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與劉備結義《九州劫》中屬於浪漫與理想主義者的史詩

2020-12-06 九州月半叔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將星雲集,然而就在群星中卻有一輪明月懸在夜空中,他就是"武聖"關羽關雲長。英雄也有落魄時分,在未遇到劉備之前的關羽,只不過是因犯事逃離家鄉流落至幽州涿郡的一介賣綠豆的小商販罷了,而在遇到劉備之後關羽的人生也隨之改變,但讓我們先將視線移到關羽和劉備都在涿州的時候,為什麼高傲的關羽能被無權無勢、四大皆空的劉備所折服進而收歸麾下呢?今天就與月半叔一同探究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秘。

首先是劉備的身份非同尋常,有人會問"一個織席販履"之徒身分很高貴嗎?我們要澄清一點即:罵劉備織席販履的話是曹操、袁紹他們說的,相對於這種官宦世家劉備的確身份不顯。但是劉備畢竟是中山靖王之後即便沒落了,那也是落魄貴族,相對於關羽這種待罪之人的身份已是尊貴無比了。

同時劉備不僅有貴族的身份還有著極高的"學歷",劉備念書時是師從盧植的,盧植是什麼人?東漢正兒八經的大儒,並且劉備還和公孫瓚是朋友,試想,一個師從當世大儒、朋友是軍閥的人即便一時落魄,未來卻未必如此,一句話"未來可期"啊!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換位思考若自己是關羽,"我"正在賣豆子的時候,有人走過來拉著我的手說"我看你是人中龍鳳,你現在的落魄只是暫時的,跟著我就能飛黃騰達成就偉業"且說這話的人是個貴族而且"學歷"高、有文化還認識掌握實權的軍閥,即便他說的真是假話此時的"我"也信了三分。

而在演義中劉備除了軟實力足夠外,還兼具很強的硬實力,要知道劉備是在關羽與張飛正在鼓著勁角力的時刻強行把兩人拉開的,關羽與張飛的武力自不必說,而能將兩人拉開的劉備其個人勇武又能差到哪裡去呢?

說完了劉備的軟實力與硬實力,真正能夠讓關羽真心依附的理由只有一個,那便是兩人的理想,那是"撫平整個亂世,重建秩序與道德,匡扶漢室的終極理想"。沒錯劉備想要"匡扶漢室"而關羽心中最重忠義,於是關羽被劉備所流露的信念所折服,可以說關羽最終與劉備結義,並非是為了利益而互相利用,而是兩個理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的一拍即合。

這種極致的、浪漫的、理想主義化的碰撞,是劉備的幸運更是關羽的幸運,在之後的生涯劉備最終建立蜀漢政權,關羽也留下了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的傳說。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都對這種浪漫主義有著獨到的表現,如《老三國》、《新三國》都對這種罕見的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的情誼做出了自己的表達。無獨有偶,在遊戲作品中也對這種感情有著細緻的描繪。

如在三國SLG遊戲《九州劫》中,在兼顧了遊戲性與平衡性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在解構著這一偉大情誼。遊戲中關羽的自帶技能為"單刀赴會"在犧牲一次攻擊機會的前提下讓自己的傷害增加同時也讓距你較遠的敵人受到物理傷害,具有很強的單兵作戰能力。

在遊戲中同樣有機會再現當年桃園結義的場景,當關羽在《九州劫》的世界中再次與劉、張二人相見,三人會組成"桃園結義"這一組合,在每次對敵人造成傷害時,都會以滿兵力的標準進行計算,受到傷害的時候則由三人平攤傷害。這種攻防一體的組合效果,擁有相當不錯的續航效果,能在持久戰中發揮出極大的優勢,尤其是面對魏槍組合時,能產生非常好的克制效果。

儘管在《九州劫》的世界裡關羽與劉備之情無可苛責,但在現實中對於這種感情依然存在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是出於友誼;也有人認為完全是利益的結合,那麼閱讀文章的你又是如何認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分享你對於劉備與關羽感情的見解吧。

