?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什麼意思?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文|小崔來說歷史我國歷史文化經過幾千年的醞釀,有很多的古語被人們口口相傳,或者用筆記錄了下來,這些其實都很有道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古人常說一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把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數字單獨說呢?這兩個數字又是怎麼惹到閻王了呢?而要探究這兩個數字就要從古代的學派說起了,春秋戰國以後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淵的影響,而孔子更是被尊稱為聖人,不管是統治階級還是雅士墨客,或者是普通老百姓,都對孔子尊敬不已。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有科學道理嗎
    這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他們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稱為高齡。這是因為從古代開始,各個朝代的平均壽命都很短,據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記載,夏朝時平均年齡18歲,漢朝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約為35歲。古人非常喜歡做壽,並且賦予了「壽」字吉祥的內涵,中國傳統觀念的「五福」中「壽」也是排在首位。
  • 農村俗語「莫說三十六,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
    立冬時節的北方農村,已是寒意濃濃,早晨推開門一股寒風迎面吹來,冷得讓人渾身打顫,遠處的柿子樹上幾隻喜鵲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提醒人們說「冬天來了,該準備過冬的物資了」。迎著喜鵲的叫聲走去,只見田間散落的稻草上被一層薄薄的白霜覆蓋著。遠處幾位老人圍坐在村頭的老榆樹下正攀談著什麼?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比如這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便是古人關於長壽流傳最廣的一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不是七十二和八十三偏偏是七十三和八十四呢?這主要是因為他與古代的兩位偉大的聖賢孔子和孟子密不可分。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耄耋(mào dié)」,這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在古代他們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稱為高齡。那麼,「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裡面提到的數字是指年齡,意思是一個人活到73歲、84歲便會遇上壽命關口,這就是人到暮年要過的兩道坎,一旦度過便能長壽。歷史上確實有不少名人在這兩個年紀去世,鄭板橋73歲,左宗棠73歲,慈谿73歲去世等等。郭子儀84歲,張廷玉84歲去世等等。至於為什麼會說在這兩個歲數的人閻王不請也會自己離世,民間有兩種說法。
  • 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什麼意思?為何忌諱這些數字?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老輩人過生日都是很講究的,很多人都是害怕過生日的。當然了這也和過去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農民也沒多少積蓄。而且過去農村裡辦喜事,各方面的開支不少,又不像今天的彩禮那麼高,以前吃酒席都是拿幾個雞蛋就行了,所以老輩人怕破費,也怕麻煩,一般都不過生日的。一輩子都沒過過生日的,在農村也有不少。關於過生日,農村裡也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比如「男不三,女不四」就被很多人所熟知,在過去也是在很多地方有這種規矩。那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是什麼意思呢?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依據是什麼?如何跨過壽命坎?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請自己去,意思是人這一生是有壽命坎的,不是在73歲離開人世,壽命也會在84歲終結,不用閻王爺來勾命,你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就會主動找閻王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活到了90多歲,100多歲,所以,人們就很疑惑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 為什麼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在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七十三和八十四是人生中的兩道坎,在這兩道坎去世的人比較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難道有什麼科學依據嗎?這兩個歲數去世的人真的有比較多嗎?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有道理嗎?為何有人躲不過?
    從字面上不難理解,這句話說是活到七十三歲、八十四歲,就算閻王不來,自己也會去世的。把七十三歲、八十四歲賦予這種神奇,是因為與中國古代兩位聖人有關。孔子是中國古代很受尊重的一位聖賢,還被稱作「至聖」,在國人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最終孔子去世的年齡是七十三歲。
  • 為什麼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古人智慧讓人嘆服
    但是,有兩個年齡是讓人們心生恐懼的,宛如魔咒,讓人們到了這個年紀都會擔驚受怕,一個是七十三,一個是八十四,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可是這個說法又是因為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漲一下見識吧!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真的嗎,有道理沒
    這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他們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稱為高齡。這是因為從古代開始,各個朝代的平均壽命都很短,據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記載,夏朝時平均年齡18歲,漢朝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約為35歲。古人非常喜歡做壽,並且賦予了「壽」字吉祥的內涵,中國傳統觀念的「五福」中「壽」也是排在首位。
  • 為什麼說「七十三」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去,只因為這兩人
    為什麼說「七十三」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去,只因為這兩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一說法,在很多地方都非常流行,說人到老以後,73歲和84歲,是人生的兩個關口,這是人年老後的兩道坎,很難過去。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 為什麼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從古至今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叫「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那為什麼會說在這兩個年齡的時候即使閻王爺不派人來向自己索命,自己也會去呢?可不可以用現代醫學來進行解釋呢?現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兩個很特殊的年齡,因為我國古代的儒家創始人在七十三歲的時候離世,而孟子則是在八十四歲的時候離世。
  • 農村老話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行著很多諺語順口溜,有的是一些帶有迷信色彩,有的是根據一些情況或者是規律總結出來的,對大家的生活有指導意義,也就慢慢的傳了下來。今天和大家聊的這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說的是關於年齡方面的一句俗話,大家聽說過麼?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為什麼很多人都相信?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是流傳很廣的一句俗語,受到了很多老人的重視。七十三和八十四的年紀,一直被視為老人的兩道壽命坎,跨過去了也就意味著長壽的可能。以此來推算,女性剛好是在84歲,男性剛好是在72歲,分別到生命的脆弱時期,和「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十分符合,也就和壽命扯上了聯繫。很多好奇,不應該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嗎?
  • 農村老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不死是兒女眼中刺」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與數字有關,乍一聽顯得非常神秘,如「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而今天的俗語卻與人的壽命有關。農村老俗語說「七十三八十四,不死是兒女眼中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七十三八十四」,這裡指73歲和84歲,73歲和84歲是人一生中的兩道大坎。農村有句老話叫「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對於中國人來說孔子和孟子可以說無人不知,但是孔子73歲去世,而孟子84歲去世,而古人非常崇拜孔孟,可以說這麼偉大的人都逃不過73歲或者84歲,對於一般人就更難渡過了,當然這句話是比較迷信的。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古人為何會有這種迷信的說法?
    老人們為什麼要刻意避開73歲這個歲數呢?這就和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句俗語有關了,這個俗語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個說法的意思是,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人生中的兩個大檻,很難跨過去,說直白一點,這兩個歲數是老人去世的高峰期。為什麼會有這個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