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2月27日,「今日浦東——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浦東美術作品展」在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宣傳部、浦東新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及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承辦。這是浦東建區以來美術作品首次進京展出。展覽展出來自浦東、上海乃至全國知名畫家110餘人創作的100多件精品力作,向首都觀眾生動展現浦東開發開放的巨大變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展示浦東美術創作的成果,通過美術作品講述中國故事、講述浦東故事,展示今日浦東的巨大成就,向偉大的變革、偉大的時代獻禮。
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致辭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致辭
上海市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徐立銓致辭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浦東新區副區長(掛職)諸迪主持開幕儀式
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董偉指出,老中青幾代美術家深入浦東一線,開展採風、寫生與創作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表現「今日浦東」,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為美術界帶了個好頭,起到示範性和引領性的作用,希望廣大美術家以展覽為契機,創造出更多現實題材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期待和需求。杭迎偉表示,美術家們為時代而歌,形象描繪了浦東28年來的歷史巨變,展現了建設者們勇立潮頭、只爭朝夕的精神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這是對傳奇浦東的生動詮釋,也是對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崇高禮讚。靳尚誼回顧了他在浦東深入生活、採風寫生的經歷和自己的創作過程,暢談了對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所取得巨大成就的親身感受,表示此次創作、展覽以美術的形式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很有意義。
展覽現場
全國名家助力
深入採風展現浦東動人故事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徵程中,浦東通過28年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浦東這片熱土,也成為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的創作寶庫。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的支持和指導下,此次展覽先後邀請到靳尚誼、全山石、潘世勳、王徵驊、楊飛雲、龐茂琨等20多位全國知名畫家來到浦東採風寫生創作。同時,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支持下,陳佩秋、汪觀清、陳家泠、邱瑞敏、陳琪等多位海派名家熱情支持,浦東的畫家更是廣泛參與到此次畫展的創作中。可以說,這是一次匯聚全國美術家力量,多方位展現浦東開發開放面貌的浦東美術界盛事。
此次展覽匯聚的精品力作,包括中國畫、油畫、水彩等多種形式,作品以獨特的表現視角和各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全景式展現了浦東開發開放28年來,日新月異的城市之美、潮頭激浪的創業之志、百花齊放的文化之魅、和諧樂居的民生之福。觀眾可以從畫展中看到陸家嘴金融區、自由貿易實驗區、外高橋保稅區、張江軟體園、洋山深水港、大飛機組裝基地、世博園區、迪士尼主題公園、新場古鎮、川沙古鎮、高橋古鎮、張聞天故居、黃炎培故居、吳昌碩紀念館等豐富的題材內容,一幅幅描繪浦東經濟社會、文化歷史、人民生活的美術作品,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鮮活呈現了今日浦東的城市發展與鄉村風貌。
美術界不少名家參與此次寫生創作,如中國美協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的油畫作品《洋山港》,描繪的是洋山港的天清氣朗;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全山石的《浦東朝暉》,呈現陸家嘴建築群的氣象萬千;中央美院教授潘世勳的《老街》,捕捉古鎮老街上人們的生活之趣;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徵驊的《自貿區》,表現了外高橋碼頭繁忙的景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的《川沙古城》,展現極具江南風情的小橋流水人家;中國美協副主席、四川美院院長龐茂琨的《上海迪士尼》,則表現出了一種異域風情……
