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南拓」打造創新產業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成都頭雁「南拓」 繪就「十四五」規劃的絢麗底色

隨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0%,中國開始邁入城市化社會,哪些城市會成為這個新時代的「佼佼者」?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劃重點,都市圈。儘管中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都市圈、城市群時代,但客觀地說,一座城市強大到可以向外輻射溢出,仍是區域中心城市都需要解答的課題。

在都市圈時代,將會出現哪些深度參與國際國內「雙循環」,支撐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點城市」?這些城市又將會呈現出哪些新的發展態勢?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都市圈時代 順勢而為

從全球發展歷程來看,都市圈城市群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從大到強的支撐。紐約大都市帶、東京城市圈、倫敦城市群等都在國際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我國也高度重視推動城市群的發展。「十四五」期間,將是中國正式從農業社會走向城市社會的關鍵過渡時期。有關「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解讀文章中表示,要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

在都市圈建設的過程中,中國需要建設更多的「支點城市」。

所謂的「支點城市」,既是強化打造中國參與國際競爭、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程當中的戰略支點,也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產業和人口在空間上再布局,向優勢區域集中後,從而走向進一步擴散和輻射周邊的關鍵支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疑是最特別的那個,也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單獨提及。 它並不是都市圈的概念,而是更多強調了經濟和產業合作,而「都市圈」的改革,則是涵蓋著產業、人口和行政管理體制機制的多個領域的全新嘗試。

以成都和重慶為代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認為是西部經濟腹地和戰略後方,以全國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6.9%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6.3%的經濟總量。一些觀點表示,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先後上升成為國家戰略之後,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應該形成帶動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

作為雙核之一的成都,其都市圈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形態和發展重心,都成為塑造中國經濟「第四極」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成都「南拓」打造創新產業

「第四極」中,成都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全國都市圈擴張潛力報告》,成都是典型的省域內首位度極高的擴張性都市圈,未來向外實現空間和人口擴張的動力十足。

所謂擴張型都市圈,其中心城市以發展較快、首位度較高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為主,其中既有成都、武漢這種高首位度的省會城市,也有南京、杭州這樣首位度相對較低的城市。這些都市圈的最大共同特徵是中心城市發展較快,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的同時,已發展到「外溢階段」,周邊空間毗鄰、交通條件較佳的區域,開始成為承接第一輪產業和人口外溢的主要板塊。

成都是四川省當之無愧的「單核」城市,區位首位度超過35%,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2019年,成都市GDP總量超過17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658.1萬人,同樣大幅增加了25.1萬人,而常住人口人均GDP則達到了10.3386萬元。

當前,成都正在推動「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結構優化方向。根據規劃要求,「南拓」就是要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化空間結構,完善管理體制,建成行政政務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基地。成為成都在產業結構上實現創新驅動的發展引擎,也是成都參與國際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抓手。

以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為例,成都曾提出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戰略規劃,其目標是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學城,5G、人工智慧、電子信息等數字經濟產業加速聚集,為2022年將成都打造成為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研發製造基地、世界軟體名城發揮「頭雁效應」。

今年以來,成都科學城已陸續啟動西南交大、中科院光電所等6個項目,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空間天文、軌道交通等領域,主要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加上已建成的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及各類下設院所等40個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在整個科學城區域,「環科研院所經濟」已經蔚為壯觀。

也正是憑藉優秀的產業發展定位與超前規劃,成都科學城吸引了天府芯城的落戶,天府芯城總用地面積約2022畝、投資額約500億元,項目同樣規劃有高科技產業和研究院,建成後,將對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從研發源頭上形成強勢引領。

據不完全預測,整個天府芯城建成後,從事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工作的員工將超過10萬人,加上其他入駐企業、配套商業等,活躍人口可能達到30萬以上。

可以預見,成都的未來,與成都科學城的發展密不可分,而成都科學城的前進,離不開天府芯城這座「智慧之城」的推動。

 「人城產」融合實現組團式發展

發展脈絡已經清晰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則成為了下一步的焦點。

一些觀點認為,過去的城市規劃,受上世紀30年代《雅典憲章》的影響較大,普遍採用大功能板塊分區概念,這些分區往往是單一職能。前四十年大量的新城新區,比如說最早的工業園區到後來的高科技園區,都是以產業為核心。

而出於改善生活目的興建的大型集中性生活組團,也是單一職能。這導致我國在城市擴張當中,城市內部長距離交通超負荷。當城市擴展到足夠的尺寸和規模時,其長距離交通就難以組織,通常表現為交通擁堵、通勤距離過長、公共服務供需失衡等城市病問題。

而隨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我國城市建設的標杆項目開始落地,「組團式」發展開始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主導理念。

