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丨山東去年接待9.4億遊客 文化旅遊貢獻度不斷提高

2020-12-12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今天上午,「『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在濟南舉行。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胡上山,副廳長張鯤,濟南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修春海,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弢介紹「十三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全力推動文化和旅遊持續健康發展,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目前,以民族歌劇《沂蒙山》為代表的藝術精品在全國的影響不斷擴大;山東全國文化先進縣(先進單位)達到40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4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8個,居全國前列;各類博物館達到603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11處,均居全國第一位,世界遺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6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3項,居全國第二位,「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全省A級旅遊景區發展到1200餘家,其中5A級景區12家,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和第六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達到8個,數量全國第一。2019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9.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1萬億元,分別居全國第二和第五位。

藝術精品創作取得豐碩成果

圍繞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山東成功推出民族歌劇《沂蒙山》《馬向陽下鄉記》、呂劇《大河開凌》、話劇《孔子》、京劇《奇襲白虎團》(復排)等一批精品劇目,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山東獲得1項「文華大獎」,2項「群星獎」,創非主辦省份最佳成績。特別是民族歌劇《沂蒙山》,緊密契合時代要求,統籌整合業內優質資源,集中力量創作打磨,一經上演就受到各級領導、業界專家和廣大觀眾的高度評價,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被譽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舞臺藝術的高峰之作、中國民族歌劇的標誌性作品。

復排京劇《奇襲白虎團》,被列為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活動全國兩部重點演出劇目之一進京演出,受到廣泛好評。美術創作成績斐然,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我省榮獲2金1銀2銅的歷史最高紀錄,金獎數並列全國第一。

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國領先

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別達到154個、157個,建成數量和上等級率均居全國前列。2015-2019年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3.6億元,連續五年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村級文化設施建設予以扶持。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建成綜合性文化活動室,提前完成文化扶貧任務。為58個省財政困難縣(沂蒙革命老區縣)配發流動文化服務車,率先建成面向視障人群的公益性數字文化服務應用平臺—山東省盲人數字圖書館。

持續開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其中2018-2019冬春文化惠民季,全省開展文化惠民活動5.3萬餘場次,惠及群眾1696萬人次。實施「一村一年一場戲」工程,2019年全省「戲曲進鄉村」演出達9萬餘場。創新開展「百姓大舞臺」「五個大家」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有效激發群眾文化創造活力。「旅遊廁所革命」成效顯著,全省新建、改建旅遊廁所累計完成2.1萬座,建設數量全國第一。按照「十三五」期間省考核辦組織的全省城鄉居民滿意度考核結果,全省「文化生活」滿意度每年均排在第二位。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文化創意產業和精品旅遊產業被列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持續轉型升級。截至2019年底,山東3208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從業人員45.1萬人,資產總計達到6872.8億元,增長3.2%;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454.7億元,營業利潤165.1億元。

精品旅遊產業不斷提質增效。威海華夏城景區、沂蒙山景區、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成功創建5A級景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以來,全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已竣工698個,完成投資4648.7億元。連續舉辦四屆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成為全國開展範圍最大、參與企業最多、平臺模式最新的文旅消費促進行動,受到文化和旅遊部肯定。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實施文旅消費促進行動,提前啟動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省市縣三級落實1.5億元資金發放惠民消費券。創新開展「山東人遊山東」「六個一百自駕遊行動」「好客山東遊品薈」「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等活動,制定出臺全省81個國有景區降低門票價格政策措施,促進文旅市場復甦回暖。今年前三季度,山東接待遊客3.37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765.9億元,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48.2%和44.1%,比全國比例高6.2和11.1個百分點。今年「十一」黃金周我省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列全國第三位。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創出山東經驗

充分發揮山東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紮實推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建設。先後印發多個文件,為山東文化遺產保護注入新動力。圓滿完成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全省文物資源進一步釐清。

文物考古成果豐碩,完成考古調查、勘探工作637項,調查線路近6400公裡,考古勘探面積0.7億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25.7萬平方米。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在國家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東共有93個縣(市、區)入選,居全國第一位。重點文保項目進展順利,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紮實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開啟新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紮實推進,連續舉辦三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順利通過文化和旅遊部驗收,成為首批公布的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山東注重文旅融合發展的統籌謀劃,高標準編制《山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對全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引。積極對接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文化工程,精心組織編制系列專項規劃、制定實施方案,推動文旅資源有效整合、科學利用。著力為文旅融合發展搭建平臺,高水平舉辦2020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創新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等活動,彰顯山東文旅融合特色。