據悉,這是在改革開放40周年暨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之際,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浦東新區邀請藝術名家到浦東採風創作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內邀請了一批知名的詞曲作家、音樂家、攝影家、美術家、作家來到浦東,助力浦東深挖本土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及改革開放的時代創新文化的豐富資源,把豐富的創作素材轉化為優秀的文藝作品,相繼推出了《浦東交響》音樂會、《浦東史詩》報告文學、《今日浦東》攝影展、美術作品展等一系列原創作品和展演活動,講述浦東故事,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96歲陳佩秋領銜
本土藝術家傾情描繪浦東風採
眾多參展作品中,來自上海本土的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有近百件,集中反映了生活在這裡的藝術家對這塊土地的深情。其中,4幅寬5米、高2米,由多名畫家合作的大畫,彰顯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上海文化特色。
浦東的陸家嘴,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也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區之一。藝術家邱瑞敏、奚賽聯、濮大錚共同創作的水彩畫《璀璨浦東》,以詩意的筆調描繪了上海的「天際線」即上海中心大廈、東方明珠、環球金融中心等浦東地標性建築,矗立在金秋午後的陽光下的動人情景。
浦東既有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文化,也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風古韻。由96歲高齡的陳佩秋先生領銜,汪觀清、沈向然、曹舒天、陸華強共同創作的中國畫《古鎮煥新貌》,融合了浦東的新場古鎮和高橋古鎮的街景,縱橫的水道、錯落的亭臺,於無聲處述說歷史的變遷。
碩大而潔白的白玉蘭,是上海的市花。它開花特別早,冬去春來,每到清明節前,就繁花盛開,朵朵向上,有如上海的城市精神。陳家冷、楊正新、陳琪、徐立銓共同創作的中國畫《高枝朵朵向春風》,定格下白玉蘭花團錦簇的全盛期,給予人一種昂揚的審美感受。
水蜜桃是浦東的特產,那一望無際的桃花,也代表了春日浦東最原汁原味的鄉土風情。龔繼先、唐逸覽、陳世中、應鶴光、徐立銓共同創作的《桃紅浦江舞春風》,展現出浦東人身邊的生活之美。
「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偉大的國度、偉大的時代,目睹著國家的崛起,感受著民族的復興。」參展畫家、上海美協副主席、浦東文化顧問陳琪表示,「畫家是時代的觀察者、記錄者,我們有責任畫好這些反映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就之畫』『時代之畫』和『民生之畫』。」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本次展覽中,廣大北京市民除了能從一幅幅作品中閱讀浦東、感受浦東、認知浦東,還能了解到浦東美術創作文脈綿延至今的歷史。除了作品展示外,展覽還製作了圖文展板,觀眾可從中了解到浦東的美術發展史,這裡曾匯聚了吳昌碩、王一亭、錢慧安等海派書畫代表人物,也走出了原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江豐,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艾中信等知名畫家。上海市浦東區美協主席徐立銓認為,此次展覽具有多重意義:「既是對浦東美術史的追憶與喚起,對當下浦東美術創作狀況的總結與反思,也將為未來浦東美術發展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
「碼頭文化」「源頭文化」齊頭並進
浦東「六個一批」文化成果再現亮點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浦東新區副區長(掛職)諸迪表示,浦東作為「上海四大品牌」建設的核心承載區,率先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建設更加開放、創新、高品質的浦東,這次畫展正是邁出的堅實一步。今年,浦東圍繞「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展開專項調研,著力建設「文化碼頭」與「文化源頭」。一直以來,浦東作為「文化碼頭」,努力讓更多的優秀文化匯聚浦江之東,但在「文化源頭」建設方面仍相對薄弱。唯有建設好「文化碼頭」形成「文化源頭」,浦東才能真正站在「文化潮頭」。
據了解,在文化高地建設中,浦東今年已經完成了「六個一批」文化成果,其中「一批文化原創作品」與「一批改革開放成果主題展示活動」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原創音樂作品方面,有委約中國交響樂團創作的《浦東交響》,歌曲方面有以浦東為創作題材的《從這裡出海》;在電視劇方面,有正在熱播的《大江大河》和《大浦東》;在紀錄片方面,有《浦東傳奇》;在文學方面,出版了《浦東文化遺產系列叢書》、報告文學《浦東史詩》;在展覽展示方面,舉辦了「今日浦東——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攝影藝術展」,此展在北京、上海舉辦後,先後赴新加坡、俄羅斯、白俄羅斯、西班牙等國進行了巡展,此次「今日浦東——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浦東美術作品展」是今年的收官活動。
本次展覽將持續10天,明年還將在上海等多地巡展。
部分作品欣賞:
靳尚誼《洋山港》
楊飛雲《新場風雨橋》
王徵驊《張聞天故居》
陳家冷、楊正新、陳琪、徐立銓《高枝朵朵向春風》
陳秋、汪觀清、沈向然、曹舒天、陸華強《春滿浦東》
龔繼先、唐逸覽、陳世中、應鶴光、徐立銓《桃紅浦江舞春風》
陳翔《雲山訪幽圖》
潘世勳《川沙老街》
何紅舟《東海大橋》
劉向東《世博華彰》
龐飛《月出千山遠》
龐茂琨《上海迪士尼》
邱瑞敏、濮大錚、奚賽聯《璀璨浦東》
全山石《浦東朝暉》
陶亞傑《嚴壑清音》
徐立銓《風從東方來》
袁正陽《陸家嘴遠眺》
周青峰《塬上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