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志辦發布《建康實錄》點校本 譜寫「美麗古都」時代篇章

2020-12-21 新華網江蘇頻道

  1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召開2020年度媒體座談會暨《建康實錄》新書發布會。會上,南京市方志辦主任姜巧玲介紹2020年南京方志辦工作情況,並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共同發布推介最新點校出版的《建康實錄》。

南京市市方志辦主任姜巧玲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共同發布推介最新點校出版的《建康實錄》

  《建康實錄》成書於公元780年前後,撰著者為許嵩,是記述在建康(南京)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史事的專書,記述了六朝各代興廢、君臣行事,尤其注重六朝遺蹟的記載,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建康史地資料,對於研究六朝歷史及南京地區歷史地理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但該書所徵引的諸多文獻現已不存,因此尤顯珍貴,被業內人士視作南京地區最古方志。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學鋒教授現場解讀《建康實錄》

  「多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在新街口明瓦廊北口與石鼓路交界處進行了考古發掘,結果是『什麼都沒有,就是些淤泥』。但基於對《建康實錄》相關記載的分析,我認為淤泥也是史料。」會上張學鋒教授舉了多個類似的考古事例,說明對重要歷史文獻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對考古遺存性質的判斷。他從《建康實錄》的作品影響、作者生平考證、撰書目的、文獻價值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對點校工作進行了說明,對全書簡要進行了解讀。

  2019年12月,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建康實錄》線裝典藏版,全書共20卷,分8冊、41.2萬字。此次點校出版是在此前的點校本基礎上,訂正錯誤後,分別由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學鋒和南京師範大學講師、歷史學博士陸帥整理完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完善的讀本,為更好地繼承、研究、傳播南京歷史文化助力。

南京市方志館閱覽室收藏的《中央日報》

  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要承擔全市地方志編纂的政策規定及規劃制訂和實施,組織編纂南京市志、南京年鑑、南京通史,搜集、保存、收藏、整理地方志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綜合開發利用地情資料,指導和協調各區、各系統、各部門專業志書、年鑑的編修、續修,組織實施評審、驗收各類志稿,著力發揮地方志記錄歷史、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服務發展的作用。其下屬的南京市方志館承擔展陳館、閱覽室的日常管理和對外開放工作。

南京市方志館閱覽室收藏的《中央日報》

  其中南京市方志館閱覽室有過萬冊的文獻史料,主要以抗戰史、民國史、明清史珍貴典籍居多,是南京市唯一對市開放的館藏閱覽室。「市民只要帶著身份證登記一下,就可以進館查閱豐富的館藏史料。」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湯林平說,這裡也是學生探索和學習南京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好去處。(湯林平)

