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之旅(一):被隱沒的歷史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藏茶名稱的來歷有其綿長的歷史,既有中央政府治理的角度,比如「邊茶」,亦有來自西藏民間的稱呼,譬如「馬茶」,也有發自產地採摘文化的稱號,譬如「剪刀茶」。到了20世紀初葉,「藏茶」的使用逐漸增多,這與趙爾豐推動的「藏茶公司」密切相關,「藏茶」一詞也開始頻繁出現於各類報紙之上,譬如1909年出版的《四川官報》上刊登了《專件:四川商辦藏茶公司籌辦處章程》。到了民國時期,關於藏茶產業的討論已經很多。在四川及西康等地,藏茶更是振興圖存、守土保疆的重要範疇。

  但要說明到底什麼是藏茶,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它在特定的歷史下形成的實踐與文化是豐富的,也是多維度的。同時,隨著巨大的歷史與社會變遷,她又經歷了長期的歷史演變,在不同的社會中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所以,如果我們現在要去定義什麼是藏茶的話,更要關注它現存的被歷史與生活賦予的特定意義。整體上看,「藏茶」已經超越了純粹的一般意義上茶葉的範疇,上升為一種健康理念與生活態度,或者是對西藏文化與環境的一種現代反思與追尋。而在這背後,又體現著四川、雲南等省份與西藏及其他藏族聚居區之間的產業與文化維度上的有機聯繫。

  2019年11月,我參加了在四川省雅安市舉辦的中國藏茶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術年會,並對雅安藏茶進行了考察。此行今天,我們就先從一段歷史說起。

  歷史上,雅安在是輸藏茶葉的主要供給地之一,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最重要的供給地。羅森(A. De Rosthorn)曾說康定(時稱「打箭爐」)因為茶葉貿易,在西藏的名氣要大於上海等大城市,同時他也發現,在康定背後,雅安及周邊地區是那裡繁榮的茶葉貿易的最主要支撐。他在《四川西部的茶樹種植以及經由打箭爐與西藏的茶葉貿易》(On the Tea Cultivation in Western Ssuch』uan and the Tea Trade with Tibet Via Tachienlu)一書中還算了一筆帳,發現了當時從雅安及周邊各地輸入康定再轉運到西藏及其他藏區的茶葉量之大,每年可達到108780擔,其中向西的銷量為66060擔,向北的銷量為42720擔。當然,我們看這本書時,要分辨出羅森存在的錯誤觀點。

  圖為《四川西部的茶樹種植以及經由打箭爐與西藏的茶葉貿易》(On the Tea Cultivation in Western Ssuch』uan and the Tea Trade with Tibet Via Tachienlu)書影 攝影:趙國棟

  除了羅森之外,關於通過康定實現的茶葉貿易量有多少,許多西方探險者、旅行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883 年,霍西(Hosie)估計這一貿易額在150000—200000 英鎊之間。1903 年,他通過進一步的調查,認為數量應為40000000磅。1897—1898年,利頓(Litton)到訪了康定(打箭爐)和松潘,他推算出從松潘貿易出去的茶葉量為 14000000 磅。無論這些數據準確與否,至少可以讓我們清晰感知到當時從康定、雅安及周邊地區向外輸出的茶葉量之大。

  19世紀至20世紀初,為了了解四川藏茶的產業與工藝,一些外國人進入了雅安,除了羅森之外,哈奇森(JAS. Hutchison)是重要的一個。那麼,哈奇森是什麼人,他又在雅安做了些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19世紀末,英印政府極力推進印度茶業發展,並試圖以印度茶葉取代西藏市場中四川、雲南的茶葉,以達到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但這場較量的開始,英印茶葉遭受到了巨大阻礙,在四川和雲南藏茶麵前敗下陣來。其中,他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進入西藏的雅安茶葉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何以在西藏如此受到歡迎呢?於是,大吉嶺植物聯合會(the Darjeeling Planters』Association) 向印度茶稅聯合會(the Indian Tea Cess Committee) 提了一個建議:派一個人進入雅安把事情搞清楚。當然,要搞清楚的事情是以藏茶的加工製作為中心的。哈奇森就是這個被派遣的人。他接受了當時供職於印度政府外交部的威爾頓(E. C. Wilton)的建議,首先到達上海,又沿長江前進並最終到達雅安。