看歷史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劉備關羽張飛結義,為何非得在桃園不行?
    「桃園結義」從未見於史書,當是後世故事家的發明。劉備、關羽、張飛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流傳至今的書面文本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桃園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地理稱謂,並不介入劉關張的行動進程,沒有實際的故事功能,僅僅為結義的行為提供了一個具有浪漫意象的空間語境。
  • 不止蜀漢政權的明君《九州劫》展現劉備高超劍術
    說起劉備,大家總會想到他是一個胸有大志,勤政愛民的明君,其實除了國君這個身份外,三國早期的劉備更是精通劍道驍勇善戰,早年擊敗了眾多武將,取得了累累戰功。在桃園結義之後,劉關張三兄弟獲得了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鋼矛三把兵器。作為雙股劍的使用者,劉備劍術高超,絕對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劍法高手。
  • 九州劫:中日猛將比拼,號稱日本張飛的本多忠勝在遊戲中如何?
    張飛是我國三國時期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和劉備關羽為結義兄弟,是三國有名的猛將,在後世也是多次入選歷史名將,唐宋時代都為他立廟享奠,被列為72名將之一。本多忠勝一生經歷大小戰爭57次從未受傷,每次出陣都使敵人聞風喪膽,敵人看到鹿角兜、蜻蛉切和鍾馗馬印的出現就棄甲而逃,在移封桑名之後,還可以使用飛刀將蘆葦割斷;張飛則在虎牢關之戰中與呂布大戰50回合而不敗,長坂坡當陽橋一人面對曹操百萬大軍
  • 《九州劫》裡莽張飛的真實面目:不僅不莽 還精通書法和繪畫
    三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中的人物也早已在人們心目中臉譜化。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張飛就是莽、猛的代名詞。歷史上的張飛真的如此嗎?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張飛。實際上在《三國志》裡,劉備是親自把督郵綁起來然後棄官而走的。而根據《典略》的記載,劉備不僅親自捆綁了督郵,還「鞭杖百餘下,欲殺之」,這些記載裡都沒有張飛的事,可見羅貫中是為了突出張飛的暴躁性格,才把劉備的行為記到了張飛頭上。真正對於「暴而無恩」的理解,是管理風格非常嚴苛,對士兵的要求很嚴格。
  • 分明是結義兄弟,「張飛殺死關羽全家老小」,為何劉備坐視不理?
    「張飛殺死關羽全家老小」一說出現在花關索傳中,而在三國演義版中,關羽的全家則被龐德之子龐會所殺。在公元184年,大賢良師張角振臂一呼,天下四五十萬眾裹黃巾而響應張角。一時間,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當時,劉備還是一販履織席的白身,而張飛賣酒屠豬,關羽亦是販棗亡命之徒。
  • 三國|「桃園結義」:正史上關羽真的還大劉備一歲?
    《三國演義》「桃園結義」故事裡的關羽。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關羽逃到涿郡,遇到劉備,然後和張飛一起加入劉備的隊伍中,開始了自己被神話的生涯。2.關羽的年齡,真不好說。網上有個說法,說關羽年齡比劉備大一歲,所以「桃園結義」是假的,因為如果真的按照年齡結拜,那應該是關-劉-張。
  • 贏得赤壁之戰的劉備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借到荊州?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劉備當上豫州牧其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演義中劉備是被呂布打敗並投奔曹操後才被其封為豫州牧的。但是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在曹操進攻陶謙後,劉備趕來救援,於是陶謙上表朝廷推薦劉備任職豫州刺史並駐屯於小沛,此後曹操攻徐州不得而劉備劉豫州之名也響徹天下。
  • 羅貫中騙了我們400年,桃園結義是假的,劉備結義兄弟另有其人
    而最值得說的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桃園結義」了。東漢末年,黃巾當立,張角兄弟揭竿而起。劉備等世間梟雄以此為契機,拉起人馬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諸侯爭霸之中。有人說,劉備是三國時期最勵志的人物,因為劉備從賣草鞋起家,真真正正的是白手起家,而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劉備的不世功勳,離不開兩個人的鼎力相助,這就是關羽和張飛。
  • 讀懂三國:劉備並非為關羽而死,關羽和劉備不是一條心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桃園三結義這一段十分喜歡,後來劉關張三人的經歷,也體出現了一種「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結義情懷,三人歷來是被看作是異姓兄弟的榜樣,比起水滸後期的混亂相比,桃園結義更讓人心儀。
