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詹方歌 盧志坤 北京報導
北京土地市場格局正發生明顯變化。
過去幾年佔據土地成交絕對主力的限競房(限房價,競地價)地塊,今年佔比大幅減少。在今年出讓的40多宗住宅用地中,限競房地塊僅有6宗。
而在去年,限競房地塊佔比仍接近一半。與此相伴的,則是北京土地出讓價格的抬升。
限競房出讓大幅減少
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統計,截至2020年11月23日,包含工業用地在內,2020年北京招拍掛市場累計成交地塊69宗,累計成交金額1669.64億元,成交建築面積共689.9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土地出讓共43宗,成交金額共1542.18億元,規劃建築面積共501.91萬平方米。
北京土地市場出讓的43宗住宅地塊中,除1宗純共有產權房用地外,僅有6宗限競房地塊,其餘皆為不限價地塊。
樂居買房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50宗住宅用地出讓中,限競房地塊達到21宗。
「限競房地塊出讓減少,意味著房企對於土地真實價值的判斷更加困難,但也更加必要。」談及2020年北京土地出讓情況,某大型房企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對方同時表示,其所在房企每年在北京土地市場都有斬獲,土地數量基本在1~2宗左右。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對記者表示,北京限競房地塊從2016年底開始供應,2017和2018年為供應高峰,導致限競房產品積壓嚴重,此後將進入逐漸減少供應的階段。但他同時表示,限競房目前並未有停止供應跡象。
「當前限競房項目存量仍較大,仍有七成存量等待入市,短期內不會退出市場;其次,長期來看,在沒有更好的調控房價的政策替代情況下,限競房項目也不會退出市場。」潘浩指出。
據悉,今年出讓的6宗限競房地塊中,昌平東小口鎮和大興西紅門鎮各佔2宗,其餘則位於房山良鄉鎮和朝陽東壩鄉。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對記者表示,為了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政府對於熱點區域、有可能出現價格上漲過快的區域,可能會推出限競房地塊。
上述地塊中,三宗地塊為兩家及以上的房企聯合體競得,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00376.SH)均參與其中。其餘三塊則分別落入新城控股(601155,股吧)、綠城和恆大手中。上述大型房企人士告訴記者,北京土拍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壓力大,單家房企在北京巨量拿地,難度與風險均較大。
2020年以來,綠城也在北京加緊布局,除今年拿下位於大興的限競房地塊外,還接連布局昌平及通州。而恆大此次出手則顯得更加謹慎,自2016年9月北京開始出讓限競房地塊以來,恆大在北京土地市場的行動便暫時中止,直至2020年4月,才開始重新通過招拍掛方式在北京拿地。
據悉,恆大以18.5億元獲得的限競房地塊位於房山區良鄉鎮,溢價率達到33.09%。根據土地出讓要求,其商品住房銷售均價不超過35344元/平方米,且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38878元/平方米。
房天下數據顯示,北京市房山區目前在售新房均價為2.5萬元/平方米,但價格在4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房源佔到50%以上。恆大此前在良鄉開發的兩個項目皆為高端樓盤,每平方米售價均在5萬元以上。
在近兩年土地市場向下的大環境下,超過30%的溢價率拿下限競房地塊,在北京並不多見。潘浩分析,對於房企來講,項目開發除了盈利目的外,也有提升品牌影響力的訴求,尤其在一線城市,市場佔有率亦是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
