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青訓憂思:不把青訓放在第一位的足協主席,不是好主席

2020-12-19 足球報

記者陳永梅州五華報導 進入12月份,中國足球青訓進入了冬訓期,數百支青訓球隊在全國各地進行著冬訓,每天都有很多青少年的比賽在進行。但在12月14日這一天,中國足協出臺了無數職業聯賽新政,引爆了中國足壇。這個新政其實對於中國足球青訓並不是很友好:壓縮開支其實很容易損害青訓的投入,此外明確的限薪政策很容易給社會,尤其是青訓球員家長、潛在的青訓球員家長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這就需要中國足協給出更多的青訓鼓勵性政策。

那麼,中國足球青訓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嗎?恰恰相反,中國足球青訓從來不缺政策:首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就是最好的政策;具體到足協的青訓政策,2020年11月26日,《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也正式公布;包括其他青訓政策,如培訓補償、聯合機制補償,早就在《中國足協球員身份與轉會管理規定》的各個版本中有清晰的規定;包括中國足協也推出了「娃娃足球工程」,在開始重視6到12歲的青少年足球培養之後,進一步下探到3到6歲的兒童足球培養。甚至就在今天,中國足協發布的《中國足球協會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八項措施中也提出了「大力推動青少年足球發展」的五條內容。

但中國足球青訓真正缺失的不是政策,是執行,是重視!(本文為《中國足球青訓憂思》下篇,更多「青訓憂思」細節請關注本期推送二條)

被忽視的「聯合機制補償」,魯能補償到現在還被欠著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2019年,一名魯能青訓出品的球員,從一家俱樂部(非魯能)轉會到另一家俱樂部,按照規定,新俱樂部應該向魯能足校支付聯合機制補償,但是,魯能索要了半天,硬是沒要來。

這事兒就這麼一直拖著,等到2020賽季這個球員從這家俱樂部又轉會到了另一家俱樂部,魯能足校仍舊沒有收到聯合機制補償,然後2020賽季打完了,魯能足校還是沒拿到聯合機制補償。

說起這個事,魯能一把鼻涕一把淚,是的,魯能可以向中國足協申訴,但也不能整天申訴啊。另外,申訴足協也不一定管,還有就是,足協管了,這個俱樂部就是不給,你又能怎麼辦?

很可笑的是,理論上,新俱樂部應該拿著球員培養記錄主動支付(無法聯繫另說),但現在卻需要青訓機構主動發函確認,甚至要三次(確認轉會球員,確認培養年限及證明材料,確認聯合機制補償金額)發函確認,才可以理論上拿到聯合機制補償。

其實,記者一直認為有一個非常好的、一勞永逸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將聯合機制補償支付完畢作為轉會成功的先決條件,否則轉會不予完成。

而且還可以出臺人性化的補充方案,因為有些轉會是聯賽前夕才操作,支付聯合機制補償有時間上的困難,足協可以出臺規定:球員可以獲得一個月的比賽權,一個月內聯合機制補償支付完畢,球員繼續參賽,一個月內不能支付完畢,即日起停止球員參賽資格,直到聯合機制補償支付完畢,作為懲罰,在支付完畢之日起,該球員要停止兩個月的比賽資格。

如果有這樣的規定,哪個俱樂部還能拖欠聯合機制補償呢?

記者就此和足協方面的人士進行了溝通,足協方面的人士也認可這個辦法,但提到了三個難點:其一,現在仍舊有部分球員註冊信息不全或者不規範,有的青訓俱樂部根本沒有懂註冊的人士,有了之後,相關證據也很難保全;第二,全國性大數據系統也不健全;第三,青訓機構之間存在「轉會費」,有了轉會費,兩家青訓機構就「培養年限」問題就產生了分歧,足協也很頭疼。

但註冊信息終究會越來越完善,全國性、涵蓋教育機構的球員大數據系統也註定會建立,這個大數據系統建立後,青訓機構就不需要保全證據,按圖索驥即可,至於青訓機構「轉會費」和「培養年限」是否轉移的問題可以出臺詳細規定,甚至可以一刀切:培養年限不可轉移。

所以現階段,中國足協可以在「擱置爭議」的前提下出臺「將聯合機制補償支付完畢作為轉會成功的先決條件」的條款,註冊信息不全、註冊機構無法聯繫、「轉會費」涉及的「培養年限」問題都可以作為「爭議問題」,不影響正常註冊,「爭議問題」由足協仲裁,無法仲裁繼續擱置,但沒有問題的,比如魯能足校的相關信息非常全面,不支付,不予轉會成功。等以後原來越正規了,青訓機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其實,不重視聯合機制補償的事情遠不止如此。