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支撐,大力實施「文化+」「旅遊+」,積極發展文化遺產旅遊、紅色旅遊、研學旅遊、工業旅遊、旅遊演藝等文化旅遊業態,推動創建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積極培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注重發揮大項目、大景區、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文旅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精品化發展,湧現出尼山聖境、東方影都、齊河博物館群等一批文化旅遊精品。

目前有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6個,省級22個,越來越多的各級各類博物館、遺址公園成為研學旅遊的重要陣地;幾乎所有的旅遊小鎮都成為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傳承的重點場所,成為民俗遊、非遺遊的重點目的地;《金聲玉振》《神遊傳奇》等一大批旅遊演藝品牌產生較大影響;各類旅遊推介活動,從形式到內容都注重突出山東的文化底蘊、文化特色。目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的發展態勢逐步形成。

齊魯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山東共派出72批960人次赴56個國家和地區的82個城市參加「歡樂春節」活動,涵蓋演出、展覽、廟會、廣場巡遊、非遺互動、講座論壇等多種類型。實施孔子文化和旅遊使者計劃,在海外重點客源市場發展孔子旅遊專家2900餘名。圓滿完成了「孔子家鄉·好客山東」文化旅遊推介會、「中國山東文化年」、山東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文化和旅遊合作論壇、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文化交流任務,積極推進貝爾格勒中國文化中心建設,連續在香港舉辦「京昆經典劇目導賞」活動。文化遺產走出去成效顯著,舉辦文物境外展53個,展覽文物總數1000多件(組),推動齊魯文化走向世界。

「好客山東」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

突出「好客山東」品牌的引領作用,著力構建以「好客山東」為總品牌,涵蓋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16市文化旅遊品牌以及旅遊企業品牌、旅遊產品品牌、旅遊服務品牌等品牌體系。創新開展 「聯合推介、捆綁營銷」,在央視等主流媒體進行集中宣傳,「好客山東」進入央視「品牌強國工程」,成為該工程中唯一的文旅品牌。注重用好新媒體平臺宣傳展示品牌形象,全國旅遊新媒體傳播力指數截至目前共發布7期,我省5次位居全國第一。特別是今年舉辦的旅遊發展大會,集宣傳推介、博覽交易、工作會議、文藝演出、考察觀摩於一體,全方位展示山東、推介山東、宣傳山東,對在全球提升「好客山東」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相關焦點

