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
不知從何時起,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年年都是新年,卻一年不如一年。
人手一部手機,聚在一起卻相顧無言
我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過年有壓歲錢,能穿新衣服,一起吃年夜飯,放各種花炮。
記憶中的年夜飯
只要不是遠在國外,家族的人都會趕回來團聚。年三十,無一例外的都是一邊吃東西看春節晚會,一遍熬年夜,一定要等到午夜十二點放鞭炮後,伴隨著炮聲入眠……
小時候相信大家都撿過楊洋鞭兒
不知從何時起,卻少了這些熱鬧,即便是和親戚一起吃飯,也都是大多低頭玩著手機,即便是除夕夜看著電視,春晚也是給人一種應付,敷衍的感覺,再也沒有原來好看。
小時候的過年,是一大早的貼春聯
就以春晚為例:我記得小時候,只需兩三人的小品,演員往臺上一站,就逗得全家開心的笑。現在的小品,動輒五六人,道具一大堆,擺滿了舞臺,各種場景的切換,卻讓人只覺得尷尬……今年的小品無一例外又是各種說教,教育意義,完全沒有十年前那種純粹的笑料。
舞臺效果越來越好,感覺卻越來越無聊
說實話,今年春晚就說語言類節目吧,一個都沒笑……看著臺上一群人賣力的表演,甚至覺得不禮貌性的笑一下,都對不起這些敬業的演員……
那時候的小品,臺上幾乎沒有什麼道具,卻笑的人肚子疼
很多人說趙本山大俗人一個,講的都是低俗段子,調侃殘疾人,但是我覺得趙本山的小品就是能讓我純粹的笑,笑的肚子疼。而不是現在,總會在結尾給你煽情一下,教育一下……生搬硬套弄幾個網絡段子來湊包袱……想當年,都是春晚引領流行,一年的段子都是從春晚開始,現如今春晚卻尷尬的只能用被網友早已玩壞的過時梗來強行刷存在感
年味究竟去哪裡了?
現在的人寧願和搖來的陌生人聊天,也不願意和親戚朋友說說心裡話;工作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親人之間走訪越來越少,歡樂的氣氛也越來越淡
年還是那個年,只是再也回不去從前
懷念以前的那些年,除夕夜的春晚,年初一的炮竹,正月十五的花燈,還有家人的陪伴……
謹以此,獻給長大的我們,祝各位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