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2020-12-14 肖泛川

也許你沒看過張愛玲的書,但一定聽過陳奕迅的《紅玫瑰》《白玫瑰》這兩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林夕就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寫的詞。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如今張愛玲的文字多見於十幾歲的文藝青少年的空間的個性籤名,通常夾雜著唯美的配圖,或者是顧影自憐的自拍,用矯揉造作的情感,粉飾無病呻吟的個性。

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愛》

但如果翻看自己幾年前的動態,誰也不能確保自己能夠免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推崇的文藝,如同與曾經的殺馬特,都是自己熱血沸騰追逐美好的青春。

他對她說過許多溫柔的話,但他不曾吐過一個字說他愛她。——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在作家身份之前,張愛玲更是一個女人

張愛玲是一個很時髦愛美的女人,她就把自己的第一筆稿費買了一支口紅。如果在現在她活在現在,一定是一個每天發發自拍,寫寫字的文藝女青年。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才華橫溢,出名趁早

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

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也正是因為她創作時年齡尚小,所以她的小說中很少出現對於家國,戰爭方面的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很好懂,說難聽點就是格局小。

張愛玲自己也說:我甚至只是寫男女之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肆的。

張愛玲

楊絳就曾評價張愛玲的文字格局太小,甚至還在給他人的信中這樣寫道:

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都看不起她。

楊絳都是一些格局很大的作品,這樣說張愛玲也無可厚非。

《傾城之戀》裡面收錄了張愛玲《傾城之戀》《心經》《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在內的多篇短篇小說,張愛玲自己也說《傾城之戀》是她寫過最好的作品之一,所以今天我們詳細聊聊《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張愛玲文筆冷靜,小說常用第三人稱即「他」來描寫,以一種全知的視角來敘述,小說中雖然沒有摻雜太多她的個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調悲涼。

如開頭: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小時,然而白公館裡說:"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說明白公館的人都是很古板的,而且這個開頭似乎預示著結尾的悽慘。

白流蘇很早就離了婚,娘家人覺得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心裡不悅,但是當時白流蘇離婚是分得了一些財產的,衝著這些家產,娘家人就留了她。

但是白流蘇的三叔四叔不是什麼好東西,拿著她的錢去搞投資,很快就賠光了,這個時候白流蘇一直呆在白家就成了白家的累贅。

恰巧,徐太太來到白公館告訴三爺三奶四奶奶一個消息:白流蘇的前夫死了,幾個人就商量著讓白流蘇回去奔喪,或許還有機會爭得一些家產。

其實張愛玲對人物內心的把控是十分到位的,在寫白流蘇無依無靠時:

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在這裡,青春是不希罕的。他們有的是青春──孩子一個個的被生出來,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一代又生出來了。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紅灑金的輝煌的背景裡去,一點一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這個時候白流蘇不回去,她的娘家人就和她撕破了臉皮。

提起錢來,這話可就長了!我早就跟我們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勸勸三爺,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錢哪,沒的沾上了晦氣!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得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帚星!

這時候反倒怪起了白流蘇晦氣,但是她也只能依附於娘家。

而徐太太喜歡給一些沒落的家族攀親,中間可能會拿一些好處之類的她就提議給白家做個媒,這對白家是個大好事,就準備把範柳原也就是男主角跟七妹撮合到一塊。

範柳原繼承了家裡的財產,是一個花花公子。

所以白家人,尤其是白家的四奶奶就把範柳原當成了一個寶,說範柳原如果看不上七妹的話,是不是會喜歡小女孩之類的,其實她的意思就是想自己女兒嫁給範柳原,自己也能從中撈點好處。

不湊巧的是,範柳原浪蕩慣了,帶著一行人到了歌舞廳,這卻為白流蘇做了嫁衣。白家那規規矩矩的家教哪裡肯教女孩子跳舞,而恰巧白流蘇先前跟以前的丈夫學過幾支舞,是一個很新潮的女人,就跟範柳原相談甚歡。

