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召開2020年度媒體座談會暨《建康實錄》新書發布會。會上,南京市方志辦主任姜巧玲介紹2020年南京方志辦工作情況,並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共同發布推介最新點校出版的《建康實錄》。
南京市市方志辦主任姜巧玲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共同發布推介最新點校出版的《建康實錄》
《建康實錄》成書於公元780年前後,撰著者為許嵩,是記述在建康(南京)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史事的專書,記述了六朝各代興廢、君臣行事,尤其注重六朝遺蹟的記載,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建康史地資料,對於研究六朝歷史及南京地區歷史地理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但該書所徵引的諸多文獻現已不存,因此尤顯珍貴,被業內人士視作南京地區最古方志。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現場解讀《建康實錄》
「多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在新街口明瓦廊北口與石鼓路交界處進行了考古發掘,結果是『什麼都沒有,就是些淤泥』。但基於對《建康實錄》相關記載的分析,我認為淤泥也是史料。」會上張學鋒教授舉了多個類似的考古事例,說明對重要歷史文獻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對考古遺存性質的判斷。他從《建康實錄》的作品影響、作者生平考證、撰書目的、文獻價值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對點校工作進行了說明,對全書簡要進行了解讀。
2019年12月,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建康實錄》線裝典藏版,全書共20卷,分8冊、41.2萬字。此次點校出版是在此前的點校本基礎上,訂正錯誤後,分別由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學鋒和南京師範大學講師、歷史學博士陸帥整理完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完善的讀本,為更好地繼承、研究、傳播南京歷史文化助力。
南京市方志館閱覽室收藏的《中央日報》
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要承擔全市地方志編纂的政策規定及規劃制訂和實施,組織編纂南京市志、南京年鑑、南京通史,搜集、保存、收藏、整理地方志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綜合開發利用地情資料,指導和協調各區、各系統、各部門專業志書、年鑑的編修、續修,組織實施評審、驗收各類志稿,著力發揮地方志記錄歷史、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服務發展的作用。其下屬的南京市方志館承擔展陳館、閱覽室的日常管理和對外開放工作。
南京市方志館閱覽室收藏的《中央日報》
其中南京市方志館閱覽室有過萬冊的文獻史料,主要以抗戰史、民國史、明清史珍貴典籍居多,是南京市唯一對市開放的館藏閱覽室。「市民只要帶著身份證登記一下,就可以進館查閱豐富的館藏史料。」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湯林平說,這裡也是學生探索和學習南京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好去處。(湯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