  • 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能否在《九州劫》中擺脫曹操的束縛?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三國時期中的劉備陣營,從古至今都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論是劉備從顛沛如喪家之犬到據有荊、益稱為一國之君,還是關羽從過五關斬六將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其中都充斥這史家盪氣迴腸的文字。
  •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什麼做關羽、張飛的大哥?
    「桃園三結義」本是民間故事,但是它卻表達出劉關張三人親密感情,史料記載三人「恩若兄弟」,至於結義為何劉備位居大哥,我們來分析分析。 民間故事中記載,關羽、張飛二人得知他是劉備,便恭敬起來,這是因為劉備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雖然賣草鞋,但是都知道劉備此人,而且見到劉備相貌(兩耳垂肩
  • 我們結義時為什麼要拜關羽,劉關張桃園結義時拜的又是誰?
    三國中有著這樣一個人,他被後人認為是忠義的化身,一次「桃園結義」,讓他流芳千古;不僅如此,他還被人稱之為「武聖」,黑道、白道結拜時都要拜他,他就是關羽。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結義時要拜關羽?劉關張桃園結義時拜的又是誰呢?
  • 神乎其技 諸葛亮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實現「隆中對」的構想?
    當劉備佔據益州和荊州部分的時候,由於兩地相隔太遠最高指揮官無法聯絡後,沒有更多的人才制約關羽這樣的軍事主官,因而導致了在戰略上分兵的窘境。此外"隆中對"中最重要的一條"跨有荊、益"劉備集團也沒有實現,終劉備一生荊州也只是佔據了一部分,而若要實現反攻兩地的人口與經濟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故而蜀國在戰略上並不達到應有的戰略空間。
  • 關羽為哥劉備是弟 桃園結義查無實據
    後來中國社會流行的結拜異姓兄弟的風俗,在磕頭換帖「義結金蘭」的誓詞中,總少不了桃園結義中的那兩句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可見,劉備、關羽、張飛生死與共的友誼,已深深地根植入中國人的心中。  可是,歷史上真的有桃園結義嗎?
  • 歷史上並沒有桃園結義?關羽的一句話可以解釋
    桃園結義現在看來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識」,即使不了解三國的人也知道三人在桃園中拜把子成了兄弟,然而三人桃園結義的事情只出現在演義中,陳壽的《三國志》中並沒有提及此事,有人可能會說沒有提及並不代表三人沒有結義,不過我們卻能從陳壽的書中找出許多的蛛絲馬跡,這些線索都指向一個真相,那就是劉關張並沒有桃園結義
  • 趣說三國:劉備是不是被關羽和張飛耽誤了?從桃園結義看蜀國覆滅
    因為要知道,劉備從起兵開始一路走來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直到關羽敗走麥城戰死,劉備、張飛急著為關羽向吳國報仇,前後跟著死亡,致使蜀國元氣大傷,而諸葛亮也最終因為阿鬥操勞而死,最終導致了蜀國的覆滅。這樣看來,蜀國的覆滅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劉備意氣用事的結果,也正因此有人會說劉備實際上是被關羽和張飛二人耽誤了。
  • 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古城聚義」是虛構的故事?
    連環畫巜三國演義》桃園結義三國演義中,劉備、關 羽、張飛兄弟三人有二次 聚義,開篇的"桃園三結義",之後不久的"古城聚義",其實這二次聚義都是羅貫中虛構的,有演繹的成分三國故事中,"桃園結義"最為經典、流傳最廣,真實歷史中並沒有結義之說。但史書記載三人"恩若兄弟""譬猶一體",這就是"桃園結義"的依據。
  • 歷史上關羽、張飛誓死追隨劉備真正原因是什麼?三人性格契合!
    歷史中的關羽、張飛誓死追尋劉備真正原因是什麼?單純是因為結義東漢末年,一個修草鞋的中年男子結識了當地豪強和一個通緝犯,三人一見如故在桃園三結義,並且這個中年男子也得到了這兩人一生誓死相隨。然而,不管在歷史還是現在,真的會有這樣真摯的友情嗎?
  • 三國演義的虐心之處,關羽走麥城,劉備託孤,諸葛亮病死五丈原
    ,可以體會書中人物的情操。劉備的百折不撓,終生為恢復漢室奔走,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多麼的指點江山。桃園結義,上扶社稷,下安黎庶。白馬銀槍趙子龍,七進七出的豪邁。從中感悟人生至理,但是如此好的一本書,有三個地方非常不適合精讀。
  • 桃園三結義——劉備不是結義大哥
    它述說了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哥們三為了匡扶漢室的目標,意氣相投,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的過程。 事實上,劉備並不是桃園三結義中的大哥。更確切來說,劉關張三人是沒有進行桃園三結義的。在提及依據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該典故的三個主人公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