相關焦點

  • 南京方志辦發布《建康實錄》點校本
    1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召開2020年度媒體座談會暨《建康實錄》新書發布會。記者了解到,《建康實錄》是記述在建康(南京)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史事的專著,為南京地區較早的地方名志。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京方志辦發布 《建康實錄》點校本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毛慶 餘夢嬌)1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召開2020年度媒體座談會暨《建康實錄》新書發布會。記者了解到,《建康實錄》是記述在建康(南京)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史事的專著,為南京地區較早的地方名志。
  • 省方志辦與南京高職校籤約共建
    近日,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與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共建籤約儀式在高職校舉行。接下來,雙方將在地方志學科建設、理論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據悉,南京高職校是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合作的首家職業院校。
  • 時隔1200多年,這部「南京地區最古方志」再次出版了
    交匯點訊 從「建康」,到「南京」,六朝時期的南京地區還有哪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故事?一部成書於唐朝中期、距今1200多年的《建康實錄》可以提供豐富的答案。1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召開2020年度媒體座談會,對最新點校出版的《南京傳世名著·建康實錄》進行了重點發布推介。
  • 南京「文學之都經典文庫」(第一輯)發布
    「文學之都經典文庫」(第一輯)於2020年6月正式出版,包括了《詩國南京》《建康實錄》《隨園詩話》《笠翁對韻·閒情偶寄》四部作品,多角度展示了南京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如南宋詩人翁泳「腳底江南第一州,臺城北上小淹留」,豐富了南京「江南第一州」的意象;朱元璋的《江流賦》「此江遙納千流,總兼三臺之職;遠尊大海,位有宰相之權……《建康實錄》二十卷,唐人許嵩撰。這是一部記載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歷史的史籍,因六朝皆定都建康(孫吳稱建業),故以為名。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書寫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南京篇章」
    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凸顯南京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更是南京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著力點,讓社會文明程度高成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鮮明氣質的生動實踐。   高位謀劃,以核心價值觀凝神鑄魂   精神文明建設,最根本的是核心價值觀建設。
  • 南京:勇立潮頭譜寫時代新篇
    南京這座美麗古都,正以環抱大江之姿、乘風破浪之勢,邁步新時代。12月26日召開的南京市委全會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首位擔當,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 公認的十大古都及順序: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安陽等。
    明代,陳建在《建都論》中將長安(今西安)、洛陽、汴(今開封)和燕(今北京)並稱為「古今天下大都會有四」;明末,顧炎武在《歷代帝王宅京記》中將關中(今西安)、洛陽、建康(今南京)和開封並稱為「四大古都」。大古都譚其驤曾說:「古都有不同的等級,不能硬湊數。
  • 南京城市考古講壇|張學鋒:倭國使所見南朝都城——建康
    2020年8月26日下午,南京大學考古文物系張學鋒教授應邀參加我院南京城市考古講壇,帶來了題為《倭國使所見南朝都城——建康》的主題講座。建康與倭國02. 三國孫吳都城——建業(六朝古都的開始)03. 東晉都城建康——江南的中世紀都城04.
  • 牢記囑託勇擔使命 書寫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南京篇章」
    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凸顯南京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更是南京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著力點,讓社會文明程度高成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鮮明氣質的生動實踐。 高位謀劃,以核心價值觀凝神鑄魂 精神文明建設,最根本的是核心價值觀建設。
  • 來南京鼓樓,看「美麗古都」新註腳
    所有的變化,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關鍵詞:全域美麗。這是「省會客廳」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更高追求,也是「首善之區」不斷審視自身的積極求索。當新時代的城市氣質正被重新定義,當「美麗古都」成為南京更高的發展願景,當千百萬南京人對於美好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嚮往,身為中心城區的鼓樓,要給歷史、給未來留下怎樣的一方土地?
  • 《中國古都五書》即將發布 記錄古都滄桑變遷
    《中國古都五書》即將發布 記錄古都滄桑變遷 今年古建築項目普及的主題是「中國古都五書」,新書即將於10月20日發布。本次五書從建築和城市的角度記錄了古都北京、洛陽、西安、南京、開封與杭州的滄桑變遷,為大眾了解中國古建築和古代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認知途徑。  建築是美的,易碎的。人類學家史特勞斯說「我們的城市都是經過幾百年時間積澱下來的,我們沉浸在裡面。」
  • 什麼是美麗古都?美麗繁榮大都市?
    在南京呆久了,免不了會被問及一個問題——南京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美麗繁榮大都市?還是有一群穩中帶甩的南京人?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南京。而孫權則聽了諸葛亮的建議,把國都搬到了秣陵,並改名建業,南京第一次成為了國都。如今的新街口地區,則是孫權的辦公點及寢室,也是東吳名將指點江山之處。
  • 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六朝古都南京
    六朝古都南京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遊、瀕江近海,位於江蘇省西南部。古稱金陵、建康,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劉煥解讀八大古都2——六朝古都南京是如何浴火重生的?
    眾所周知,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其他古都相比,南京至今仍然是江蘇省的省會,比洛陽、開封、安陽和大同政治地位高,若論經濟的話,南京雖然比不上北京,但遠超西安,和杭州不相上下。如此說來,南京在八大古都中尚屬翹楚。既然如此,南京的「浴火重生」談何而來呢?
  • (南京)中國七大歷史古都之十朝古都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在古代南京歷經(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東吳黃龍元年
  • 南京:中國唯一跨越江南江北的古都
    這一發展歷程,正是由偏居江南的「金陵文化」發展為大一統的「南京文化」的歷程;是由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時代」發展為跨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的歷程;是由江南的地方性城市、地區性政權都城發展為大一統王朝首都的歷程;是由江南城市發展為跨越江南、江北的城市,而且是我國唯一跨越江南和江北的古都的歷程;是由農業文明社會轉型發展為工業文明社會和生態文明社會的歷程。
  • 「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如何相得益彰?
    賴澤華表示,近年來,南京以「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為發展願景,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打造了新時代特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中山和南京都鐫刻了孫中山先生的博愛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奮鬥基因,又各具嶺南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獨特氣質。希望兩市在承擔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重大職責中同向而行,不斷加強創新驅動、科教發展、文旅振興、城市管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尋夢南京,六朝古都的記憶
    |尋夢南京,找尋六朝古都裡的記憶你有沒有嘗試這樣去了解一個城市?走進它,感受它的文化氛圍;追尋它,感受它不一樣的地方;回味它,感受它歷史的醇厚。那麼,小編今日帶你走進的是「六朝古都」南京。感受朱自清先生筆下「販夫走卒皆有六朝煙水氣。」的南京那醇厚的歷史。
  • 非遺南京:六朝古都的精緻與奢華——南京金箔
    南京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南京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之稱。 南京金箔南京金箔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發源於南京棲霞區龍潭花園一帶,那裡曾是明朝製作真金線的官營作坊。如今南京的金箔產量佔了全國金箔產量的70%,全世界金箔產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