中國足協出臺的內援轉會調節費條款,就是中國足協歷次以來出臺政策中少見的「毒瘤條款」(有百害而無一利),首先,有了支出帽,這個政策沒有什麼必要性;其次,此前一段時間內援轉會都遠不止2000萬,未來仍舊會有超2000萬球員,足協這個政策是逼俱樂部造假;再次,造假之後,嚴重損害青訓俱樂部的利益。

此前,一名球員加盟一家豪門俱樂部,實際轉會費是1個億,按照規定,聯合機制補償的數額是其中的5%,即500萬。但這家新俱樂部按照「內援轉會調節費」條款,給足協上報的轉會費是2000萬,聯合機制補償一下子變成了100萬——這家新俱樂部倒是很利索地支付了聯合機制補償,按照2000萬的標準。然後,多家青訓機構,原本應該拿到的500萬聯合機制補償變成了100萬,剩下的400萬,被中國足協的「毒瘤政策」給弄沒了。

這400萬,可以培養出多少孩子啊!

是不是很可笑?問題是,足協的新政倒是推出了一個又一個,但這個「毒瘤政策」至今還沒廢除呢!

足協的重心從不在青訓,出臺政策只是裝裝樣子

為什麼執行不力?因為不重視。

其實,很多青少年會議,綜合會議,與會人員都在控訴聯合機制補償,一次核心議題是青超聯賽成立的青少年委員會會議,會議的大部分時間竟然是各方傾訴聯合機制補償得不到重視,有魯能、綠城等知名青訓機構,有大連足協、成都足協的負責人、有北三高的負責人,也有河南省教育廳體衛處的負責人,簡直是群情激奮。後來足協的其他會議,話題之一仍舊是聯合機制補償。

然而,又能怎麼樣呢?

很多足協的重量級領導(一把手,或者足協擁有實權的人士),對於青訓往往是喊口號,這個口號是必須喊的,因為這是中國足球的根本啊,不喊口號不稱職啊。但是,真正重視嗎?不能說完全忽視,但並不是發自內心的重視。原因很簡單:這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苦差事,別說幹個三五年了,就是幹十來年,都未必等到碩果纍纍的時刻。

有一位足協領導,記者對他至今非常尊重,他就是李毓毅,他曾經是足協擁有實權的領導,在任期間推動了一系列職業聯賽改革,但他同樣做了一件事情:推動了周末周賽制青超聯賽的成立。我們前面說了,青超聯賽賽制是有問題的,但這是中國足球的問題,賽制本身是大方向,而推動這個青超聯賽成立,一直是國內青訓人士的呼聲,但足協一直都不做,最終李毓毅主抓,連續開了無數個會議,最終把青超確定了下來。

李毓毅還說過這樣的話:「青訓補償的問題歡迎大家來找我。」他還說:「我們在努力創造條件,讓補償可以落地,青訓補償將和準入制度掛鈎,拒絕青訓補償的俱樂部將不能參加職業聯賽。」後來,魯能找到了他,他真的是去幫足協一家一家去要了,然後,魯能在很快的時間內拿到了200多萬的聯合機制補償。

他經手出臺了很多職業聯賽政策,而他對青訓,是發自內心的重視。

但這樣位高權重又發自內心重視青訓的足協領導很少見。當然,足協一直有領導負責青訓,歷屆、歷年都有,他們要麼是足協副主席,要麼是足協執委,看似很有地位,但實際上,位高權不重,他們的聲音,沒有多少人會真正重視。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這兩年政策是不是很多?但是,2019年,「中國足協技術發展大會」(原「中國足協教練員大會」)沒有召開,這是統一足球理念的大會,中國足協,忘了,或者忙不過來。2019年,中國足協沒有舉辦「青訓會議」(上圖為2019年1月召開的2018年總結會議),此前連續兩年都召開了,中國足協,又忘了,或者又忙不過來。

這叫重視青訓嗎?

理想的狀態下,職業聯賽,交給職業聯盟就行(你看,我們連職業聯盟都還沒成立)。青訓,才是真正需要中國足協重視的,沒有青訓,你再重視國家隊,一點用沒有。所以,關於青訓,中國足協必須樹立的一個觀念,那就是:青訓就是一把手工程,就是足協主席,至少是足協絕對核心的領導親自主抓的。

它應該在每一天足協主席案頭文件的最上面,它壓在了下面,你這一天就白幹了;

它應該是每一天足協主席相關決策的最優先,它排在了後面,你這一天又白幹了;

它應該在每一份工作報告的最上面,它壓在了下面,所有的報告就都是扯淡;

它應該在每一個會議的最優先序列,它排在了後面,所有的會議就都是鬧劇;

