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與「楷書」的故事

2020-12-11 秉仁書院

少年流離歐陽詢祖父歐陽頠歷任使持節、都督衡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徵南大將軍等要職。歐陽詢的父親歐陽紇20歲隨父從軍,驍勇善戰,後來子承父業,任都督交、廣等十九州諸軍事,廣州刺史等職。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懷有二心拜其為左衛將軍。

歐陽紇於是據廣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敗被擒,舉家上下僅歐陽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餘悉數被殺。此時歐陽詢年僅13歲,此後兩月,皇太后駕崩,大赦天下,歐陽詢因此而免死,逃過一劫,並被父親生前好友江總收養。歐陽詢隨養父20餘年,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

《翰墨之冠》歐陽詢自幼聰敏好學,博覽古今。相傳在閱讀時可一目十行,卓然超群。至隋朝時,歐陽詢就書名大盛,曾升任至太常博士,入唐後即被授予高官要職。歐陽詢初習書聖王羲之,終集百家之長,而自成一家。相傳初唐年間,不遠萬裡前來大唐朝覲的高麗國使團的使者,多次請求高祖,想要親眼見到能夠寫出如此險絕平正、方勁修長的歐陽詢本人,也由此可以看出歐陽詢當時在海內外書壇影響力的深廣。歐陽詢以其書法中的嚴謹法度、勁峭骨力,終被世人譽為「唐人楷書第一」,宋《宣和書譜》稱其正楷為「翰墨之冠」。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家」。

《化度寺碑》「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全碑撰文由唐人李百藥執筆,由初唐書法大家歐陽詢親自書丹。全碑內容敘述「化度寺已故僧人邕禪師自幼與佛結緣、參禪修行的經歷,以及最終成為出家人典範的事跡。」相較於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一碑,「化度寺碑」與「九成宮碑」風格相似。在用筆上,挺拔瘦硬;在結字上,中宮緊收、延展修長。但相較於「九成宮碑」早立一年的「化度寺碑」來說,其用筆多取法王羲之、內斂含蓄、圓潤靈動,免去了「九成宮碑」的鋒芒感。古語有稱:「此碑模勒之工,非後世所及,故稱楷法極則。」

(文章內容由秉仁書院張曉華老師提供)