接下來,徐太太就把白流蘇騙到了香港。

白流蘇不是個傻女人,她清楚的知道,白家她已經呆不下去了,她就決定去賭一把,賭範柳原對自己的愛。

流蘇的父親是一個有名的賭徒,為了賭而傾家蕩產,第一個領著他們往破落戶的路上走。流蘇的手沒有沾過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歡賭的,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家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

這裡寫了一些範柳原跟白流蘇之間的情話。

流蘇笑道:"怎麼不說話呀?"柳原笑道:"可以當著人說的話,我完全說完了。"流蘇噗哧一笑道:"鬼鬼祟祟的有什麼背人的話?"柳原道:"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了也怪難為情的。比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流蘇別過頭去,輕輕啐了一聲道:"偏有這些廢話!"柳原道:"不說話又怪我不說話了,說話,又嫌嘮叨!"流蘇笑道:"我問你,你為什麼不願意我上跳舞場去?"柳原道:"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女人教壞了,又喜歡去感化壞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麼沒事找事做。我認為好女人還是老實些的好。"流蘇瞟了他一眼道:"你以為你跟別人不同麼?我看你也是一樣的自私。"柳原笑道:"怎麼這麼自私?"流蘇心裡想著:"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

這個時候範柳原是希望白流蘇是因為愛他而跟他在一起,而不是為了生活才不得不和他在一起。

但是此時的白流蘇的眼裡,範柳原只是不想和她結婚,只是想純粹保持著這種情人的關係的,但是又不直白地告訴自己,防止到最後兩個人都下不來臺。

兩個人就這樣陷入了僵持。

範柳原算計的是愛情,白流蘇算計的是結婚,是生活,反正不只是為了愛情。

接下來,為了吊範柳原的胃口,白流蘇欲擒故縱又回到了上海。

她以為自己能在這次攻防戰中增加和範柳原談判的一些籌碼,漸漸地,她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談判的資本,白家是沒有她的容身之所的,範柳原不理她,她毫無辦法。

她只能又灰溜溜逃回香港,去找範柳原。

這個時候的白流蘇已經放棄一切的幻想,放下所有的心機,重新思考她與範柳原之間的感情。

她這次來香港就是衝著當情人去的。

精神戀愛的結果永遠是結婚,而肉體摯愛往往就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很少有結婚的希望。

範柳原就給白流蘇租了個房子又僱了個傭人,範柳原就回英國去了,白流蘇就這樣當了範柳原見不得人的情婦。

接下來,香港遭到了轟炸。就在白流蘇不知道自己該躲到哪裡去的時候,範柳原回來接她。

在生死之間,在逃亡之中,他們之間所有的浪漫尊嚴丟得乾乾淨淨,兩個人在逃亡中突然找到了除了愛情之外的其他東西。

他們都找到了需要對方的一個理由。

在這動蕩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

轟炸結束後,範柳原就正式娶了白流蘇當妻子,兩個人經歷了患難與共,也正式走到了一起。

好笑又諷刺的是,四奶奶也離婚了,視白流蘇為榜樣。

結婚之後範柳原就不跟白流蘇說俏皮話了,就像是兩個過於熟悉的人不會互相開玩笑一樣,雖然白流蘇無奈又心酸,不過這也由不得她。

城市的陷落成就了兩個人的婚姻,然而這場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張愛玲的文字犀利而真實,直戳人心,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話,你偏偏又覺得很有道理。她的文字如同浮萍一般,沉浮都在其中。