它應該是每一項政策的最核心,任何保護不了青訓的政策,活該被罵。

相關焦點

  • 【足球】廣東省足協換屆,葉細權連任主席
    2020年12月16日上午,廣東省足球協會第十一屆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梅州市五華縣召開。副省長許瑞生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梅州市市長、中國足協執委張愛軍,廣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建平 ,中國足協戰略規劃部部長朱和元,廣東省足球協會負責人以及特邀代表、會員代表等100多人參加會議。
  • 《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宣講會舉辦 明確中國足球青訓發展...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宣講會(以下簡稱「《青訓大綱》」)今日在北京大地賽德足球俱樂部訓練基地成功舉辦。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北京市足協主席楊海濱,中國足協技術總監克瑞斯,中國足協男足青訓總監傅博,亞足聯精英青訓小組專家、中國足球協會高端講師李春滿,中國足協技術部部長唐峰,中國足協技術總監辦公室主任張弨等領導、專家,以及北京市足協40名講師參加了本次宣講會。本次宣講會由北京市足協副秘書長陳長紅主持。
  • 中國足球青訓憂思(上):讓U13球員「多躺會」背後,癥結何在?
    本期,記者將結合此次採訪推出2020中國足球青訓憂思篇,分為兩部分,本文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制度篇見頭條推送。下期正報,本報還將推出記者採寫的希望篇。本文配圖均為資料圖,圖文無關。原因就是,如果實力確實不行,這個打法一點毛病沒有,但其實雙方實力很接近,但這支球隊仍舊選擇了這種防守足球打法。其實,並不是防守足球不好,職業聯賽防守足球比比皆是,但對於13歲的孩子而言,他們最重要的是成長。
  • 滬上足球事業接下去怎麼搞?——對話上海足協新主席柳海光
    東方體育大廈16樓,上海足協的新駐地。會議室的牆上,「服務足球,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的標語,格外醒目。57歲的柳海光,打著髮蠟,頭勢清爽地現身。「雖然離開很多年了,但我一直都關注足球。」下海經商,又重回足壇,柳海光已貼上上海市足協主席的標籤。
  • 新疆足協換屆:許明出任主席,孫繼海等6人任副主席
    隨著新疆大明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明擔任新疆足協主席,前國腳孫繼海、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樂部董事長孫愛軍等六人當選副主席,新疆足球管理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新一屆新疆足協既有熱心足球的企業家代表、優秀足球教練、致力於足球事業的俱樂部投資人等專業人士代表,也有法律、新聞、大數據科技等方面的專家,保證了改革後的足協具有廣泛代表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 足協公布《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明確青訓發展目標理念
    11月26日上午,《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青訓大綱」)要點介紹會在京召開,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向與會媒體詳細介紹青訓大綱要點並回答記者提問。會議由中國足協男足青訓部部長郭炳顏主持。《青訓大綱》的起草經過了專家反覆研討並廣泛徵求意見,2020年7月份書面徵求了部分中超職業俱樂部和中國足協會員協會的意見,根據相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相對集中的問題對草案做了相應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國足協青少年訓練大綱(徵求意見稿)》。
  • 為什麼中國足協不效仿中國籃協,讓實力強的退役球員當主席?
    上海國企老總當足協主席之後,中國足球的料已經變得跟娛樂圈一樣多了,吃瓜群眾天天吃瓜,利益方爭奪利益,上演「一齣好戲」。解決的辦法也只能像聶老說的,把足協的人全部換掉。聶老可能也是不敢再講了,只把足協的人換掉了嗎?
  • 高洪波來漢說「下一代足球」,還說武漢青訓值得學習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調研和研討後,中國足協於上個月正式對外公布了《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對於這份大綱,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表示:「青少年足球發展不要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追求或者最高追求。有成績不一定有人才,有人才必定有成績。」 據介紹,本次公布的《青訓大綱》由足協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精英教練員共同編寫,主要分為七個部分。
  • 【本地】廣州市足球協會換屆,謝志光連任主席
    5年前的今天,廣州市足協順應《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率先實行去行政化管理,與市體育局脫鉤,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和專業化的足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成為全國首家「脫鉤」的地方足球協會。
  • 對話柳海光:出任上海足協主席,真正做到專業人做專業事
