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筆者寫的第四篇關於國產處理器的文章,之前分別寫過龍芯、飛騰、申威三家國產晶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連結或點擊筆者頭像進入個人主頁尋找觀看。
「芯芯」之火已燎原,這家國產晶片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我國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終於用上了中國「芯」!
低調且神秘的國產CPU,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大展「神威」!
正文
說到海思半導體,或是麒麟處理器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它是在大眾消費領域最常見到的國產處理器,華為自2012年的Ascend D至今,已經在自家的手機上使用了7年的麒麟CPU。
海思半導體的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2004年成立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分部。
大家熟知的麒麟只是海思半導體的一個系列產品,海思的產品除了手機處理器,還有無線網絡晶片、固定網絡晶片、網絡監控晶片等眾多產品線。近期發布的更高性能的鯤鵬920將應用於伺服器領域,眾所周知在伺服器領域的霸主是因特爾,所以作為ARM框架勢力中的傑出代表,其意義不言而喻。
海思第一次在人們面前高調亮相是在2012年巴塞隆納CES大會上,發布了一款代號K3V2的四核手機處理器,同時還發布了華為Ascend D智慧型手機定位中高端。可以說在2012年華為就有著一顆追逐高品質手機的夢想,而那時的華為手機業務長期依賴於運營商,更背上了低價機的標籤。
但Ascend D市場表現缺不盡如人意,隨後華為又相繼發布了Ascend P1、P2,其中P2也採用了這顆海思K3V2處理器,但依舊差強人意。直到2013年6月18日,華為在倫敦舉辦了盛大的發布會。發布了當時世界最薄,機身厚度僅有6.18mm的Ascend P6智慧型手機。P6使用的仍然是海思K3V2,這也就有了當時被友商粉絲嘲笑得到了「祖傳處理器」的稱呼。
筆者曾經也購買過華為P6手機,也對這顆CPU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是一款國產CPU,滿滿的民族自豪感;恨的是遊戲卡頓、掉幀時的絕望。記得當時玩騰訊的小遊戲「天天酷跑」這款CPU都能時不時掉幀,其性能可想而知。但華為P6無疑是華為當時最成功的一款機器,單款機型突破100萬銷量。可以說因為有了P6的成功帶來的希望,才有了現在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地位。
2014年華為發布八核海思麒麟925晶片,支持Cat.6網絡,在華為Mate 7上大獲成功。依然記憶猶有媒體在評測Mate 7時高呼「Mate 7的發熱是個Bug!」這得益於麒麟925在功耗上的優化。但麒麟925在性能上與同代的高通處理器仍然具有差距。
自2016年華為海思發布麒麟960後,麒麟處理器與高通處理器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在功耗控制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也正因為麒麟處理器的不但崛起,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表現一路高歌猛進。
除了手機領域捷報頻傳,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今年華為發布了Balong 5000 5G通訊晶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已有數十年,在3G、4G通訊晶片上華為也都有研發,比如Balong710/720/750/765等產品。
而華為海思鯤鵬920是迄今為止業界性能最高的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採用7nm製程工藝。加上數據中心CPU--Hi1620、AI晶片--昇騰910、手機終端CPU--麒麟980,從雲端到終端全部實現7nm製程,在各行業應用中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起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喜歡以中國神獸命名的國產華為海思晶片,如今正如同《莊子·逍遙遊》中所寫「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一樣,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除了龍芯、飛騰、申威、海思外我國還有一些優質的國產晶片企業,你知道「兆芯」嗎?歡迎在留言區評論哦。喜歡的讀者可以關注一下,國產晶片系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