或許婚姻靠愛情是走不到最後的,如果真的是這樣,一開始就明白也不算太糟。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傾城之戀》:當婚姻與愛情無關
    如果在現在她活在現在,一定是一個每天發發自拍,寫寫字的文藝女青年。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 《傾城之戀》:從白流蘇與範柳原來看張愛玲筆下的愛情
    《傾城之戀》:從白流蘇與範柳原來看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原創|青墨讀書如果不了解《傾城之戀》,單從名字來看的還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但是了解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在張愛玲的筆下,這樣的愛情是太過於奢侈的東西
  • 上海·張愛玲·傾城之戀
    諸多的影視作品當中,我想細聊的是《傾城之戀》,張愛玲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最喜愛自己寫的哪部小說,她淡然一笑說「我的小說結局大多不完滿,《傾城之戀》算是擁有完滿結局的一部,要說喜愛應該是她了。」《傾城之戀》講述的是來自上海的白家小姐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後,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
  • 張愛玲: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傾城之戀》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 《傾城之戀》原著揭示的真相:婚姻是婚姻,愛情是愛情
    張愛玲的作品裡有愛情嗎?這個問題,從張愛玲的作品問世以來,就不斷被人提起。就像總有人問,王佳芝放走易先生,究竟是不是因為愛。《傾城之戀》這個故事也是如此。縱覽張愛玲的作品,大多悲劇收場,唯有《傾城之戀》,卻似乎是唯一一個圓滿的結局。
  • 《傾城之戀》原著揭示的真相:婚姻是婚姻,愛情是愛情
    張愛玲的作品裡有愛情嗎?這個問題,從張愛玲的作品問世以來,就不斷被人提起。就像總有人問,王佳芝放走易先生,究竟是不是因為愛。《傾城之戀》這個故事也是如此。縱覽張愛玲的作品,大多悲劇收場,唯有《傾城之戀》,卻似乎是唯一一個圓滿的結局。因為範柳原娶了白流蘇,她是他無可替代的妻。但再細看原著的每一處文字,你又會懷疑,這算圓滿嗎?他們之間有愛嗎?我合上書後,第一個感受就是,不愛。
  • 所謂男女愛情,就是一場博弈——張愛玲《傾城之戀》
    正因為張愛玲文風的刻薄和現實,因此她小說中圓滿結尾的愛情並不多。據說張愛玲本人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最喜愛自己寫的哪部小說,她淡淡一笑說「我的小說結局大多不完滿,《傾城之戀》算是擁有完滿結局的一部,要說喜愛應該是它了。」
  • 張愛玲《傾城之戀》
    傾覆城池只為你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講述了白流蘇與柳原的一段曲折深刻感情,讀張愛玲文章總讓人感到悲情,在唯美中感到了淡淡的悲傷之感。傾覆城池只為你,為你,一座城池又如何?有的愛值得傾城執戀,而有的愛情卻不堪  回首。《傾城之戀》中感覺與張愛玲的經歷關係很大,張愛玲一生追求一種脫離現實的純粹愛情不問緣由,不問經歷,跨越了時間和空間,超越了階級和信仰。
  •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傾城之戀》看過多遍,白流蘇卻只是個模糊的影子,也許是太像凡塵中的女子,所以反而容易忘懷。圖:傾城之戀男人喜歡猜測與接近的過程,目標最好不要太遠,總在能夠企及的地方,又最好不要太近,這樣會缺少迂迴的情致。愛情最好總是那種在路上的感覺,窗外時時會有不同的風景。
  • 張愛玲與她的《傾城之戀》
    民國時期曾湧現出一大批才女,林徽因、蕭紅、陸小曼、張愛玲。都說亂世出英雄,但是那個年代卻湧現出一大批「巾幗」,她們用文字記錄下那個時代的特徵,記錄下那個時代人性的特點。但她們的愛情之路也是坎坷,其中最讓人憐憫的是便是張愛玲。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張愛玲,現代女性小說家,她出身名門,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受過良好的中西教育。《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發表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僅僅只有23歲。張愛玲的小說主要圍繞著舊貴族和都市小中產階級的情愛糾葛,戀愛與婚姻為題材。
  • 鄒靜之PK張愛玲:這是誰的《傾城之戀》?
    36集電視連續劇《傾城之戀》正在央視八套黃金檔熱播。讀過張愛玲所著《傾城之戀》的人們都知道,原小說不過兩萬多字,要將其改編成一部36集的長篇連續劇,不進行大量「注水」根本不可能。然而在將原著內容擴充「膨脹」之後,電視劇版《傾城之戀》是否保留了張愛玲作品的風格呢?連日來,隨著電視劇劇情的推進,這個問題也成了許多「張迷」議論的話題,有人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電視劇《傾城之戀》只不過是在「借雞下蛋」,已經很少能看到原著的影子,只聞「鄒味」,難尋「張味」。