  在當時的交通情況下,他的行程充滿了各種困難,他甚至發出感慨,認為冒這樣的風險,接受這樣難以承受的巨大挑戰,除了到那裡獲取供應西藏的茶葉的秘密外,再也沒有其他理由讓他接受這種挑戰了。可見當時哈奇森為了完成這一項任務,也是做出了很大犧牲的。但結果讓他滿意,他獲取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1905年,哈奇森完成了這次秘密行動,並於1906年向英印政府提出了他的考察報告:《供應西藏的印度磚茶:四川任務報告 》(Indian Brick Tea for Tibet:report on a mission to Ssu-chuan)。這份報告也成為隨後英印茶業進一步向西藏,甚至向世界市場進行擴張的助推劑。

  圖為《供應西藏的印度磚茶:四川任務報告 》(Indian Brick Tea for Tibet:report on a mission to Ssu-chuan)書影 攝影:趙國棟

  他在報告中詳細描述了雅安藏茶的生產加工工藝與過程,對許多重要茶產地也有相關介紹。他也從中找到了印度茶葉在口感、包裝以及茶葉體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對改進印度茶葉工藝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也指出了茶葉對四川、雲南等地與西藏之間有機關係的極端重要性,並提醒英印政府要高度重視印度磚茶的生產,大力推進印度茶葉進入西藏,並把其視作完成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的關鍵所在。另外,他通過調查,提出了針對不同群體輸入不同品質和等級茶葉的觀點,也就是印度茶葉搶佔西藏市場的具體市場細分策略。隨後的事實表明,他提出的這一策略對英印政府而言無疑是成功的。除了磚茶外,哈奇森還提出了印度紅茶進入西藏的觀點,並激發了印度紅茶的生產。另外,他在報告中詳細記錄了自己行程中的所見所聞,這也成為了解當時中國社會,尤其是雅安經濟社會狀況的重要資料。

  哈奇森到雅安的歷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他偷偷到雅安獲取藏茶的秘密,有效地促進了印度茶業的更好發展,這是無法否認的。所以,雅安藏茶與印度茶產業之間應還存在著這樣一種歷史關聯。

  歷史如煙,哈奇森或許想不到如今的雅安是什麼樣子,而如果他今天再到四川、到雅安,只要不是心懷不軌,肯定不必再經歷那樣的生死考驗,也不必再偷偷摸摸。因為雅安正在不斷向世界展開她的懷抱,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每年,雅安都會以藏茶文化旅遊節為紐帶,以最大的熱情歡迎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們。

  現在,藏茶產業和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雅安藏茶不但為雅安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貢獻著力量,也為西藏各界群眾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入藏茶葉的種類和品質不斷提升。四川省和雅安市對藏茶產業和文旅產業的大力支持必將讓藏茶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回首歷史,展望未來,藏茶或許遠非一種茶葉可以概括,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一種神秘,她已經成為一段難忘的歲月,一首壯麗的頌歌,一種發自心底的情感。(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趙國棟)

