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文玩的今天,玩金剛菩提的玩家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無論新手老手,對金剛菩提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數認為,密度大,皮質好,無陰皮,相似度高,就是精品甚至是極品金剛了。其實也沒錯,這些都是判斷一串金剛菩提是否值得盤玩收藏的要素之一,但是,如果說到盤玩,那就要涉及到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油性「。一般油性大的金剛,變化和瓷化都比較快,有些人說,跟朋友一起玩的金剛,為什麼他的總感覺比自己的顏色正,比自己的溫潤鮮亮,其實這就是」油性「在做怪。
大家都想自己的金剛完美,有很好的包漿和玉化,那麼在挑選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金剛的密度和油性,只有密度和油性好了,配合著合理的盤玩,金剛才會更好的包漿。那麼,密度和油性與金剛的完美化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金剛的密度】
學過初中物理的玩家都知道,所謂的物體的密度就是在單位體積內物質的質量叫做密度,同樣,對於金剛來說,一顆相同大小的珠子,硬度越高,質量越重,證明這顆珠子的密度越大,也就是說這顆金剛的纖維越緊緻細密。金剛的密度決定性條件有很多,比如成熟期,生長的環境,氣候,採摘後的存儲時間和存儲環境等,都會對密度有影響的。
那麼,判斷金剛菩提的密度是否大,一般都會用沉水法,就是把金剛放在水中,能沉入水底的,密度就是比較不錯的,當然,也會有極品的,就是在飽和的鹽水中,還能秒沉的,就是密度極大的,極品金剛。但是,一般在購買金剛菩提的時候,無法用沉水法測試,那怎麼辦呢,那我們只能靠經驗,來掂重量,比較打手的金剛,說明密度比較大,越打手,密度越大。
【金剛的油性】
玩玉石,玩籽料的玩家都知道,油性這個詞最早是用來說明籽料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流傳和引用,油性已經普遍於木質文玩,以及石質文玩界。 因為有的木材在燃燒的時候,會分泌出一種油脂性的物質,所以,油性也可以用在木質文玩上。
而所說的金剛菩提的油性,其實並不是金剛菩提中可以分泌出油性物質,而是,硬度大,密度高的金剛,在經過長時間的盤玩之後,會有玻璃或者螢光的質感,感覺像表面有一層油脂一樣,這才是說得金剛的油性。
做一個簡單的測試,把手放在玻璃或者鏡子上看是否會留下指紋,會吧,這就對了,密度越高的東西,越容易留下印子,是因為它的密度高,會把一切外來的,不屬於他的分子系的東西擋在外面,就形成了印子。而金剛所謂的出油,其實就是因為,金剛的硬度高,密度大,我們在盤玩的時候,手上的汗液和油脂無法滲入到金剛的內裡,就會附著在表面,長時間形成包漿後,就會類似於包裹了一層油脂。
【密度和油性的關係與鑑別】
對於菩提這類文玩,油性對應的就是密度,油性越好,密度就一定越好,但是,反之則行不通,就是密度高的,油性不一定好。油性決定了一串金剛是否可以快速的包漿,快速的玉化。
如果說金剛的密度好,那麼經過盤玩之後,表面會有油脂類似的光澤,時間再長一點之後,會玉化,兩顆金剛撞擊在一起,會有玉器撞擊的聲音。所以,鑑定金剛的油性好不好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棉質的毛巾或者其它棉質布料,用力的蹭表面,如果能顯示出閃光的感覺,那麼說明油性不錯,如果說密度低或者陰皮,糠籽,是不會有光澤顯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