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德國的邊界多以河流山川為界?

2020-12-17 地圖帝

德國的邊界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多數邊界都是以自然形成的河流、山脈為界。這一點,倒有些像咱們國家的省界,很多也是以河流、山脈為界的。比如山西省,北以長城與內蒙古為界,東以太行山與河北省為界,南以黃河、王屋山等山以河南省為界,西以黃河與陝西省為界。再比如甘肅省與青海省以祁連山為界,四川省與陝西省以大巴山為界,四川省與西藏以金沙江為界。

德國面積是357376平方公裡。如果單論面積,德國比咱們國家的雲南省還小,雲南省面積39萬平方公裡。但是,歐洲除了巨無霸俄羅斯外,多是些面積不大的國家。除60.3萬平方公裡的烏克蘭(含克裡米亞),55.3萬平方公裡的法國(只算歐洲面積),50.59萬平方公裡的西班牙,44.9萬平方公裡的瑞典,31.2萬平方公裡的波蘭,30萬平方公裡的義大利,以及德國外,有的國家面積也就相當於咱們國家的一個地級市。所以,德國的鄰國比較多。德國的正北是丹麥,正東是波蘭,東南是捷克,正南是奧地利與瑞士,西南是法國、盧森堡,正西是比利時、荷蘭,九個鄰國。

德國正北面與丹麥的邊界,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並沒有依據大山大河劃界。德國的正東,是人稱「歐洲墊腳布」的波蘭,一向狂得沒邊。波蘭仗著遠隔萬裡的美國,向東怒懟東鄰俄羅斯,向西怒懟西鄰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之前,也就是1939年,德國東部的邊界,都快劃到了波蘭西部城市波茲南。包括現在波蘭西部的西裡西亞,都是德國地盤。但德國在二戰中慘敗,只能任人宰割。在蘇聯的作用下,德國與波蘭原來的邊界線,被大幅度向西推。最終,德國與波蘭的邊界線,以奧得河為界。而在兩國邊界的中部,奧得河單獨在波蘭境內了,但德、波還是以河劃界,這就是奧得河的支流——尼斯河。尼斯河一直流到捷克境內,德國與波蘭的邊界才到了盡頭。

接下來是德國與捷克的邊界。還是蘇德戰爭之前,在法國、英國臭名昭著的綏靖之下,德國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接壤的蘇臺德地區。當然,德國認為蘇臺德本就屬於德國,畢竟德國人佔多數。但當德國成了二戰戰敗國,不管有沒有理,蘇臺德都要回歸捷克斯洛伐克。這麼一來,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界,就以厄爾士山脈(克魯什內山脈)為界了。

需要說明的是,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界有一個大轉折,就是兩國邊界先是由東北向西南,然後再由西北向東南,形成了一個「《」型。東北——西南的邊界是厄爾士山脈,西北——東南的邊界則是捷克林山、波希米亞林山、舒馬瓦山。劃界非常簡單,山這邊是德國,山那邊是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和平分家,但斯洛伐克並不與德國接壤。所以,德國與捷克的邊界不變。

還要說一點,1945至1949年,德國也是一分為二的,東邊是東德,西邊是西德。有意思的是,東德與捷克斯洛伐克以厄爾士山脈為界,西德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界是捷克林、波希米亞林山、舒馬瓦山為界。

德國與捷克分別後,接下來就要面對奧地利了。世界上與德國最親近的國家,可能就是奧地利了。別的不說,奧地利人講的也是德語。另外,給德國帶來巨大災難的希特勒,其實是個奧地利人,當然,希特勒是奧地利籍的日耳曼人。這一點,就類似烏克蘭克裡米亞的俄族人與俄羅斯的關係。

德國與奧地利的邊界,可分為兩個部分,既「三水一山」。「三水」指的是多瑙河,多瑙河的支流因河、因河的支流薩爾察赫河。德國東南部與奧地利的邊界就是以水為界,略呈「M」型。在薩爾察赫河東岸,有奧地利的名城薩爾茨堡。奧地利的薩爾茨堡紅牛隊,實力不怎麼樣,名聲卻不小。

在薩爾茨堡以西,德、奧兩國就不再以水為界了。此時的德國與奧地利的邊界是東、西走向,邊界比較簡單,就約以雄偉的阿爾卑斯山北麓劃界了。再往西走,就是德國與瑞士的邊界了。德國與瑞士的邊界非常有特點,就是一條河做邊界,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萊茵河(包括德國、瑞士、奧地利三國交界的博登湖,也稱康斯坦茨湖)。德國與瑞士的邊界也是東、西走向,萊茵河在此由東向西流淌著,河北岸是德國,河南岸是瑞士。

