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商務觀察|7年五次擴圍,自貿試驗區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0-12-13 中國商務新聞網

7年,五次擴圍,21個自貿試驗區,這是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速度。

由點及線,從線到面,如今的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全國東西南北中,沿海成片、內陸連線的全方位布局,全面覆蓋了京津冀、疊加中部崛起、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形成了覆蓋大半個中國的開放矩陣。

在9月底發布北京、湖南、安徽自貿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方案時,對於布局考慮,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新設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有利於在更大範圍進行改革創新實踐和探索,通過對比試驗、互補試驗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加速擴圍積累改革經驗

今年以來,各自貿試驗區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繼續改革創新、大膽探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尤其是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7年來,自貿試驗區有效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累計形成260項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形成了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自貿試驗區肩負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大使命。進一步的開放發展有助於在新時代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改革開放,」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對記者表示,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是一直將制度創新作為核心,累計到今天已形成260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發布全國首張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建立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立首個自由貿易帳戶,率先實現「證照分離」……堅持大膽試、大膽闖、大膽改,自貿試驗區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示範和樣板。

同時,在促進外貿發展和吸引外資方面,自貿試驗區也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前18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3.8萬億元,佔全國的14.8%;其中,浙江、河南、四川自貿試驗區增速亮眼,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80.5%、52.9%和38.3%。前18家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310.1億元,佔全國的16.4%;其中,海南、福建、上海自貿試驗區增速顯著,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49.8%、46.5%、39.4%。

龐超然表示,這些成就的得來,一方面要靠政府的積極作為,主動為外貿外資企業排憂解難,切實解決外貿外資發展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挑戰。另一方面在於各地政府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因地制宜地研究落實方案,持續推動深化改革,為外貿外資企業提供便利化措施。

創新優勢服務開放大局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永波對記者表示,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充分發揮各地優勢擴大開放的必然舉措,能夠適應我國目前的地區的發展狀況,避開「一刀切」的風險,在更大的範圍內實行對外開放,有利於各地資源稟賦的充分釋放,讓各地通過制度創新更好的發揮其比較優勢,促進技術、資本與本地區要素稟賦優勢結合,更有效率的參與國際大循環,或者以國內大市場為依託,將國外更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業態引入國內,壯大國內經濟循環的同時,與國際循環更加緊密。伴隨各地自貿區先行先試,好的做點和制度會鞏固下來,有利於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對於一些不成功的經驗,需進一步加強研究,以期實現國際循環中的國家利益最大化。

龐超然認為,自貿試驗區的下一階段發展要在主動對接國際規則,探索適合中國發展方式,促進要素高效自由流動,探索投資、貿易、金融、外商投資服務和管理便利化,更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探索,加大壓力測試力度,促進位度集成創新,為更好服務我國全面開放戰略發揮積極作用。

