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學《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James Robson: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是什麼吸引您來參加本次研討會?
James Robson教授:我對佛性的研究特別有興趣,賴永海教授《中國佛性論》非常有價值,當我聽說這次研討會是要翻譯賴永海教授《中國佛性論》的時候,我們就從各個國家過來幫忙。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國用這樣大的團隊,來翻譯一本佛教學術著作,我也想看《中國佛性論》的翻譯工作是如何做的。
《中國佛性論》翻譯出版對西方佛教學術研究會產生哪些影響?
James Robson教授:這很難說,《中國佛性論》是三十年前的著作。在過去三十年,有很多日本、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的學者,開始對佛性的問題做研究。但這些研究者,很少有讀到賴教授的《中國佛性論》。我認為他們應該了解中國學者是如何研究「佛性」以及學術成果。
《中國佛性論》翻譯出版對西方佛教學術研究會產生哪些影響?
James Robson教授:我們(西方學者)都是依靠日本、中國學者來了解佛教經典,中國學者,比如賴教授,他在做研究的時候,讀了很多佛教經典,即使我個人,也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中國佛教學者的學術成果,對西方學者有很大的幫助。
鳳凰網佛教對話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James Robson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徐上傑)
(本文轉自鳳凰網)
編輯 | 叢藝偉 責編 | 劉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