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與vlog的區別和聯繫
兩個都是記錄生活日常的博客,而blog則是以文字、照片為主,vlog以視頻為主,但內容和創作的底層邏輯是一致的,裡面有共同點,就是怎麼把無趣的生活變得「有料」,怎麼在平凡的世界中過的「不平凡」。
都在用實際行動闡述一種生活理念和生活態度。積極向上、健康活力的人設都會躍然紙上。只不過blog依靠創意、腦洞、「春秋筆法」,而vlog則是要營造一個氛圍,像真人秀,像劇情版小說、像n個段子集合,更像一種獨特的生活品味和價值追求。
舉例依依的鄭漂生活vlog
裡面的基本架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適當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而且添加流行的熱梗,以及粉絲畫像中粉絲真實事件的前因後果,可以混剪,包括生活百態,也包括愛恨情仇。
內容設計工作、愛情、婚姻、家庭、以及一系列生活問題,小到豬肉漲價,大到裝逼無極限,各種買車買房,各種名牌包包和A貨。
腳本是關於處置內容設計以及出境人安排和場景安排,比如今天團隊聚餐,老闆加班,還有同公司小哥哥請你吃飯,以及細碎到買各種快遞和化妝品,自己髮型和穿搭,都是一個非常棒的點。
以前80後的裸婚時代,新戀愛時代,以及各種青春走一走,很快90後的青春的小尾巴都快抓不住了。所以短視頻和自媒體的快速擴張,讓這一部分的文化消費都依賴於手機app上體驗。
內容的豐富程度以及矛盾爆發的點是粉絲是否觀看和分享的點,一定要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為了拍而擺拍,失去了賴以生存是基礎。
腳本內容書寫規範:
比如我和晴雪的日常
裡面設計的情節就是愛情、友情、婚姻、生活觀念、背叛、痴情、相思,以及在不同場所的對話和行為設計,包括其他標籤,富婆、職業女性、以及小白臉,待業青年、斜槓青年。
參與者的人設不一樣,對話內容和表演風格不一樣,既要與生活貼切,還要能闡明觀點,或者留下問題,讓粉絲互動,讓讀者思考。
一般垂直內容細分,通過小視頻分階段醞釀劇情,也可以以一個人為單位更新日常遇到不一樣的事情,不同應對方法產生不同的結果。
比如外賣小哥的人設可以是外賣小哥、可以是自媒體人、可以是廚師、可以是人生導師,也可以是帶團隊的創業小夥,也可以是理智奮鬥改變命運的「精神小夥」。
貼標籤是最快讓讀者理解角色定位和內容甄別的方法
一定要讓粉絲快速知道你是幹什麼的,還有就是你更新的是哪一方面的vlog,讀者很簡單,通過vlog去看不同的生活,去經歷不一樣是人生。
坊間的謠言也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外賣小哥月入過萬,自媒體小夥人生贏家,以及某某某抖音直播帶貨一個億。也是很好蹭流量和突破自己的方向,總是vlog一定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劇情的反轉,以及被人對於同一件事不同做法和看法的區別,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點。
一般vlog創作者準備大素材包括,腳本、素材、音樂素材、視頻素材、熱點分析,剪輯、文案、審核、創意。一套走下來,一個成熟的vlog就產生了。
自媒體一定要堅持,每天堅持更新,就跟網絡小說一樣,只不過這個可視化更強,但套路是一樣是,粉絲的需求是固定的。有人喜歡裝逼,有人喜歡學習,有人喜歡分享,有人喜歡經歷。
內容是自媒體內在的生命力,粉絲互動和溝通是兩者之間的橋梁,必須持續關注生活,以及細微變化對於整體影響,蝴蝶效應。
從多角度思考,並且充分利用好剪輯軟體,搭配背景音樂和字幕解說,或者旁白。可以幫助引導讀者學習,並且在線解答用戶問題,改變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