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小丑去外面晃了幾天。
剛好,把《黑豹》給看了。
今年上半年,漫威動作不小,平均2個月就有一部電影上映:
2月《黑豹》,4月《復聯3》,6月《蟻人2》。
打頭陣的《黑豹》,看看這款宣傳海報怎麼說的:
復仇者聯盟終極戰前,最強王者登場。
不管是不是最強王者,但黑豹的實力絕對不一般:
身份,非洲瓦坎達(虛構國家)國王。
在外界看來,瓦坎達是個落後封閉的第三世界國家。
但實際上,這是瓦坎達刻意給世人看的幌子。
瓦坎達封閉自我的原因是:
這個國家太有錢了,科技太發達了。
而做為國王的黑豹,甚至比鋼鐵俠還有錢。
畢竟,鋼鐵俠只不過富可敵國,黑豹是直接擁有一個大國。
看看這個為了怕招來麻煩,不想炫富炫酷的國家是啥樣的:
--空中縱橫交錯的懸浮交通網
可由人遠程操控的高科技武器(這事,之前的漫威電影中,好像只出現在《銀河護衛隊2》的外太空):
而這些科技的資源,源於一個外太空隕落的隕石。
這隕石,為瓦坎達帶來大量稀有稀有金屬吸音鋼(Vibranium)。
這資源牛逼到什麼程度?
黑豹用這個材料做成的戰衣,可以實現輕便的換裝功能。
通過聲控,可以自動為黑豹穿鞋。
那鞋,讓黑豹可以走路無聲,可以在傾斜的建築物外立面上自如行走。
而一旦對手往黑豹身上執行攻擊,那攻擊力道還會被戰衣吸收。
然後,這力道,黑豹還能直接釋放到對手身上。
這一招,當年美隊也用過:
用盾牌蓋住這顆炸彈,炸彈爆炸,盾牌完好無損。
想起來了嗎?
美隊的盾牌,就是用瓦坎達的吸音鋼做的。
僅是一點點材料,就能讓美隊縱橫天下,更何況黑豹擁有無窮無盡的吸音鋼呢?
這麼屌的《黑豹》,開畫以來,票房成績很好。
不算還沒上映的中國大陸,10天已經累積4億美元票房,連續霸佔冠軍寶座。
從數據來看,爛番茄網也很給面子:
迄今,《黑豹》的新鮮度是漫威電影中最高的:97%。
但是,依然是數據,您還可以發現:
與新鮮度形成對比的是,觀眾評分那欄,《黑豹》的得分卻是前五中最低的79%。
而五部裡面,排第四的都有88%。
再看IMDB,如今已經掉到7.9,豆瓣上,看過的網友打的更低:7分。
而這回,這個7分和小丑心中的評分大概一致。
引用小丑另一位看過本片的朋友的話來說就是:
這漫威迄今第一的名號,誇張了。
我們先來說說黑豹的正確性。
我們都知道,很多漫畫角色的誕生,和時代有關。
例如DC的《神奇女俠》誕生於女性地位不高的時代;
超人誕生的1938年,美國犯罪率居高不下,新的一波經濟危機仍未過去,戰爭的威脅迫在眉睫。
超人這個代表美國強大力量的英雄,則給予人們希望,慰藉心靈。
漫威的美國隊長誕生的1941年3月,距離珍珠港事件還有9個月。
那時候,二戰在歐亞打得如火如荼,美國儘管還未參戰,但國內反法西斯的呼聲越來越高。
於是,這位代表美國精神的美國隊長,就在創刊號的封面狠揍了希特勒,並成為二戰英雄。
至於《黑豹》,誕生之日是1966年。
那時候的美國,黑人運動正在進行著。
那一年,離黑人運動的精神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還有2年。
咱再看這事:
那一年,美國還出現了一個活躍的黑人左翼激進政黨:黑豹黨。
由斯坦·李老爺子(編輯)以及漫畫家傑克·科比聯手創造的黑豹,在漫畫史上的另一個意義是:
是第一位在主流美國漫畫公司登場的非諷刺黑人超級英雄。
如果結合當時的美國社會背景來看,說是投機的蹭熱點也好,說是漫畫界發聲也好,小丑相信,或多或少都受到這些背景的影響。
再來看黑豹在漫威電影的初登場:《美國隊長3》。
雖然我不怎麼喜歡美隊3,但黑豹這個角色在其中的初登場,雖然是支線人物,戲份不多,但人物塑造卻立體豐滿。
不同於戰爭機器這種二線英雄黑人角色,黑豹的氣場在其中,卻是可以匹敵美隊,鋼鐵俠這種一線正角的。
他沒有鋼鐵俠的臭屁,更多的是沉穩以及國王身上的領袖氣度。
父親在聯合國大會被殺,他一句:
我會親自殺了他們(殺父仇人)。
當美隊追逐著巴基的時候,突然加入戰團的黑豹,打得兩人是一臉懵逼。