相關焦點

  • 藏茶之旅(五):榮耀的雅安茶廠之茶葉
    這些藏茶珍品大致可劃分為三類:  一是「重大歷史事件之標誌茶」。這類藏茶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標誌,譬如「中央茶」「團結磚茶」等等。「團結磚茶」生產於20世紀70年代,充分體現了雅安茶廠技術人員自主研發的創新精神,具有開啟以機械化、規模化加工藏茶的歷史意義。
  • 吉祥藏茶—一款可以品到歷史味道的茶
    雅安藏茶,屬於黑茶類,原名南路邊茶,產於四川雅安,自文成公主進藏(公元641年)帶入藏區飲用,至今已有1300多年不間斷飲用歷史,是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和民生之茶,所以簡稱(俗稱)「藏茶」,因產於雅安,所以又稱「雅安藏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又有著不同的稱呼:烏茶、大茶、西番茶、邊銷茶
  • 藏茶之旅(七):雅安滎經的文化與茶葉
    藏茶是四川省雅安市一道讓人留戀的風景,但若真正融入雅安,則會發現它還是一種沉甸甸的文化。雅安市的滎經縣在歷史上是川藏茶馬古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那裡的藏茶文化也是十分突出的,滎經生產的藏茶在西藏也曾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但是談滎經的藏茶文化和茶馬古道文化,還要先從滎經更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元素說起。
  • 雅安藏茶
    藏茶是少數民族中近三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又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從古到今,按歷史時期和各地風俗不同又稱為大茶、馬茶、烏茶、黑茶、粗茶、南路邊茶、磚茶、條茶、緊壓茶、團茶、邊茶等。是採摘於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經過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的全發酵茶。藏茶屬於最典型的黑茶,她的顏色呈深褐色,又是全發酵茶。  【歷史沿革】  我國黑茶始制於四川。
  • 探訪中國藏茶之鄉 感受千年藏茶文化
    回放 探訪中國藏茶之鄉 感受千年藏茶文化
  • 首屆中國藏茶文化發展論壇在雅安舉行 中國藏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首屆中國藏茶文化發展論壇在雅安舉行 中國藏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作為國資平臺,西康藏茶集團特以中國藏茶村為主場地,6月23日至6月30日舉辦「藏茶文化活動交流周」。
  • 藏茶之旅:榮耀的雅安茶廠
    說藏茶,不能離開四川雅安。因為雅安既是藏茶的主要供給地,也是藏茶文化的核心區域之一,但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與「藏茶」名稱的來歷有關。雖然早在20世紀初,「藏茶」一說就因籌辦「藏茶公司」開始較多使用,但雅安茶廠的一份更名文件,讓「藏茶」之名正式有了「出處」,也更加響亮。
  • 孔子夫人隱沒歷史 為孔子生一雙兒女,後被休
    孔子夫人隱沒歷史 為孔子生一雙兒女,後被休 2015-12-29 09:26:52但遺憾的是,這位孔夫人,卻隱沒在歷史中。《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但書裡沒有一個字涉及他的妻子。歷朝歷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沒有看到有誰專門研究過他的妻子。但是孔子肯定有妻子。因為,《論語》記載著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孔子一生坎坷,出生不久即喪父,十七歲喪母。儘管孔子有九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他們卻均屬同父異母,孔子的哥哥孟皮還是殘疾人,跛腳。
  • 雅安藏茶,我差點錯過了你
    一、四川邊茶與雅安藏茶喜歡老黑茶的朋友,會經常聽到「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雅安藏茶」等與四川黑茶相關的名詞。這幾個名詞意義相關,但又不同,不易區分。要想弄清楚四川的藏茶,我們就要從弄懂這幾個名詞開始。
  • 雅安藏茶 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遺品牌
    雅安藏茶,帶著「藏族同胞民生之茶」「最具發展力品牌」的光芒,從歷史中走來,並大步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  3月28日,「茶葉資源利用與藏茶功能研究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高峰論壇)在雅安中國藏茶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茶界專家們對雅安藏茶讚不絕口。  「雅安藏茶,又叫南路邊茶,屬於黑茶類!」
