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軍在發布會上怒懟友商做「PPT手機」,並聲稱「把我惹急了,就公布打孔屏的諸多缺陷」,不過雷總最終也並未說明所謂弊端到底是指什麼。我們在這裡不妨進行一番探尋與猜測,試圖找出打孔屏目前存在的問題。
三星A8s與華為nova4
從去年年末開始,各手機廠商都開始在打孔屏技術上展開角逐,三星首發了A8s,華為先後發布了nova4與V20兩款打孔屏手機,兩家廠商採用的技術略有不同,華為採用的是「盲孔」,即僅在背光層上打孔,保留其餘部分完整,光線要經過玻璃蓋板層、液晶面板層才能進入攝像頭,。而三星 A8s則採用「通孔」設計,只有整個屏幕最外層的玻璃是完整的,其餘部分均開孔。兩種設計方案都有缺點:三星方案孔徑較大,華為方案鏡頭進光量會受影響,但在這裡我們將二者統一起來去分析,以便於解讀打孔屏的劣勢所在。
兩種打孔模式區別
首先從屏幕材質上來看,目前發布的手機都採用LCD屏幕,LCD本身素質不如OLED屏,顯示效果相較於主流旗艦機型會稍遜一籌,同時LCD無法支持屏下指紋,在整體上無法滿足旗艦的配置。
另一方面,打孔屏機型除了前置攝像頭之外,光線和距離傳感器這些器件已被置於機身最上方,相應地TOF模組就無法出現在手機正面,3D結構光,人臉解鎖等功能也就無法實現了。
再有就是結構穩定性方面的影響,好好的屏幕被打了一個孔,其強度必定會受到影響,而且通常手機跌落產生的屏幕碎裂是從邊角開始,如果恰好是打了孔的一角跌落著地,或許會增大屏幕碎裂的風險。
其餘還有一些小問題,例如軟體適配,屏幕暗角等,也都是需要各廠商不斷去進行改進的。
全面屏概念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劉海屏,水滴屏,滑蓋式,彈出式攝像頭,前後雙屏等解決方案,加上近期出現的打孔屏,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些設計方案孰優孰劣有什麼想法?期待在未來經過各大廠商的不斷努力,最終會有「真」全面屏手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