瑞士西北部有一座城市名叫巴塞爾,位於瑞士、法國、德國三國交界處。大名鼎鼎的西甲巴塞隆納隊和巴塞爾有著天然的「血緣」聯繫。出了巴塞爾,萊茵河開始由南向北流,又成了德國與法國的天然邊界,非常省事。

圖-德國人,少不了啤酒

當萊茵河進入德國境內後,德國與法國東、西方向的邊界就不以自然地理為界了。這裡有法國的兩個著名地區:阿爾薩斯、洛林。著名課文《最後一課》,講的就是1871年普法戰爭後,法國被迫把這兩個地區割讓給德國。不過,一戰結束後,法國又收復了這裡。

接下來是德國與盧森堡的邊界。很簡單,德、盧邊界全由河界組成。南邊的是摩澤爾河,從西北向東南有一條不大的河流叫紹爾河,最終匯入摩澤爾河。紹爾河,就是德國與盧森堡的北部河界,摩澤爾河,是德國與盧森堡的南部河界。

德國與比利時的邊界倒沒有什麼自然形成的河流或山脈,但較短,只有167公裡。最後是德國與荷蘭的邊界,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兩國邊界沒有以河流為界。

圖-典型的德國人

總的來說,德國多數邊界都是以自然形成的河流、山脈為界,這是和長期的地緣與民族關係形成的。

相關焦點

  • 竟然把河流當「公海」使用,中朝邊界這些秘密你知道嗎?
    以圖們江和鴨綠江為界的中朝邊界顯得獨一無二,竟然不是按國際慣例以河流中心或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而是把界河當做兩國共享的「公海」,只有上岸了才算入境。曾經有個中國人在微博上激動地炫耀,說在邊境乘船進入了朝鮮「內河」因為兩邊都是朝鮮領土,其實他搞錯了,船仍在中朝邊境上,只是駛入了位於界河上的朝鮮島嶼和朝鮮陸地之間的河段而已,只要不上岸,不算進入朝鮮境內。
  • 從地名文化看古人對山川河流的自然崇拜
    本文就從自然地理方面出發,淺析那些河流山川地名背後的故事。大江大河河流對文明孕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類就是在江河邊開啟了農耕文明。中國早期王朝的頻繁遷都也不乏是因為逐水而聚。河流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水源、食物,更能提供防禦和運輸。有河流的地方,整個城市都會變得俊秀靈動起來。
  • 周振鶴:山川形便原則是促成地方割據的重要因素
    以山川為界劃分政區是各文明古國的通行原則山川形便的意思就是以天然山川作為行政區劃的邊界,使行政區劃與自然地理區劃相一致。山川形便的原則是最自然最直觀的原則。尤其在高山大川兩邊的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貌、氣候和土壤,形成不同類型的農業區,也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
  • 中國古代政區的邊界是怎麼劃分的?
    基於邊界這個要素,周先生又提出了中國古代的邊界劃分往往呈現「犬牙交錯」與「山川形便」兩種模式,它們往往是中央與地方相互博弈的結果。中國古代統治者在劃分政區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果以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為首要原則,就應該以自然山川與河流為邊界來劃分政區。
  • 萊茵河流經哪六個歐洲國家?
    但除了俄羅斯,歐洲多是面積小國,所以,較長的河流很容易就成了國際河流。比如,全長2850公裡的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國家,共流經10個國家,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僅臨河數百米),在烏克蘭匯入黑海。
  • 描繪家鄉山川河流的經典詩詞,用家鄉話誦讀是種什麼感覺?
    說這話的是濟南市民周先生,由齊魯晚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2020江河衛士——「樂山樂水」主題公益活動正在進行中,其中面向讀者用戶徵集鄉音誦讀山水的篇章環節,就得到了周先生的稱讚,他最近正在搜集關於歌頌濟南山川河流的詩詞,準備用視頻的方式展示給更多人聽,讓大家了解濟南的山川河流之美,從而推廣環保理念。
  • 兩千年過去,滄海桑田,為什麼江西地圖邊界幾乎沒變?
    可是為什麼江西省的地界從古至今,幾乎就沒變過呢?江西地界演變歷史江西屬於中部六省之一,東臨浙江福建,南接廣東,西連湖南,北靠湖北與安徽。著名的海昏侯劉賀就是在南昌的,西漢時期的豫章郡的邊界以及管轄區和今天的江西有90%的相似度了。
  • 天下九州篇之:「禹貢九州」和它的「天然邊界」
    不過無論是理想化的「禹貢九州」概念,還是漢王朝落實在行政設計上的「州」,其劃分的基本原則卻是沒有變化的,那就是「山川形便」。「山川形便」指的是根據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徵劃分地理單元,進而切割行政區域的原則無論在「地緣」還是「地緣政治」層面,「山川形便」都是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和辦法
    這些原則和辦法凝聚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心血與智慧,為我們今天繼續解決好邊界問題和島嶼爭端提供了重要借鑑。 一、新中國成立之初邊界的基本情況 我國的邊界線漫長而曲折,大陸邊界線有20,000多公裡,海岸線有10,000多公裡。歷史上帝國主義的入侵,給我國邊界遺留下很多問題。