微信公眾號:國際商報

文字/靖雯

編輯/徐若濱

視覺/郭小溪

審核/王瑄

相關焦點

  • 7年,五次擴圍 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先行探路新發展格局
    7年,五次擴圍,21個自貿試驗區,這是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速度。  由點及線,從線到面,如今的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全國東西南北中,沿海成片、內陸連線的全方位布局,全面覆蓋了京津冀,疊加中部崛起、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形成了覆蓋大半個中國的開放矩陣。
  • 【轉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皮書(2019—2020)》正式發行!
    由2013年9月29日上海成立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到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經歷了由東部「一條線」到向中西部的「面」推進的過程。近年來通過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帶動了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也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 中國自貿試驗區在4個直轄市均有「落子」
    緊接著,9月24日,北京、湖南、安徽3個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至此,我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已增至21個;同日,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正式掛牌。「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實施7年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銳意進取、大膽探索,累計到今天已經形成了260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複製推廣,工作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
  • 「三駕馬車」齊發力 跑出發展加速度
    「三駕馬車」齊發力 跑出發展加速度 ——專訪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商務局局長黃家傑「這次巡迴看變化看了這麼多園區,有這麼多好產業、好項目和好企業,令我們非常振奮。」黃家傑告訴記者,2020年,我市商務系統全面落實「六穩」「六保」決策部署,認真貫徹「鏈長制」工作要求,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積極開展「5020」項目攻堅行動,全市商務經濟呈現持續回穩、不斷向好發展態勢。
  • 增減之間現活力——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增減之間現活力——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6年多來,負面清單「瘦身」超80%,新設企業超90萬家…… 這是2013年9月至2019年底,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績單」亮點之一。
  • 「2019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評選」正式揭榜
    此次以「開放新起點」為主題的評選活動,是繼2017年「開放的大門」、2018年「開放新高地」之後,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又一次年度自貿試驗區創新改革盤點。今年的網絡投票環節一如既往吸引各地區廣泛關注。在專家評審環節,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就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進行了精彩點評,並就2020年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了展望。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
    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實施7年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銳意進取、大膽探索,累計到今天已經形成了260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複製推廣,工作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這次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擴容,將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 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開啟兩岸合作「加速度」
    原標題:自貿引擎,開啟兩岸合作「加速度」   首創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探索臺籍招商專員聘任制、兩岸共建先端材料研發合作中心、推出「建立對臺原產地證書核查機制」等14項對臺貿易便利化措施……今年海峽論壇期間,來自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受到海峽兩岸的共同關注。
  • 中國自貿試驗區增至 18 個
    來源: 鳳凰網房產7 月召開的國常會強調要立足改革開放大局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緊扣制度創新,支持自貿試驗區在進一步自主開放、不斷開放、加大開放完善管理體制和協同機制,增強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對所在城市及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效應中國自貿試驗區增至 18 個。8 月,國務院先後批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 試驗區臨港新片區、6 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 北京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掛牌 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北京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掛牌 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2020-09-28 16:09:36    9月27日,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正式掛牌。
  • 鄭少華: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立法保障論
    始自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之初:第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總體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第二,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內暫時停止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第三,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作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 中國有幾個自貿區?五年來設立12個自貿試驗區
    五年來我國設立12個自貿試驗區  形成「1+3+7+1」試點格局可複製推廣創新成果153項  自貿試驗區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到2018年海南等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我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已達12個,形成「1+3+7+1」的試點格局。
  • 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輔導報告會長沙舉行
    12月9日下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輔導報告會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12月9日訊(記者 楊斌)12月9日下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輔導報告會在長沙舉行。會議邀請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武偉作為主講人,圍繞如何開展自貿試驗區建設進行了時長兩個小時的講座。會議由湖南省政府副秘書長陳獻春主持。
  • 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發布
    1月6日,北京召開「兩區」建設進展國際商務服務領域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通過圖形輪廓和三種色彩的融合設計,既彰顯北京地方標識特色,又寓意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凸顯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三大特徵。
  • 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看——重慶如何種好「試驗田」
    上海浦東深化「一業一證」改革,43個行業「一證準營」(2020年8月4日攝)。新華社發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內,每個綜合受理窗口都擺著一塊牌子,上面寫有一行字:窗口無否決權。「不輕易對企業說『不』。」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理念。而這個理念的產生,源自盒馬鮮生的創立。
  • RCEP來了,天津自貿試驗區機遇在哪兒
    2020年11月15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開放區域,定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
  • 中國自貿試驗區「上新」3個 「成員」增至21個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1日訊 9月21日上午,國務院公布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截至目前,我國已建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 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看 重慶如何種好"試驗田"
    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敢於創新和擔當,積極「先行先試」的縮影。作為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自設立以來,一直肩負「試驗田」的重任,為中國改革開放探索出創新制度。  比如,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最基礎、最重要的改革,它邁出了與國際通行投資規則接軌的重要一步。
  • 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發布時間及含義解讀
    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發布時間及含義解讀  logo發布時間:2021年1月6日  1月6日北京召開「兩區」建設進展國際商務服務領域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會上發布了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  含義解讀  通過圖形輪廓和三種色彩的融合設計,既彰顯北京地方標識特色,又寓意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凸顯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三大特徵。
  • 2017 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十大創新案例揭榜
    隨著浙江、河南、四川、重慶、湖北、遼寧、陝西7個自貿試驗區掛牌,「1+3+7」雁陣格局自此形成,而來自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等前兩批自貿試驗區的實踐案例也被複製推廣到了更多地區。2017年,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投資便利化和貿易便利化、加強對外開放上,11家自貿試驗區裡的探索者們,做了很多的嘗試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