    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也蒞臨代表大會現場,劉奕代表中國足協向上海足協新當選領導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上海足協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國前列,在建設基層足協組織、打造社會足球競賽體系、參加中國足協舉辦的賽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中青報:歸化只是一時之需,紮根青訓則是慢工出細活
    北京一家業餘性質足球青訓機構的負責人周末打來電話,談到上周中國足協正式發布的《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青訓大綱》),這位負責人表示《青訓大綱》終於能給「各自為戰」的青訓機構一本統一的示範性教材了:「單就《青訓大綱》本身來看,非常好,我會組織我們的教練集體學習,首先教練有提高,才能幫助孩子提高。
  • 《中國足球青訓大綱》終於來了,這個至少遲到了15年
    中國足球的未來在於青訓,這個事情地球人都知道,可事實上中國足球到底怎麼發展,怎麼訓練卻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你也許想不到,中國足球青訓到底怎麼做,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不過,在9月8日,中國足協主導的編撰的《中國足球青訓大綱》徵求意見稿已經下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足球的各個青訓機構、足球學校也有了訓練方向。中國足球現在表現在成年國家隊成績差,後備隊青黃不接。換一個教練,換一個打法,又換了一個思路。從小經過不同門派教練的訓練的球員,完全無法與國家隊無縫連接,這也阻礙了中國足球的進一步發展。
  • 先留爿伸腿腳的地 再來談足球青訓
    於是,有媒體呼籲「當中國足協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國家隊身上的時候,當中國足協對於國家隊的問題以十萬火急的速度處理的時候,如果再不真正支持青訓的發展,把真正先進的足球理念和青訓體系建立起來,中國足球將被越拉越遠」。媒體援引一位足球界前官員的話說:「我們的足球思想理念、技戰術打法以及訓練和比賽的手段,已經被國際足球發展的步伐甩下太遠。
  • 明星運動員投身足球青訓 「教練員國家隊」肩負新使命
    這也是他們此番相聚在大連,接受精英青訓教練員培訓的目標。這些球員在運動員時代都大名鼎鼎,也都曾身披國足球衣為國出戰。雖然退役多年,他們在很多地方仍是球迷競相追逐的明星。掛靴之後,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並沒有離開足球,而是選擇紮根青訓,與沒看過他們踢球的孩子一起繼續為中國足球而努力。褪去了球星光芒,他們甘願做「孩子王」。
  • 足協新一屆領導機構:陳戌源任主席,副主席設3人
    北京時間8月22日9時,中國足協在香河國家隊訓練基地召開了協會第十一屆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該屆足代會會議,會議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其一,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國足協領導機構成員,這也是本屆足代會的重中之重。其二,審議《中國足球協會工作報告》。其三,修訂《中國足球協會章程》。
  • 上海足協改選:柳海光任主席,範志毅副主席,朱廣滬顧問
    澎湃新聞記者 宋承良 圖11日下午,上海足協進行了第九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會上公布了上海足協主席和副主席名單,同時上一屆主席朱廣滬任顧問。在此前3月進行的上海市足球協會第九屆執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上海足協主席朱廣滬因年齡原因,辭去主席、執委職務;副主席嚴勇寧因工作及個人意願,辭去副主席、執委職務,此外,隋國揚和徐國良也因各種原因辭去執委職務,上海市足協班子將迎來一次大換血。
  • 廣州足協主席謝志光獨家專訪,新專業足球場已獲領導批准馬上動工
    鳴:青訓是時下的熱點話題,各地方足協、俱樂部都非常重視,作為廣州足球的領路人,目前足協有什麼具體舉措可以促進青訓事業的良性發展?未來有何大計?如何做才能更好讓廣州的孩子們熱愛足球,並培養出好的苗子?謝:首先,在普及方面,我們和教育局一起來搞,大力推動校園足球蓬勃發展,目前看效果很不錯。
  • 徐雲龍聯手鄧樂軍創業 瞄準京城足球青訓
    然而直到平安夜結束,徐雲龍始終沒有親口給出「決定」的答案,惹得球迷好不著急。  中國體壇第一位擁有足球和高爾夫雙重職業運動員身份  1971年,鄧樂軍生於北京,10歲開始踢球,從小就想做足球運動員。1985年,鄧樂軍加入北京體工大隊,成為職業運動員。1991年入選世界少年足球錦標賽最佳陣容,同年進入北京隊。
  • 廣州市足球協會換屆 謝志光連任主席
    大洋網訊 昨天上午,廣州市足球協會第11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越秀山體育場召開。大會聽取了廣州市足球協會第10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工作報告、監事會工作報告,修改並表決通過了廣州市足球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廣州市足球協會第11屆理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廣州市足協第10屆主席謝志光經選舉獲得了連任。
  • 國內爆料王點評歸化:是立竿見影的猛藥,也是中國足球青訓的恥辱
    對此,國內足球記者、爆料王白國華犀利點評了中國足球的歸化之道!白國華表示:「如果把歸化是一種藥的話,那麼就是西藥,它最直接的療效就是針對2022冬天的卡達世界盃,這當然也是大部分中國球迷的心願。但最高興的還是國足主帥李鐵,因為他手裡的牌更多、更強了,他有能力帶領國足在接下去的40強賽中打一個富裕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