相關焦點

  • 田英章的楷書,為什麼比歐陽詢的好學?
    歐陽詢的楷書難不難?我相信,只要你下手試過,你自然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難度。不客氣地講,很多朋友埋頭寫了好幾年的《九成宮》,可能連歐陽詢的基本用筆都沒有搞清楚。遺憾的是,很多初學的朋友恰恰喜歡從歐陽詢的楷書開始。
  • 歐陽詢在楷書史上的意義有哪些?
    歐陽詢在楷書史上的意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他將楷書的技法難度發揮到極致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二是他確定了楷書用筆與結體的規範書寫,使之規律化、程式化,對後世楷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前文已將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作了一個比較,從中已不難看出歐體楷書的技法難度高出初唐一代作手。用同樣的方法,將歐陽詢與前世的鐘繇、二王、北碑、隋碑進行比較,與後世的顏真卿柳公權、趙子昂等進行比較,是不難得出歐體楷書的技法難度為古今第一的結論來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歐陽的第二個方面,即楷書用筆與結體的規範書寫問題。
  • 學歐陽詢楷書的時候,別忘了他的行書,那裡藏著真實的歐陽詢
    提起歐陽詢,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的楷書經典《九成宮》。稍微熟悉一點的朋友,還會知道他的其他楷書代表作,比如《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學楷書從歐陽詢這裡開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很多朋友也是這麼選的。
  • 書法丨學習楷書,為什麼必臨歐陽詢「歐體」?
    唐代精於楷書的名家很多,歐陽詢作為唐代首位楷書名家,自然不可避而不談。歐陽詢是一位全能型的書法家,唐人張懷瓘於《書斷》曾說:「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真行之書……」歐陽詢不僅善於楷書,而是精通行書、楷書、草書等八種書法字體
  • 歐陽詢楷書千字文
    更多「千字文書法」請點擊歐陽詢,唐代書法家,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此千字文傳歐陽詢書,故宮博物院藏,見於《戲鴻堂帖》,內容完整,後有刻跋兩段:「右率更令所書千文字揚補之家藏本,鹹淳甲戍歲九月三日錢金應桂」。「書家以分行布白謂之九宮,元人作書經云:黃庭有六分九宮、曹娥有四分九宮是也。今觀信本千文真有完字具於胸中。若構凌雲臺,一皆衡劑而成者。
  • 淺析:歐陽詢與顏真卿楷書書法造詣
    歐陽詢之嚴密結字法則張懷灌《書斷》稱「皇朝歐陽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張懷灌特別稱賞歐陽詢的篆書、飛白二體,他說「飛白雖創法於八分,實窮微於小篆。其後歐陽詢得之。」歐陽詢精研字體結構,為了達到體勢茂美的視覺要求,文字的筆畫數可因筆畫少而增添因為筆畫太多而減少,具體展現了通變的藝術精神,但是不允許違背筆法,書家只能從點畫的增減、長短、虛實加以變化,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發現歐陽詢楷書的細微變化之處。歐陽詢所建立的規範,並不是對古文的簡單繼承,而是筆力勁險並講究體勢茂美、精緻嚴密的楷法極則。
  • 鮮有人知的歐陽詢楷書《翟天德墓誌》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河北出土了一件歐陽詢楷書,此作筆法精嚴,是絕佳的楷書範本
    而在眾多的楷書名家當中,有著名的「楷書四大家」,他們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子昂,其中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基本是在歐陽詢的楷書理路當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後世稱歐陽詢的楷書為「楷書的極則」。甚至稱其書法,舉世無匹,為唐人楷書第一!唐朝初年,有3位楷書大師,名噪天下,他們被稱之為「初唐三大家」。即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
  • 河北出土的一件歐陽詢楷書,此作筆法精嚴,是絕佳的楷書範本!
    歐陽詢楷書《九歌殘石》日藏本而在眾多的楷書名家當中,有著名的「楷書四大家」,他們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子昂,其中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基本是在歐陽詢的楷書理路當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後世稱歐陽詢的楷書為「楷書的極則」。
  • 歐陽詢楷書「慢動作」,你也能學會
    最後來看一下「雪」的字形↓「雪」字的結構↓來跟著動圖寫一下吧↓想學習更多歐陽詢楷書內容,請關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歐陽詢楷書 · 一日一字》《歐陽詢楷書 · 一日一字》書影
  • 歐陽詢最晚年的楷書作品《虞恭公溫彥博碑》
    歐陽詢,字信本(公元557~641年)唐初著名書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所以後世亦稱其為「信本」或「率更」歐陽詢書法初學二王,後又摻和了六朝北派書法餘韻,博採各家之長,融會貫通。歐陽詢在楷書、隸書、草書等書體上均有造詣,其中尤以楷書為最,體勢縱長、結構獨異、筆力險勁。
  • 楷書極則:「初唐四大家」之歐陽詢
    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歐陽詢應詔與人主持編撰《藝文類聚》。 七年書成,詢撰序言。 全書凡100卷,分48部。
  • 書法故事之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唐代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 隋朝楷書,美的極致,歐陽詢書法的引路人
    書法最難的無過於楷書,楷書無過於歐楷,歐楷最美者有《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學好歐楷除了要精研這四種碑帖外,還要精研歐陽詢其它碑帖,其次還要研修隋代與歐楷接近的其它碑,最後漸漸地廣泛臨習古今各大著名書法家的佳作。
  • 《蘭亭序》楷書,這麼勁遒,原來是歐陽詢寫的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 為什麼說:「成也歐陽詢,敗也歐陽詢」?
    古人對歐陽詢書法的推崇於楷書居多,譽其為「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其實現了古隸與晉法的合一,在天下翕然盡學王書的時代,創造出了不同於「二王」以圓勢為主的書法面貌。他以體方而筆圓的形式,不時顯露的隸意,森嚴肅整的結構和章法,比羲之瘦硬剛猛的線質和比獻之更加險絕的體勢,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的歐楷,這也是歐陽詢楷書形式美的基本內涵。
  • 歐陽詢楷書《鄧通夫人任氏墓誌》
    近些年來,西安地區陸續出土發現五件歐體楷書風格的墓誌。《李譽墓誌》、《翟天德墓誌》(貞觀八年),《王女節墓誌》(貞觀十年),《鄧通夫人任氏墓誌》(貞觀十四年)《丘師墓誌》(貞觀十五年),加上1958年發現的《竇娘子墓誌》(貞觀十一年),這六件墓誌均無署名書者,結字、用筆都極似傳世歐書,且都書寫在歐陽詢生前。
  • 他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也是初唐四大家,他叫歐陽詢
    來說一位很多朋友都相當熟悉的書法家,他就是歐陽詢。小編知道,歐陽詢和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一樣,應該算是大多數朋友最早認識和接觸到的幾位書法家了。當大家還是學生的時候,估計也沒少臨摹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幾位楷書大家的字帖,小編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對他們總是有一種不同於其他書法家的比較特殊的感情,就像是陪伴自己長大的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 《皇甫府君碑》-歐陽詢楷書的代表作
    封底上有《同治甲戌五月上澣紀》唐于志寧撰文,歐陽詢書,碑文沒有寫日期。楷書28行59字。碑額篆書中有十二字,即「隋柱國宏議明公皇甫府君碑」。碑文記載了皇甫誕的事跡。《墨林快事》上說,這座石碑建於隋朝。它是歐陽詢早年(557-641)寫的。另一種說法是,《皇甫誕碑》刻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