  • 2017國慶假期全國接待遊客7.05億人次 旅遊收入5836億元
    假日旅遊消費火爆,幸福產業成色十足 本次國慶、中秋假日疊加,構成長達八天的「超級假期」,公眾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出遊熱情高漲,假日旅遊市場保持高位運行。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本次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6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
  • 國慶假期要聞匯總:前七天共接待國內遊客6.18億人次,蘋果或發布...
    行業要聞 文旅部:國慶假期前七天共接待國內遊客6.18億人次 據文旅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假期前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18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43.3億元。
  • 2018年五一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47億人次 同比增長9.3%
    據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五一」假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47億人次,同比增長9.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871.6億元,同比增長10.2%。與此同時,「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假日旅遊消費旺盛,旅遊市場持續增長。城市周邊遊、鄉村遊、生態遊成為遊客首選,自駕遊火爆,旅遊消費呈現個性化、特色化、品質化、多樣化趨勢。
  • 權威發布丨山東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
    權威發布丨山東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 2020-12-1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一」假期,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我國空間站將於...
    ■文旅部:5月1-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遊客在故宮博物院內參觀遊覽(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應急管理部:「五一」假期全國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
  • 「八仙過海」填補山東旅遊空白 130個億建設濟南旅遊航母
    在近日舉行的山東省旅遊交易會現場,來自八仙過海旅遊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將在山東打造旅遊航母,並計劃投資130個億,建設包括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泉城水上樂園及溫泉度假村等5個項目,欲在濟南後花園打造旅遊航母。
  • 臨沂接待遊客167萬餘人次 紅色旅遊農家樂受追捧
    從山東省臨沂市旅遊局獲悉,五一期間,臨沂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67.2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92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1.7%和26.4%。其中,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備受青睞。紅色旅遊景點受追捧。今年「五一」假期,臨沂市各景區景點遊人如織,全線「飄紅」。
  • 中國河南首本權威旅遊圖書《河南旅遊寶典》發布
    由河南省旅遊局主持編纂的《河南旅遊寶典》19日首發。這是河南省第一本全面、權威介紹旅遊產品和旅遊要素的旅遊圖書。 在19日上午召開的首發儀式上,河南省旅遊局局長楊盛道介紹,近年來,河南旅遊業快 速發展,擁有龍門石窟、殷墟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少林寺、龍門石窟、雲臺山3處首批國家5A旅遊景區,A級旅遊景區100多處,國際、國內旅行社近千家,旅遊星級飯店近500家。
  • 新華指數|三季度大同旅遊指數環比增長8.35%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大同旅遊指數逐漸回升,至9月底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圖為2019年三季度與2020年三季度大同旅遊發展指數走勢報告顯示,三季度是傳統旅遊旺季,大同旅遊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一是遊客流量熱度顯著上升。
  • 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 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
    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假日旅遊消費需求增勢明顯,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遊過年漸成時尚。
  • 權威發布|山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大力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當前,文化和旅遊消費愈發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特點,遊客不再片面追求「白天看山觀廟、晚上賓館睡覺」的觀光旅遊,而更傾向於文化體驗和心靈洗禮。相比之下,文旅優質產品與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文化+旅遊」和「文化旅遊+」為抓手,豐富文旅產品新供給,進一步提高了文化、旅遊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衍生出新業態,實現了多元化新供給。
  • 疫情下的旅遊黃金周!麗江各大熱門景區,首日接待遊客達……
    5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一組數據:假期首日(5月1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數2319.7萬人次。而去年整個五一假期是1.95億的出遊人數,收入大約是1200億元,也就是說,每一天遊客的出遊大約在5000萬人。 遊客總數雖較往年有所下降,但從這個假期開始,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旅遊業也慢慢復甦了起來。
  • 濟南共接待遊客1062.9萬人次 民宿火爆 鄉村「慢生活」受...
    據統計部門、文化和旅遊部門調查測算,國慶、中秋假期,濟南市共接待遊客1062.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6.8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2.5%和73.6%。其中,全市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262.76萬人次;旅館業接待持證住宿旅客78.5萬人次,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6%;鐵路、民航、公路累計發送旅客167.4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計算恢復到去年同期的76%;高速公路小型客車前7天累計進出337.41萬輛次,同比增長44.2%。
  • 權威發布:《好客山東旅遊服務標準》摘登、解讀
    有條件的場所,應在適當位置設置專門的展示臺、展示櫥窗或景觀小品,營造濃厚山東文化氛圍。3.3營造好客宣傳氛圍旅行社、星級飯店、星級餐館、旅遊景區、旅遊汽車公司、旅遊購物、娛樂場所、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汽車站、火車站、碼頭等旅遊服務場所,應採取多種形式懸掛或張貼體現「山東好客」文化的宣傳語、宣傳口號,播放有關宣傳片。4.
  • 西安中秋小長假接待遊客多少人
    中秋假日期間,我市共接待遊客406.05萬人次,收入26.88億元,全市無重大旅遊安全事故和重大旅遊投訴。中秋假日期間,北院門風情街接待遊客47.1萬人次,大唐不夜城接待遊客43.8萬人次,永興坊接待遊客13.2萬人次。馬蜂窩旅遊網聯合騰訊旅遊共同發布的《2019中秋小長假出遊趨勢報告》顯示,全國中秋夜遊10大目的地城市西安排名第四位。
  • 「好客山東」響中國 山東文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新聞發布會現場海外網12月9日電 山東是文化和旅遊大省,A級旅遊景區1200餘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十三五」時期,山東全力推動文化和旅遊持續健康發展,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藝術精品創作迎來由「高原」向「高峰」跨越的新時期,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旅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齊魯文化、「好客山東」美譽度響徹全國。
  • 山東文旅融合「十三五」結碩果
    人民網濟南12月8日電(逄鑫珊)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九場,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山東文化旅遊發展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山東省接待國內外遊客9.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1萬億元。「十三五」時期,山東省A級旅遊景區發展到1200餘家,其中5A級景區12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達到8個,全國居首。
  • 全球旅遊業上半年損失4600億美元,9月23日正式恢復內地赴澳門旅遊...
    國內新聞 【文旅部:國慶中秋假期景區接待遊客量不超最大承載量75%】9月18日,文旅部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遊景區開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景區科學合理設置承載量,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
  • 除夕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0.56億人次 同比增長9.06%
    圖為蜈支洲島遊客眾多。 洪堅鵬 攝  中新網2月15日電 國家旅遊局網站15日傍晚發布2018年春節假日旅遊市場信息,春節假期首日,各地旅遊活動豐富多彩,節日氣氛喜慶祥和。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除夕當天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0.56億人次,同比增長9.06%;實現旅遊收入642億元,同比增長8.78%。
  • ​山東五一假期重點監測的150家景區門票收入達4.3億
    「五一」假日期間,全省風和日麗,適宜出遊,各地圍繞加快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和活動,引爆了大眾出遊熱情,形成旅遊消費新高潮。據調查匯總,假日期間,納入全省重點監測的150家景區接待遊客712.6萬人次,增長13.9%,門票收入4.3億元,增長15.7%。一、十大品牌效應彰顯,旅遊活動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