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陷入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窘境呢?問題不僅僅出在請上,最重要的,還出在送上。
中國古代先人的神仙觀念,其最最鮮明的特點,是多多益善。不信?隨便扳著手指頭數一數,你就知道,神仙多到數不清啦。
比如,要考學就拜孔子;要經商就敬關公;要求子就找觀音;要行船安全,那肯定得靠媽祖啦。其他的小神、小仙姑且不論,就算是那些站在玉皇大帝左右的神仙群體,就比《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多了不知多少倍啦。
神仙那麼多,還管理著各行各業、各式各樣的訴求,所以,請起來自然很是方便。至少,不需要排隊吧。不過,把神仙請回家來,就得好生敬奉。顯然,在一大群神仙之中,你得罪了誰,心裡都過意不去。萬一,惹惱了某位神仙,那後果就更加嚴重啦。
假設您有高堂老母,還經營著大買賣,並且,還希望自己的兒子金榜題名,那麼,您家裡至少得供奉三位神仙,壽星、關老爺和孔夫子。您要想多幾位神仙保佑也很容易,太上老君、財神爺和文殊菩薩也必須請進家門。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對於神仙來說也是一樣,厚此薄彼是最大的禁忌。也許你可以說,為了避免對神仙的不敬,我用完了可以把他們送走啊。你的想法未免太天真啦。用完即棄,你把神仙當成一件破衣服了嗎?這麼一來,還奢談什麼心誠則靈呢?
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呀,那就都留下吧。可是,你扭扭捏捏,心有不甘,難道神仙會不知道嗎?此時,你一定聽說過神仙打架吧?其實,讓你左右為難的,不是神仙,而是你的內心。
不管怎麼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是中國人面臨的一個難題。如何破解之?也許,各人有各人的高招。不過,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只有心無旁騖、誠心誠意,才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