什麼是「組團化」發展,其核心是圍繞核心城區,構成大都市圈的每個組團,都是功能齊全的混合型布局,居民絕大部分日常的生產生活職能的組織和交通聯繫,都可以在組團內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都市圈解決,從而將跨組團、長距離的通勤量大幅度下降,減輕城市交通壓力。同時,跨組團的長距離通勤,將以地面公共運輸和軌道交通為主,城市的個人機動化強度會大幅度下降。

作為南拓「棋眼」之地的天府新區,成為了成都嘗試組團式發展的主戰場。

同樣以成都科學城為例,按照規劃,成都科學城以「科技中的公園」為願景,分布著4500畝興隆湖, 4500畝鹿溪河生態溼地、生機盎然的中央溼地公園等生態用地,同時布局了天府芯城、新金融中心、成都實驗小學天府小區、天府華西醫院等功能板塊,兼具生態、生產與生活智能。

佔據了科學城核心板塊的天府芯城,規劃有產業辦公集群、獨棟花園辦公、康養醫療、地標集群、綜合商業體、星級酒店、主題商業街、全齡教育、人才公寓和配套住宅等十大業態,為入駐企業及產業精英提供全面精細的服務,形成智慧服務產業平臺、智慧商業體系和智慧社區服務體系。

對於見慣了鋼筋水泥森林的成都人來說,生活在這裡,站在興隆湖畔,攬入來自萬畝生態溼地的清風,穿過中央溼地公園,拂醒鹿溪河濱的松鼠茂林,如此徜徉在人產城一體化的自然綠肺之間,這無疑是一種更加吸引人的自然舒適體驗。

此外,對於在天府芯城工作生活的人來說,就是將此前在老城區的工作生活分離的模式,轉換為工作生活融合的全新體驗。而這種模式,對於人才的駐留極有好處,也間接促進成都科學城,從開發區模式轉向都市化模式,從企業吸引勞動,轉向人才吸引企業。

