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找準歷史方位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關係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思想、發展方略的根本性問題。96年來,我們黨的一切重大勝利和發展,前提都離不開正確認識和把握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方位不清,則方向不明。只有準確把握歷史方位,推進發展的方向才會正確,路徑才會清晰,方略才會科學,行動才會堅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的歷史定位,做到了既承前啟後又繼往開來,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發展階段,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全方位的、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的、根本性變革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定位的現實依據
對歷史方位的判斷需要現實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現實依據就是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開創性成就和根本性變革。
1.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舉旗定向、謀篇布局、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天宮飛天、可上九天攬月,蛟龍深海探測、可下五洋捉鱉,實施精準脫貧、6000多萬群眾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向現代化,以頑強意志品質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全面二孩放開了,綠水青山回來了,社會保障健全了,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減少了,幹群關係改善了,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了等等。正如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說,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2.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站起來」是指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讓中華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富起來」是指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找到了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階段,中國人民走上幸福之路;「強起來」是指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在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環境保護等領域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
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揭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路徑。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在新時代,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
3.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20世紀,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現實。但由於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沒有解決好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發展社會主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社會主義曲折前行,甚至遭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重大挫折。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正確的方向、正確的道路闊步前進。社會主義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有序、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文明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現代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行穩致遠,「歷史終結論」「中國崩潰論」徹底破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闢了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當代中國正經歷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理論和實踐創新。
當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發展陷入瓶頸,有些甚至陷入現代化陷阱,紛紛尋找出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涵著中華優秀文明歷史邏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現代文明發展邏輯,是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斷探索形成的,是被實踐證明成功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探索現代化建設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為解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面臨的根本性與深層次矛盾、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等諸多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定位的時代標識
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並以此來確定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務,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改革開放以來,在正確認識基本國情的基礎上,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明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看似範圍擴大了,實則對問題的把握更為精準。這一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體現了對改革開放近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歷史性成就和根本性變革的準確把握,更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精準定位。
1.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期待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期盼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例如,過去老百姓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現在是希望吃得更健康、更營養,穿得更時尚、更有品位,還希望更多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更願意為推進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貢獻力量,也更加看重社會和諧、環境優美和身心健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
2.正確認識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習近平說,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發展進程存在的突出問題的精準把握。我國經濟總量雖穩居世界第二,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要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3.準確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正確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正確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習近平說:「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一重大判斷需要我們既要準確把握主要矛盾發生了新變化,又要深刻認識兩個「沒有變」,把兩者辯證統一起來,牢牢把握和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更好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的歷史定位的思想旗幟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是一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黨肩負著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重任。歷史方位的變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思想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定位的思想旗幟。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體現鮮明的繼承性、時代性、創新性,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2.八個「明確」清晰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框架結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明了八個「明確」。這八個「明確」分別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主要矛盾、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深刻回答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八個「明確」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3.基本方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行動綱領
科學的理論只有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才能發揮作用。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需要在各項工作中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從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等14個方面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具體謀劃,涵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建、安全、外交、軍隊等各個方面,回答了我們要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方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方位具備了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戰略安排設定是否科學,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得失成敗。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們分兩個階段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國情和世界大勢的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
1.提前實現基本現代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的高度自信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三步走」戰略,第三步目標就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經過近40年的改革創新,我們黨有信心有能力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提前15年,並且充滿自信地提出了新的2050年目標,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新的2050年目標將使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現代化的目標也是不斷發展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現代化建設目標的提法和表述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時代的不同而不盡相同。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新的動員,體現了我們黨對我國所處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認識越來越全面。
3.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艱苦努力,用實幹託起未來。習近平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建設偉大工程,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必須推進偉大事業,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