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奮戰、馬背豪情,崢嶸歲月、兒女情長,壯麗中華、熱血邊疆……這支為人民而戰,為民族解放而戰的內蒙古騎兵部隊,為新中國的成立浴血奮戰,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奉獻給崇高的民族解放事業,他們的偉大成就書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史冊之中,鐫刻於歷史的豐碑之上。
2020年9月10日晚,中國舞臺藝術歷史上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騎兵》重裝「出徵」,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震撼上演!讓我們通過一部劇的時間,一窺內蒙古騎兵在往昔崢嶸歲月中的熱血風採,感受邊疆大地草原兒女的勇敢和赤誠。
該劇於2019年8月19日首演之後,經過一年多的磨礪、提升,再度啟幕。《騎兵》舞劇以蒙古族青年朝魯在重要歷史關頭,將個人信念選擇與蒙古民族的集體崇高理想選擇緊密相連,最終成長為勇敢無畏的騎兵英雄,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歷史性貢獻,折射出內蒙古人民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頌揚了蒙古馬精神,蘊含人性之美、萬物和諧、人類和平的願景。
內蒙古騎兵部隊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按照中國共產黨「成立維護群眾利益的少數民族自己的軍隊」的指示,組建起來的一支以蒙古族指戰員為主體的騎兵部隊。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內蒙古騎兵部隊指戰員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與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保衛了內蒙古民族自治運動,參加了扭轉東北戰場局勢的重要戰役,以及改變了中國命運走向的戰略決戰——遼瀋、平津戰役,為內蒙古人民政權的建立與鞏固、為東北華北地區的解放和全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為將內蒙古騎兵這段氣勢磅礴的革命歷史搬上舞臺,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向內蒙古騎兵致敬,向保家衛國的英雄致敬,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組織創作了中國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舞劇《騎兵》。
全劇由序《威武的騎兵》,上半場《男兒歸》《草原殤》《從軍別》,下半場《戰馬情》《英雄淚》《騎兵魂》構成。上半場通過男主人公青年朝魯的幾次個人重大選擇,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內蒙古騎兵部隊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要歷史關頭,順應時代和歷史大勢,選擇光明、選擇正義、選擇人民;下半場圍繞關鍵詞「忠誠」展開,表現草原兒女對國家的忠誠,蒙古族騎兵對黨的忠誠,戰馬對主人的忠誠,以及男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誠,展示出內蒙古人民騎兵為新中國建立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故事從抗戰勝利開篇。熱血男兒朝魯厭恨在偽滿軍官學校屈辱的生活,參加「八一一」起義後,懷著樸素的願望,選擇回到故鄉草原做自由的牧馬人。在家鄉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珊丹,開始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在這裡他第一次遇到了拯救草原牧人於水火之中的解放軍醫療隊。朝魯心中燃起新的理想選擇,毅然決定穿上戎裝奔赴戰場。臨別,依依不捨的珊丹為朝魯送來了愛情的信物和她心愛的夥伴「尕臘」——一匹忠誠無畏的蒙古馬。朝魯騎著戰馬「尕臘」,在每一次戰鬥中都揮舞馬刀衝鋒在前。無數戰友血灑疆場英勇犧牲,朝魯的戰馬「尕臘」在最後一次戰鬥中倒下沒能再站起來;珊丹在奔赴戰場的支前隊伍中,被心中的朝魯和「尕臘」召喚著;英雄朝魯和騎兵戰士們在建立新中國的戰爭中誓死衝鋒,看到了獵獵軍旗最終飄揚在祖國勝利的天空。新中國的建立讓草原迎來了永遠的幸福安寧。失去單臂的英雄朝魯,放下屬於他的榮耀,帶著他犧牲戰友和戰馬的忠魂回歸草原。
《騎兵》主創團隊陣容華麗,由國家一級導演何燕敏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趙大鳴任編劇,國家一級作曲杜鳴作曲,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高廣健擔綱舞美設計,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劉文豪負責燈光設計,趙磊、巴音達來、王金格、王斯琴、布仁孟都、那日邁等青年演員參與演出,宋立、劉雅、陳小彬、李明、呼德勒、朱虹、古慶特古斯、張寧、阿嘎爾、史軍亮等參與創作。
《騎兵》入選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內蒙古自治區2019——2022年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劇目和「紅色百年內蒙古」系列項目。2020年9月10——9月11日,《騎兵》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演出兩場,並將於9月20日19點30分在上海美琪大戲院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
文:中國網草原頻道王金梅
攝影:王金梅、阿藝思、王磊
責任編輯:張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