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茶亮相「品泉鬥茶」大賽

2020-12-18 濟南時報
當前位置:首頁 >> 速讀 2012.09.13 星期四

濟南茶亮相「品泉鬥茶」大賽

價格300元到2800元不等

  時報9月12日訊 (記者趙永航)作為「泉城泉水休閒匯」的一項重要活動,「品泉鬥茶」大賽12日上午在趵突泉公園進行。除了來自福建、雲南、湖南等地的茶葉外,濟南長清的「南湖玉露」茶葉也亮相現場,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
  「濟南也出產茶葉?正好我們可以帶一些給朋友。」來自廣州的遊客李先生說,「第一次喝用泉水泡的茶,味道果然不同。」濟南「南湖玉露」的相關負責人牛宗江介紹,現在濟南主要茶葉產地在長清地區,面積有5000多畝,產量在100噸左右,主要品種為泉城綠茶和泉城紅茶。「由於濟南茶產量較少,喝泉城茶的市民還比較少。目前濟南茶的相關產品在特產超市有銷售,因此來濟的遊客可以將其作為旅遊紀念品買回家。」牛宗江說,「目前在濟南市區已經有50多個銷售點出售濟南茶,濟南茶的價格大約在每斤2800元到300元不等。」

相關焦點

  • 品泉、鬥茶、賞曲……周末去泉茶盛宴「樂活」一下
    這場精心準備的泉茶融合「大餐」看點十足,今明兩天繼續進行,喜歡品泉飲茗的市民一定不要錯過。「小樂器家」引爆全場 市民爭相手繪「泉茶」  25日9:00,隨著一首流水般尾音嫋嫋的葫蘆絲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泉茶樂活會拉開序幕。曲音婉轉如訴,吸引了眾多路人簇擁傾聽,演奏者王躍然今年9歲,是長清石麟小學四年級學生。
  • 鼎承品茶師·第二屆泉城鬥茶大賽圓滿落幕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鬥茶始於唐代,北宋中期後,風靡全國,它不僅是茶人交流的一種方式,也是推動茶文化發展的重要渠道。8月2日,備受矚目的鼎承品茶師·第二屆泉城鬥茶大賽在濟南茶博會現場隆重舉辦,現場吸引了無數觀眾駐足觀看,為參賽選手加油!
  • 文化興茶,茶傳文化|第十四屆茶博會助推濟南茶文化、茶經濟共發展
    此次博覽會創新思路,突出「天下茗茶,齊聚泉城」「泉茶結合,地域特色」「以茶會友,活動紛呈」「產業扶貧,攜手共進」「線上線下聯動,共促產業發展」「鄂魯同心,推動湖北茶產銷對接」六大亮點,舉辦八大特色活動。
  • 雲南瀾滄:鬥茶大賽讓邦崴茶走向世界
    提升茶葉的整體質量,推動瀾滄茶產業的發展,以及增強消費者對普洱茶的鑑別、品評能力。近日,雲南省瀾滄縣富東鄉迎來了該縣第三屆鬥茶大賽暨黑河以北11個鄉鎮邦崴山區域賽區。 本次大賽由瀾滄縣人民政府主辦,瀾滄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局、富東鄉人民政府共同協辦。鬥茶大賽邀請到了7位省市著名的茶葉評審專家進行評審。參賽茶樣為2018年現代普洱茶曬青毛茶和古樹普洱茶曬青毛茶兩個品種。
  • 景德鎮鬥茶品器大賽 讓手工陶瓷茶具與茶飲有機結合
    由景德鎮陶溪川吳昊說瓷文化工作室策劃,海峽兩岸茶葉交流協會主辦,景德鎮市國信南強會展有限公司、景德鎮市陶溪川吳昊說瓷文化工作室聯合承辦,網易提供信息支持平臺的首屆(景德鎮)鬥茶品器大賽與2018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同期舉行。景德鎮瓷都畫院的胡求先生介紹,景德鎮市茶鄉,更是瓷都,幾千年來,中國的茶飲方式不斷變遷,所用之器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 鳥巢茶王賽暨第七屆北京國際鬥茶大賽開幕
    以「茶和天下,茗香滿巢」為主題的「第二屆鳥巢茶王賽暨第七屆北京國際鬥茶大賽」今天在鳥巢文化中心巢中潮廳開幕。百餘家中國茶企,將在兩天時間內,角逐白茶、坦洋工夫、水仙、肉桂、大紅袍五種茶葉品類的茶王、特別金獎、金獎。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友觀摩並參與了這場極具專業水準的鬥茶比賽。
  • 貴州春季鬥茶賽專家評委帶你品評好茶
    4月17日,2020年貴州春季鬥茶大賽專家審評在貴陽舉行。貴州省內外9名茶葉專家擔任專業評委,參照GB/T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辦法,對133隻參賽茶樣進行審評、打分。35隻優秀茶樣將進入分賽場評茶。 據了解,本屆春季鬥茶大賽茶樣共分為綠茶、紅茶、特異品種綠茶、古樹茶四大組別。
  • 「特價」買好茶,明日快到明府城
    另外,除了超低價購茶,還能參加和欣賞萬人品茶會、鬥茶大賽、泉水大碗茶品鑑、茶藝展演、泉茶文化塗鴉、曲藝大舞臺等活動。準備好品茶的舌尖,明日快到大明湖正南門對面明府城·百花洲,和家人朋友一起在泉水與茶香中嗨玩嗨購吧。
  • 火熱「鬥茶」背後 是中國茶人們永不止步的創新
    除了茶本身已經融入國人的日常生活之外,也離不開各地的茶人們潛心改良茶葉品質,持續精進自身工藝,與時俱進推出上乘茶葉,而「鬥茶」則是對比茶葉品質,遴選精品茶品的關鍵手段。  據了解,「鬥茶」始於唐朝,興盛於宋代,是在茶宴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風俗,逐漸成為文人雅士間的一種生活情趣,並形成了一套頗為講究的禮儀。全程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較強的勝負色彩。
  • 重溫「茶船古道」 共品千年六堡茶 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開幕
    煮沸甘甜三江水,共品千年六堡茶。11月3日,主題為「廣西六堡 香飄世界」的2020年第二屆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如期啟幕,八方茶友齊聚南湖之濱,共同感受大自然饋贈於六堡茶的香型魅力,共同講述六堡茶的神奇故事。