以龍頭企業驅動產業、以產業匯聚人才、以人才激活城市,走上人產城融合之路的成都,將加速打造中國發展第四極的核心之城。

相關焦點

  • 培育現代化都市圈的基本戰略選擇
    前階段,國家頒布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我國將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同城化發展為方向,通過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等,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
  • 華夏幸福張書峰:創新開發性PPP模式建設產業新城 推動都市圈健康發展
    華夏幸福執行總裁張書峰先生以《創新開發性PPP模式建設產業新城 ,推動都市圈健康發展》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專門出臺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都市圈作為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形態。據統計,過去二十年,65%的新增城鎮人口流向了全國30個都市圈內,而這30個都市圈用4.5%的國土資源,集聚了全國將近一半的GDP,而且未來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還將主要湧現在這些都市圈內。
  • 打造綠色、健康、智慧新區域 蓮花山度假區奏響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
    在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中,蓮花山度假區明確了「西商東遊,南田北城」的空間發展格局,針對「東生態」的功能布局、「東部生態綠脈」城市空間結構等規劃,蓮花山度假區主動融入,將自身發展規劃統一到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戰略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生態優勢,在調研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了加快構建長春東部生態文旅產業隆起帶的規劃布局。
  • 深圳都市圈建設提速 強化「一核一帶一區」主引擎作用
    兩個月前,國家發改委公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多次「點名」廣州、深圳都市圈;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強化協同發展,高標準編制深圳現代化都市圈發展規劃;9月2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的《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六次提到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交通一體化也被明確提出。
  • 2020成都城市地理大發現:南拓版圖中的「黃金三角洲」
    作者: 地產全說在成都一路向南的強勁勢頭下,多個南拓方位上的高端居住板塊迅速崛起,從高度成熟的金融城、世紀城新會展、大源到逐漸成型的錦江生態帶、天府中央公園,天府新區正蓬勃發展,以「再造一個產業成都」為目標,建設一座國際化、現代化的新城,也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
  • 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都市圈中心,瀋陽憑什麼?(上)
    「6+1」——瀋陽現代化都市圈時至今日,瀋陽經濟區迎來升級,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與鐵嶺、瀋撫組成了全新的瀋陽現代化都市圈。為此,各地作了相應的部署:鞍山 —— 打造成為瀋陽現代化都市圈與遼寧沿海經濟帶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撫順 —— 深度融入以瀋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借力自貿試驗區政策優勢,建設新材料基地和裝備製造基地。
  • 地方「十四五」規劃建議陸續出臺:科技創新、都市圈建設、吸引人才...
    科技創新、都市圈建設,吸引人才等成為地方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科技創新中共十九大五中全會後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一圖看懂成都產業空間布局 各區市縣主導產業確定
    圖片來源: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日訊(記者 李春雨)今日,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會上印發了《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成都空間布局優化後的產業布局和主導產業定位。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優化思路,產業布局亦需要基於此進行重構,以推動產業差異化布局和集群化發展,增強產業聚集力、輻射力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產、城、人共興的城市形態。
  • 澤平宏觀: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0年10月,「十四五」規劃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 長春市寬城區努力譜寫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寬城篇章」
    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集聚大項目、做強大產業,培植核心競爭優勢,在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的跨越。加快汽車零部件、軌道客車配套、智能製造、光電信息等產業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建好智能製造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放大產業集聚效應,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大力發展在線經濟、直播經濟,推進光復路、黑水路、遠東等傳統批發零售企業「觸網升級」,打造現代服務業新高地。
  • 新啟航 謀新篇 成都「十四五」唱響成渝雙城記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以東進、南拓新區新城建設拓展高質量發展的增量空間,以北改、中優城市更新優化轉型升級的彈性空間,以西控綠色發展強化空間適配完善可持續發展的韌性空間,推動空間格局從大城市向大都市發展演進。推動形成「兩區一城」協同發展新格局。
  • 發揮場域建設效應 推進洛陽都市圈建設 ——訪洛陽規劃建築設計...
    「場域」這個新提法,蘊含著我們務實推進洛陽都市圈和現代化強市建設的新思路、新變化,明晰了抓實抓細洛陽都市圈建設的新路徑、新抓手。本報今起開設《營造場域強磁場發力洛陽都市圈》欄目,專訪部分專家學者和市直有關部門、縣(市)區負責人,就如何抓好場域載體這個「強磁場」、推進洛陽都市圈建設進行解讀。敬請關注。
  • 淨月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路:興建長春國際影都 打造都市圈新增長極
    「北城、南苑、中山水」「一山攜兩翼、三水潤淨蓮」……正在火熱建設中的長春國際影都,承載著長春市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的重任,更被寄予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新增長極的厚望。王路說,淨月高新區始終堅持以規劃引領唱「主角」,遵循「築巢、引鳳、聚人、興業」的總體發展思路,科學制定《長春國際影都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確定長春國際影都「北優、南躍、東接、西連」的空間發展戰略,「三環六放射」的交通體系,「三級」郊野休閒的綠道體系等。「淨月高新區將以三大產業集群為龍頭,發揮域內豐富的生態人文優勢,建設長春國際文旅創意城,形成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新增長極。」王路說。
  • 南京都市圈,迎「新成員」!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南京都市圈作為「以南京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共同探索建立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性平臺,已經走過20年的奮進歷程。2000年提出建設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構想2000年,江蘇省城市工作會議就提出了建設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構想。
  • 常州:融合聚力 在都市圈發展中尋求新突破
    南京都市圈的一大突出優勢是創新能力,南京是科教重鎮,原始創新能力較強。當前,創新已處 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溧陽、金壇加入南京都市圈,專家認為,接受南京創新輻射將 對溧陽、金壇高質量發展增強動力。
  • 【洛情頭條】市委書記李亞發表文章 談洛陽都市圈建設
    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建設洛陽都市圈、建設現代化強市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使發展成為創新是第一動力、協調是內生特點、綠色是普遍形態、開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的發展。
  • 「九圈」共建 奏響南京都市圈建設「協奏曲」
    會上,各成員籤署了《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框架協議》等13個合作協議,明確了更多合作事項和重大建設項目。揚州如何融入和對接南京都市圈?市委書記夏心旻在會上表示,揚州將進一步加強與都市圈各城市的互聯互動,積極主動辦好圈內的事,互學互鑑辦好自己的事。
  • 深圳市委全會部署「一核一帶一區」,三圈聯動共建「深圳都市圈」
    ■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高質量推動全市域一體化,高起點打造深圳都市圈,高站位實施「灣區通」工程,高標準融入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高起點打造深圳都市圈,高標準編制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強化深圳先行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優勢互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務共建共享。
  • 新疆分別在中北南布局都市圈城市帶城市群
    本報烏魯木齊12月9日訊 全媒體記者姚彤、王興瑞從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獲悉:「十四五」時期,新疆將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培育烏魯木齊都市圈,構建北疆城市帶,打造南疆城市群,形成規模適度、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
  • 系列利好加持,成都機會無限!四川省委省政府發文支持成都建設公園...
    同時,《意見》還繪出2035年的成都「藍圖」: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成為全國樣板,建成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國際門戶樞紐,全方位邁入現代化國際都市行列。高起點建設創新引領的活力城市支持成都探索實施頂尖人才「全權負責制」 爭創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活力城市」,必然經濟動能澎湃、創新活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