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周莊古鎮亮燈 9月20日晚,「兩岸情 一家親」主題晚會暨2017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在「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古鎮正式拉開帷幕。近千位兩岸嘉賓齊聚一堂,共同品味兩岸文化精粹,共敘手足情深,以此紀念海峽兩岸打破長期隔絕狀態、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 華燈初上秋意淺,搖櫓聲聲憶江南。9月20日晚,「兩岸情一家親」主題晚會暨2017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在「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古鎮正式拉開帷幕。近千位兩岸嘉賓齊聚一堂,共同品味兩岸文化精粹,共敘手足情深,以此紀念海峽兩岸打破長期隔絕狀態、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 本屆燈會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提供指導,中華文化聯誼會、臺灣中華兩岸交流協會全程支持,江蘇省臺辦、江蘇廣電總臺、崑山市政府主辦。燈會突出「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這一核心主題,「進一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堅定臺商臺胞深耕大陸,轉型發展、紮根發展、永續發展的信心」。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鄭柵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黃文濤,中華文化聯誼會秘書長助理彭燕光,全國臺企聯駐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程金中等相關部門領導;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臺灣中華兩岸交流協會會長劉宗明,大陸臺商代表林伯豐、林伯實、林銘田,林榮德、孫德聰、李寬信等臺灣嘉賓應邀出席活動並觀看演出和觀賞燈會。 一組傘燈扮靚水鄉周莊的入口處 一輪明月高懸,一曲古琴聲緩。傍晚19點30分,「兩岸情一家親」主題晚會,在序章《天涯共此時》中拉開序幕,通過《破冰》《共融》《祈福》《共築中國夢》四個篇章,以兩岸恢復正常交往30年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間節點為串聯,勾勒兩岸交融發展變遷的宏觀面貌,讓海峽兩岸同胞共憶崢嶸歷程,共敘兩岸情深,共期幸福未來。晚會中,富有兩岸特色的文藝節目與飽含深情的講述穿插,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穿越時空、縱橫兩地、動人心弦的兩岸故事。臺灣周純娟奶奶(第一批臺胞證持有者)的回家之路,如泣如訴,動人心弦;紮根江蘇的臺商林銘田的創業故事,見證了大陸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歷程;崑曲表演藝術家王芳、崑山作家楊守松、青春版《牡丹亭》主演俞玖林,連線臺灣崑曲研究專家、臺灣崑劇團團長洪惟助,以崑曲會友,再敘兩岸文緣;費玉清以清澈無瑕、宛如天籟的嗓音,完美演繹《天之大》《千裡之外》;生活在江蘇各地的30對「兩岸夫妻」的甜蜜愛情故事等將晚會推向高潮。 本屆燈會緊扣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示120多組燈組,在古鎮內外設「崑山印象」「寶島風情」「周莊故事」「祈福中華」四大主題特色燈區。其中,引人注目的「花開並蒂 燈映兩岸」燈組,取意並蒂雙生,是永不背棄;美麗的蓮穹燈組以崑山特有的並蒂蓮為主體造型,頂部月亮立體造型,配有船和浪花,寓意明月照耀海峽兩岸;周莊八景燈組將周莊八景用高清畫質效果融入宮燈中,為遊客帶來了無限樂趣;位於周莊南湖上的「月上南湖 情滿中華」燈組,將展開的羽扇倒映在水面,形成一輪滿月,扇面上的荷花,寓意和和美美,遊人如入仙境,流連忘返。 燈會期間還將開展文化交流、經貿交流、青年交流和民間交流等4項系列活動。9月21日至25日,在崑山市區和周莊鎮舉辦《墨韻崑山》文化藝術交流;9月20日至10月8 日,在周莊鎮臺灣老街舉辦「兩岸情 一家親」故事展,讓血濃於水的感人故事穿越時空、溫暖兩岸;9月21日,舉行崑山金秋旅遊招商推介會暨海峽兩岸鄉村旅遊發展研討會;9月30日,舉行「情調崑山•創意兩岸」昆臺青年共話文創活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將兩岸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整個燈會和各項活動中,讓市民和遊客在燈會期間不僅可以欣賞到美輪美奐的花燈,還可以領略到兩岸文化大餐。 崑山印象燈區 崑山印象燈區以「花開月圓」主題,體現生態、幸福、活力和人文四大特色。名為「崑山故事」的大型燈組以明月、玉兔、畫扇、石橋等代表中華名族中秋的典範元素,讓遠道而來的遊客感受到中秋月圓的美好節日氛圍。
寶島風情燈區 寶島風情燈區著重展示臺灣風土人情,燈區的主燈「蓮穹」,以崑山特有的並蒂蓮為主體造型,內部的藍色星空絢麗多彩,中間立柱象徵海洋,閃爍五彩光芒;外裝飾整體以江南傘骨為造型,搭配七彩變光燈,頂部為月亮立體造型,配有船和浪花,寓意明月照耀海峽兩岸,詮釋了燈會「兩岸情一家親」的主題。周莊故事燈區 周莊故事燈區彰顯了江南古鎮和水鄉元素特色,通過彩船巡遊、「八景八俗」等展示古鎮水鄉的歷史文化。月是周莊圓,一輪明月在江南水鄉緩緩升起,撐著油紙傘的水鄉姑娘,奔月的嫦娥,無不展現出唯美浪漫的中秋之情。祈福中華燈區 充滿互動趣味的祈福中華燈區設置大型燈組,寓意「善良」、「善行」的羽扇形燈組倒影在水面形成一輪滿月,扇面點綴荷花,寓意和和美美。巨幅中國地圖造型,配有各色元素,主題詞為「喜迎十九大、共圓中國夢」。【編輯策劃:黃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