  • 雅安藏茶的一些認知:銷區與當下的定義
    南路邊茶銷往西藏、青海、四川甘孜、阿壩這些地方,今天所剩下的品種就只有康磚和金尖,當然,今天也就不太有邊銷茶的概念,邊銷內銷其實是一回事。在建國以前有很多的其他品種,比如說天倉、 天尖、芽細等等。南路邊茶的茶青主要的來源地在今天就是指的雅安,但是在歷史上不僅僅是雅安,還包括了宜賓、樂山等地,是比較廣大的區域,但是要集中在雅安和宜賓去進行壓制。
  • 三飲茶會原創團隊重聚寬和共品金花藏茶
    「三飲茶會」論道蒙頂山,三飲茶會在蒙頂山舉行,是茶文化的尋根之旅,也是茶道的傳承之旅。三飲茶會主要策劃人、省茶藝術研究會會長何修武介紹,「三飲」源於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即,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三飲」完美體現「茶道」真諦。三飲茶會第三季同金花藏茶強強聯合,開啟安全健康茶時代,提倡「飯後一杯金花藏茶」。
  • 提升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提升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時間:2017-10-17 08:30:50
  • 茶訊|「中國藏茶聯盟」在雅安成立
    為了進一步適應中國茶葉產銷新形勢,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大力弘揚藏茶文化,實現藏茶產業和行業抱團發展,不斷提升藏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佔有率,作為藏茶主產地的雅安市主動作為,領銜發起並聯合全國藏茶產區銷區行業協會、科研院校、企業代表共105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藏茶聯盟」,旨在聚力技術創新、共創品牌、共拓市場,做強中國藏茶產業,助力藏茶產業轉型升級。
  • 藏茶為何非煮不可?
    煮茶之風是在唐代興起,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最有名就是陸羽煮茶,陸羽煮茶同時也是唐代飲茶文化的主體,是陸羽在總結前人飲茶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親身體驗,提出了煮茶的理論並付諸實踐,開創了飲茶新風尚。
  • 內含500種有益物質的藏茶,為何深得茶客喜愛?
    內含500種有益物質的藏茶,為何深得茶客喜愛?紅、濃、陳、醇為藏茶四絕藏茶被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有千年歷史,被譽為「中國黑茶鼻祖」。在這些好茶中便是少不了雅雨藏茶的身影。雅安雅雨茶業有限公司,其前身為四川省滎經茶廠(國有),沿革承接於一九五一年,他是四川南路邊茶的發祥地,至今有六十九年的歷史。在歷史與文化的維度上,滎經和雅安一直是等量齊觀。滎經的輝煌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而隨著對滎經文化研究的深入,還有不斷的發現與驚撼。
  • 廣東東莞一商人藏茶7千噸 市值30億
    廣東東莞一商人藏茶7千噸 市值30億 2014-09-11 11:39:12東莞是全國知名的藏茶之都,民間收藏氛圍高企、藏家眾多。其中,最為出名的當數東莞商人蔡金華,他有藏茶7千噸,市值30億元人民幣,被圈內人譽為「東莞藏茶第一人」。  蔡金華是東莞長安人,1970年8月出生,現為東莞長實集團董事長、世界莞商協會副會長,而他最知名的身份是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首屆理事會會長。  蔡金華的茶倉位於東莞市長安鎮沙頭村。
  • 內含500種有益物質的藏茶,為何深得茶客喜愛?
    紅、濃、陳、醇為藏茶四絕藏茶被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有千年歷史,被譽為「中國黑茶鼻祖」。第一件是滎經為古蜀國開明王朝的銅冶基地,滎經的銅山已有3600年以上的歷史,是為中國古代歷史最為悠久的銅山之一。滎經是文化的滎經,滎經也是茶葉的滎經。
  • 雅安藏茶,千年古道上的茶韻之美
    雅安藏茶素有「黑茶鼻祖」之稱,歷史悠久,因產於雅安,唐宋以來暢銷藏區而得名,自古以來與藏民族以及我國西北部蒙、維、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在青藏高原藏區人民的生活中已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 成都藏茶茶類品牌設計如何突破重圍?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中國茶葉行業歷史悠久,而中國茶苦於只有品類沒有突出品牌的困境,鮮有茶類品牌能夠做到一枝獨秀,當然茶類品牌的發展也受限於國內茶類目發展渠道的限制。近年來,隨著竹葉青、小罐茶等茶類品牌的成功運作,推動了茶商對茶葉類目品牌化的信心,而雅安藏茶作為曾經專供西藏區域的特供茶葉品類,也想通過打造藏茶品牌設計來樹立自身茶品類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