  • 泉與茶的邂逅!中國(濟南)第十四屆國際茶博會今日開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肖陽 通訊員 王向紅 懷俊 張慧傑 呂萍花 濟南報導  7月31日,中國(濟南)第十四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茶文化節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第一茶市)茶文化推廣中心拉開帷幕
  • 娛樂締造茶的未來 ——2019湖南首屆茶祖神農杯鬥茶大賽所感
    ,比賽項目分鬥沏泡茶和鬥茶品,前者鬥泡茶技術,後者鬥茶葉品質。全程大賽爆點不斷,吸引了上百名來自全省的茶藝師和近百家品牌參賽;場面那是相當的宏大:一排排茶席上面鬥茶器皿井然有序,各種長槍短炮攝影鏡頭一字排開,足夠容納近百人同時鬥茶的現場座無虛席。
  • 第八屆「泉州閩南茶都杯」鬥茶大賽圓滿落幕,金獎茶王正式揭曉!
    鬥茶大賽頒獎儀式現場「賽出好茶,分享天下。」2019年12月21日,第八屆「泉州閩南茶都杯」鬥茶大賽頒獎儀式於萬達廣場2號門舉辦,至此,為期3天的本屆鬥茶大賽正式落下帷幕。、廈門漢藝唐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泉州廣信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傳成老樹白茶泉州總代理、福建省黃永紅技術大師工作室、福建茶爺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緣石茗歸茶具有限公司(亨昌泉州代理)、武夷山市泉商農業專業合作社、泉州商會武夷山分會、武夷山仙逸香茶業有限公司協辦。
  • 品茶鬥茶!2020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開幕
    鬥茶大會開幕式現場。記者 鄒財麟 攝茶王爭霸賽,專家正在品鑑參賽茶品。記者 鄒財麟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3日訊(記者 黃詩淇)煮沸甘甜三江水,共品千年六堡茶。11月3日,主題為「廣西六堡 香飄世界」的2020年第二屆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如期啟幕,八方茶友齊聚南湖之濱,共同感受大自然饋贈於六堡茶的香型魅力,講述六堡茶的神奇故事,厚植中國茶文化廣袤深厚的沃野。
  • 共品千年六堡茶丨2020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開幕
    11月3日,2020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開幕。本屆鬥茶大會以"廣西六堡·香飄世界"為主題,以茶為媒促進文化交流,推動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據悉,本屆鬥茶大會為期三天,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梧州市政府等10個單位聯合主辦。
  • 鬥茶!2020年第二屆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開幕
    茶王爭霸賽,專家正在品鑑參賽茶品。記者 鄒財麟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3日訊(記者 黃詩淇)煮沸甘甜三江水,共品千年六堡茶。11月3日,主題為「廣西六堡 香飄世界」的2020年第二屆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如期啟幕,八方茶友齊聚南湖之濱,共同感受大自然饋贈於六堡茶的香型魅力,講述六堡茶的神奇故事,厚植中國茶文化廣袤深厚的沃野。
  • 看茶籽化石、鬥制茶工藝、展黔茶風採!2020年貴州春季鬥茶大賽系列...
    平塘縣茶園  由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辦,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貴州廣播電視臺、多彩貴州網、貴州省茶葉協會、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承辦的2020年貴州春季鬥茶大賽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將於2020年
  • 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賽開幕,289個茶樣大比拼,速來圍觀
    煮沸甘甜三江水,共品千年六堡茶。11月3日,主題為「廣西六堡 香飄世界」的2020年第二屆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如期啟幕,八方茶友齊聚南湖之濱,共同感受大自然饋贈於六堡茶的香型魅力,共同講述六堡茶的神奇故事,共同厚植中國茶文化廣袤深厚的沃野。
  • 廣友茶城成功舉辦鬥茶大賽「熱身」茶博會
    時報訊 (記者祝田園)9月24日上午,「十藝濟南泉韻茶香」廣友茶城鬥茶大賽在濟南廣友茶城舉辦。此次活動為「十藝濟南」系列展示活動之一,也為10月21日開幕的第三屆中國·濟南(槐蔭)茶文化博覽會進行前期預熱。  鬥茶類別共分白茶、普洱、綠茶三大類。通過初賽,三大茶類中挑選出30個茶樣進入複賽現場審評環節。按白茶組、普洱茶組及綠茶組進行分類,分組鬥茶。  此次活動的評委是山東農業大學茶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張麗霞、山東省茶文化協會會長侯國雲、省茶文化協會副會長宗偉等茶界知名專家。
  • 作為嗜茶者不可不可曉得這五個天下第一泉
    茶有各種茶,水也有各種水,好水出好茶。水的質量好壞影響著茶湯的口感。「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宋代大興「鬥茶」之風,人們強調茶湯以白為貴,以清淨為重,對水要求質需:清、輕、活,水味甘。根據相關資料書籍顯示,在對水質需清,水性要輕、水品要活、水味要甘為準則對諸多泉水深入研究和品評,多次比較鑑定後,有「天下第一泉」美稱有五處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