  • 12年了,再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頓悟了婚姻最醜陋的一面
    傾覆了一個城市,成就的愛情,不過是「湊合」,傾覆了一個城市,成就的婚姻,不過是男人把甜言蜜語說給別人,而女人開心地去當被拋之腦後的大房。而這就是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第一次讀《傾城之戀》的時候,我上大學,那時年紀小,只覺得是多美好的愛情,多牢靠的婚姻。時隔12年,如今讀來,當真滿紙荒唐,句句諷刺。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不是那場危機,兩人永遠不會在一起!
    張愛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知道用實用主義來保護自己,在一個實用主義,金錢至上的時代,她不懂得生存的世俗邏輯,因此她要表達自己與現實不妥協的姿態,她要諷刺工於盤算,工於算計的愛情。而她的成名作《傾城之戀》就是典型的代表。
  • 張愛玲的愛情悲劇《傾城之戀》,其中的「悲」從哪裡可以得到體現
    《傾城之戀》以文學的形式展現了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脆弱的感情,也包含了作者追求完美又冷靜客觀的愛情態度,且對男權社會受壓迫的女性表達了不滿。對《傾城之戀》進行深刻解讀,挖掘其蘊含的內涵,不僅有助於更加深入地解讀張愛玲的作品,也有助於喚醒讀者正確的愛情觀。
  • 《傾城之戀》:被戰爭成全的婚姻和愛情,另一場人性的「戰爭」
    最近重刷了電視劇《傾城之戀》,重溫了那場被戰爭成全的愛情,也再一次深刻體會了另一場人性之間的「戰爭」。說到《傾城之戀》就不得不想起小說的作者張愛玲,那個悲情的美麗女子。張愛玲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卻因愛錯了人,最終以悲劇收場。
  • 再看白流蘇和範柳原,原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這樣的愛情
    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體會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明白了張愛玲是一個怎樣的女子。這或許算是張愛玲愛情的一個翻版吧。後來再看到張愛玲跟那個漢奸的愛情,千裡獨行戰火硝煙中追隨,她,是個比平常女子都渴望愛情,渴望一份勢均力敵的愛情,不是柴米油鹽,是鳳求凰般的卓文君當廬賣酒的感覺,認為值得,便去做了。世界裡只有他和她兩個人,沒有國家,沒有戰爭,只是兩個簡單的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這就是張愛玲的愛情。
  • 《傾城之戀》告訴女人們: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
    這一系列的疑問,不禁引發了我們對愛情觀的思考,也許在注重寫實的張愛玲的筆下,在她的代表作《傾城之戀》中,可以得到一點啟發。(二)婚姻太過現實,以至於愛情難以圓滿《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中篇小說,也是她的成名作以及代表作,講述了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
  • 張愛玲《傾城之戀》:愛情,是充滿機心和算計的
    《傾城之戀》是我讀的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部。有人說,你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他人留下第一印象,來闡述第一印象的珍貴,我想讀書亦如是。關於張愛玲的文學史地位,歷來爭議很大,其實這都是學術圈子看中,幹讀者何事?讀者如果想知道她寫得到底怎麼樣,合不合自己的口味,不妨像王小波先生說得那樣,直接找來她的一本書讀一讀。千萬不要看什麼文學評論或者聽信他人胡說,只會越聽越亂。還有人說張愛玲的文風像郭敬明呢,如果我信了這句話,這輩子都不會有讀張愛玲的想法。
  • 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愛情不斷的在輪迴,而白流蘇一直就在那裡
    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愛情不斷的在輪迴,而白流蘇一直就在那裡時隔多年,小編又翻出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不僅感慨是什麼樣的閱歷讓一個蕩氣的女人寫出這麼一出九曲的愛情!傾城之戀白流蘇人物配圖小編以為在那個保守又動蕩的年代,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婚姻在不幸,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