  • 「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全河聯動志願服務活動開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9月18日,由中央文明辦、水利部聯合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水利廳共同開展的「關愛山川河流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指出,舉辦「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全河聯動志願服務活動,是要推進幸福河建設的成果,提升全社會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共識,為保護母親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 多瑙河流過10個國家,為何說到多瑙河我們先想到奧地利?
    奧地利是個面積只有8.38萬平方公裡的小國,與瑞士、列支敦斯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義大利為鄰。奧地利雖然小,但地勢卻比較複雜。法國、德國、義大利這歐陸三大強國,基本以阿爾卑斯山脈為界,瑞士與奧地利就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崇山峻岭之中。奧地利西部以北與德國接壤處,有萊希塔爾山。奧地利西部以南與義大利接壤處,有厄茨塔爾山,這裡有很多高峰,比如3774米的維爾德峰,3624米的後施韋爾策山、3501米的楚克許特爾山(奧地利與義大利的界山)。
  • 《李體五字》哲思 世華多俗事 界守一香平
    世華多俗事,界守一香平。作註:這首《五字》看不懂也沒關係,因為前兩句是吹牛,和後兩句不是很搭邊,只是做了個鋪墊。山攏薄霧霧攏山釋義:文章裡山川河流都寫過了,三江春水綠,五洲風雲湧,英雄豪傑,紅粉佳人,在歷史的車輪中,起起伏伏,我看到了什麼呢?
  • 山東省水利廳組織開展「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志願服務暨公益...
    9月18日,山東省水利廳舉行 「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志願服務暨公益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廣大水利志願者齊聚博興縣打漁張引黃閘文化廣場,共同表達「保護黃河、治理黃河,我們在行動」的堅定決心,向全社會發出「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的倡議。
  • 兩部門聯合開展「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志願服務活動
    9月18日,由中央文明辦、水利部聯合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水利廳共同開展的「關愛山川河流保護母親河」全河聯動志願服務活動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出席活動並講話,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嶽中明出席活動並致辭。
  • 湘潭市明確河湖岸線邊界 對37條重要河流河段「劃界」
    湘潭在線12月1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濤)市水利局12日透露, 湘潭市已對包括「一江兩水」在內的37條河流、河段進行了「劃界」。截至目前,全市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裡及以上河流的劃界方案報批工作全部完成,並作了相應公告。
  • 河流山川的變化竟然可以影響國家命運?
    本期帶來的資訊是(河流山川的變化竟然可以影響國家命運?)根據古籍記載,原文: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賞封內名山大川者,通靈助化,位相亞也。故地動臣叛,名山崩,王道訖,川竭神去,國隨已亡。海投九仞之魚,流水涸,國之大誡也。
  • 系內出現山脈河流和拱門,宛如一幅油畫
    在我們的肉眼觀測中,這些星星都相隔非常遙遠,而且看起來也根本沒有任何的規則排列可循,可是,科學家們卻通過研究發現,實際上,銀河系就如同一個非常巨大的世界,這些看似毫無相關的星星,如果放在銀河系的世界版圖中,彼此就有了關聯,它們互相組成了銀河系中的山川河流,非常壯觀。
  • 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出版發行
    12月6日,由中共榆中縣委黨史辦公室編輯的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正式出版發行,填補了榆中縣山川河流史話的空白。《黃河桑園峽古今》的出版是榆中縣積極參與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與國家方志館聯合舉辦的「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系列活動的成果,本次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為什麼北方河流多稱「河」,而南方多稱「江」
    在中華大地上,有長江、黃河這兩條非常大的河流,這也是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打開地圖會發現北方的河流多被稱為「河」,而南方的河流多被稱為「江」,沒有哪個王朝做出這樣的規定,更多的是文化習俗差異造成的;今天的「南江北河」局面是經歷了幾千年形成的結果。
  • 「愛蘭州關注」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出版...
    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出版發行由中共榆中縣委黨史辦公室編輯的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正式出版發行,填補了榆中縣山川河流史話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