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廟,也叫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是一座中國式道教寺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也是香港的精神寄託,因此來這裡的善男信女有保平安,求事業,問姻緣者,任何疑難雜症,求解迷津的絡繹不絕。
大年初二,全家人開車來到黃大仙祠,總以為武漢疫情估計來的人不會多、沒曾想人山人海香港鼎盛。外國遊客團車直接停在黃大仙寺,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
上香的人雖然多,但次序非常好,大家自覺排隊,一會功夫就進入黃大仙主廟。一眼望去,滿目皆是高擎香支的男女老少,每個人都在一邊隨著人潮緩慢前行的同時,一邊小心翼翼地避免使香火擦及旁人。
來黃大仙祈福上香的人都很虔誠。有拜拜的,有跪在地上搖籤卜卦的,還有籤名的。卜卦的人上完香後可以進入問卦的地方。
參拜完後可以來到求籤的地方,香客可以拿著藏詩到一旁的解籤處詢問,無論你是問事業、婚姻、學業、健康等任何問題,解籤的老師都能幫你解惑,每次解藏詩一般收費30元港幣左右。除此之外,解籤老師還精通五行之術。
黃大仙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香港人有句流行語:『有求必應,找黃大仙。
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
傳說中,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得道之後在民間懲惡除奸、勸善揚善、贈醫施藥,有求必應。所以民眾遂為他在金華山修建黃大仙祠,又名赤松觀,世代祀奉。
香港的黃大仙區的黃大仙廟,目前由一個非盈利的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一方面致力於黃大仙祠的管理,一方面將信眾的善款用於興辦學校、醫院等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慈善事業。這既使黃大仙香火旺盛,又提高了社會的公信力。
經過幾十年的悉心經營,黃大仙祠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盡中國古典廟宇的特色。雖然是道教神仙,但其中也供奉孔子、觀音菩薩和關帝爺。不同的人可以到不同的大殿去祈福。三教相處,非常和諧。
黃大仙靈驗的事跡,在香港早已是習以為常,因此黃大仙祠時時香火鼎盛,求助的信徒總是絡繹不絕。每年春節的『上頭香習俗,成了最受香客青睞的廟會活動,十多萬信徒蜂擁膜拜,為黃大仙廟增添了不少氣息。
黃大仙的傳說在港澳臺及東南亞部分國家也流傳已久,出生在浙江金華的他為何有如此高的威望呢?其實對黃大仙信仰是在1915年由普慶壇的創建人:梁仁庵道長傳入的香港,隨後發展的速度特別快。如今香港著名的黃大仙祠終日香火不斷,由於他的信仰與威望,香港特別修建了黃大仙港鐵站。
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來這裡拜拜的人會用一種虔誠的心態去祈福。因為祈福會讓人的內心信仰得到最大力量的升華。
在供奉黃大仙時,在黃大仙壇前嚴禁抽菸,不得粗言,不準酒後狂言,衣衫要整齊,不可打鬥,不得作出犯法的行為,不得用牛肉供奉黃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