殺父之仇,不可不報,只是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報。
打起來,那格鬥技能也是高強。
事實上,黑豹在漫畫中擅長追蹤並精通各種形式格鬥,還獨創了一種結合雜技和模仿動物動作的武術形式。
雖然打起來殺氣十足,但行事卻很低調的。
最後鋼鐵俠和美隊的決戰中,鋼鐵俠單刀赴會的時候,空中雲層下,沉默的黑豹駕駛著飛機悄悄尾隨。
可當找到真正的殺父仇人之時,黑豹思考問題的方式,卻又更上一層:
可殺你,但我不殺。
仇恨吞噬了你,也吞噬了他們,我不能再讓它吞噬我了。
而在《美隊3》的片尾彩蛋中,黑豹把巴基帶到了瓦坎達。
在黑豹對美隊的那句霸氣的話中,非洲瓦坎達共和國則露出了真容:
美隊:「你知道如果他們發現了,一定會來(這裡)找他。」
黑豹:「讓他們試試。」
這次的單行本《黑豹》,劇情不僅承接這個彩蛋,而且它還是《復仇者聯盟3》的前奏。
(在《復聯3》的預告片中,我們就可看到在瓦坎達發生的大戰)。
可儘管黑豹身上有如此如此的故事,再回到這部《黑豹》,小丑還是要建議您降低期待值先。
小丑不認為它是爛片,但它也沒讓我感覺是漫威迄今第一。
至少,它進不了我的漫威前五。
先說好的。
《黑豹》有著與以往的漫威有所不同的亮點。
除了人物本身的設定,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呈現了非洲文化。
例如,片中說道人類起源於非洲。
而在學術上,確實有一說是人類起源於非洲。
現在於衣索比亞,還有一個古人類骨架化石標本,名為LUCY,這個被判斷為生活於320萬年前的骨架,則為古人類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科學證據。
片中,王族之間的王位之爭,通過帶上動物面具的對打來解決。
這點,又和現實中的非洲有所對應。
黑豹廟堂上,有一名大嘴族成員。
非洲,現在依然有著這樣的人。
在一個虛構的高度發達的非洲國家,還保留著一些原始的傳統。
兩者間的結合,卻不違和,這點讓我感覺很新鮮。
其次,還有一個主題是: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放到蜘蛛俠身上,那是一個人。
但放到黑豹身上,則是一個國家。
既然,國家有這樣的能力,是否還要保持閉塞狀態?
為什麼不站出來,成為世界大格局中的重要角色?
自足與兼濟天下的矛盾立點,也是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
但可惜的是,這些大格局的內容,在片中越縮越小。
尤其是後半部,套路化的劇情發展,則讓小丑覺得本片開始呈現疲軟狀態。
故事轉移到這個王位繼承人如何坐實王位的過程。
所以,不劇透,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沒啥好透的。
因為,逐漸走向套路化的劇情,您看著看著就一定能猜到劇情走向。
在我心裡,最好的一部漫威,依然是《鋼鐵俠1》。
這個還真有點天時因素。
雖然當時漫威打的是一張冒險的牌,但當時用這個反套路的英雄的開場,卻讓第一個吃螃蟹的漫威吃到蟹膏。
只是,隨著一部部漫威的套路化,當初的經驗也已經消磨很多了。
畢竟,漫畫那麼大的體系,迄今十幾部電影,確實也很難塞進去。
就如《美隊3》的那場內戰,本來是英雄間因為管制條約導致的戰爭。
最終美隊因不願繼續造成破壞,從而投降,卻死於槍手之下。
但這麼慘烈的一場英雄之戰,到了電影中,管制條約引起的矛盾到後半段則被扭成了一個陰謀論。
反正,再怎麼套路化的重複,漫威這十年卻是真正打下了一個宇宙。
各種用慣的商業因素,至少如今通過市場驗證,卻還依然行之有效。
漫威早已是一個品牌。
好不好看,很多觀眾總是會習慣性地去看了再說。
雖然很多觀眾審美疲勞,但漫威電影的吸金力卻遠未疲勞。
《黑豹》,相信很多朋友也一定應該會去看。
最後,再給您一個建議:
有條件的話,儘可能選擇2D吧。
因為,夜戲還是不少,而且滿屏都是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