在趙秀池看來,限競房慢慢退出是對的。「商品房部分應該由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保障房應該由政府來定價。由供求關係決定的房價才能持續,否則住房限價放開,房價就容易出現反彈。」她表示,限競房政策逐漸退出,對房企來說是利好。因為在限競房政策下,房企盈利空間有限,很難經營下去。
事實上,北京地區的限競房熱早在2019年便有退潮跡象。去年底,北京陸續掛出10餘宗不限價的純商品房地塊,陸續改變限競房主導的趨勢。2020年,純商品房地塊與限競房地塊出讓趨勢全面扭轉。
上述大型房企人士表示,此舉對於深耕北京區域的房企來說是好事,因為其對市場把握更加準確,相比而言拿地精準度更高。他認為,房企在北京進行住宅開發的難度是有的,因為公開程度較高,地產市場較為規範,競爭也相對激烈。但在利潤方面處於平均水平,並無過高或過低的情況。
地價再漲
隨著限競房地塊逐漸減少,北京年內地價悄然崛起。
上述大型房企人士坦言,地價上漲意味著「房企想在北京市場做利潤更難了,拿地必須更加謹慎」。
潘浩表示,為應對疫情期間土地市場下滑的情況,北京今年土地市場供應多宗核心地段優質地塊,拉升總體樓面價和溢價率。
潘浩分析指出,今年地價上漲為結構性價格上漲,實際高價地塊數量有限,成交樓面價超過5萬元/平方米的地塊佔比全市成交宗數的15%,不足以對整體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且此部分高價地會在未來1~2年內逐漸入市,短期內拉升價格上漲的情況很難發生。
趙秀池則對記者表示,樓面價和溢價率升高,意味著開發商對北京樓市依然看好,北京仍然有大量的住房需求。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樓面價升高應該是常態,溢價率則要看市場的供求情況。
樂居買房數據顯示,2019年,恒基以69541.99元/平方米的樓面價競得朝陽區孫河村地塊,同時創下2019年北京住宅地塊出讓樓面價的最高紀錄。而在2020年,北京樓面價超7萬元/平方米的地塊就有4宗,其中價格最高的兩宗為合生創展在5月份競得的豐臺區分鐘寺地塊,平方米單價分別達到7.62萬元及7.39萬元,溢價率為42.08%及37.86%。其餘兩宗地塊則坐落於海澱區四季青鎮,這兩塊地總價超過百億元,也被市場稱作「百億雙子」。
上述大型房企人士表示,今年土地市場最火熱的區域便是豐臺區,目前北京城六區僅豐臺區仍在三四環附近有土地,整體供應量、地塊素質及未來潛力巨大。
據悉,合生創展2020年上半年在北京豐臺區分鐘寺區域拿下三宗地塊,掛牌文件均要求「報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合生創展公告顯示,其中兩個項目將分別於2020年12月前後及2021年3月前後入市。有地產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除合生創展外,中海地產在北京的主要布局區域也包含豐臺區。
潘浩對此分析稱,分鐘寺為四環內少有的價值窪地區域,近年鮮有土地供應,且幾乎沒有純新房項目供應,區域大量改善型需求無疑將成為該區域重要的潛在高端客戶群。同時,該區域在交通條件上也有明顯優勢。
房天下數據顯示,該區域內的分鐘寺小區二手房價在3.2萬元/平方米至4.4萬元/平方米之間,遠低於合生創展此番拿地價格。潘浩表示,雖然地塊成交樓面價已經超越7萬元的水平,但在不限價情況下,項目未來仍有較好的打造空間,為近年來少有的優質地塊。
而海澱區四季青鎮的兩個地塊由於底價較高,均以底價成交,分別由中國金茂及山西交通集團和融創的聯合體競得。中國金茂在獨立拿下四季青鎮的地塊後,引入綠城投資共同開發。有房地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金茂在北京主要布局核心高溢價區域。目前,兩宗地塊案名均已經確定,且皆為大面積高端改善型住宅。
除樓面價升高外,住宅地塊溢價率也能夠直觀反映房企對北京市場的信息。
今年初至11月23日,北京已出讓的住宅地塊平均溢價率約為16.41%,相較於2019年全年北京住宅土地市場9%的溢價率有明顯提高。其中,溢價率最高的地塊位於通州區臺湖鎮亦莊新城站前區,由綠城競得,溢價率達到49.78%,網上報價達到17次。據悉,參與該地塊競拍的房企多達17家。該地塊出讓於2020年2月18日,業內將之看作年初拉升市場熱度的重要地塊之一。
「從地段看本地塊雖然在成熟區邊緣,但距離地鐵站更近,且區域內在售項目及未來同期競爭項目多數為限競房項目。而本地塊不限價,且起拍樓面價較低,故引得眾多開發商參與競拍。最終可售住宅部分樓面價鎖定在30806元/平方米,相較於區域當前成交價格及53000元/平方米的限價來看利潤空間相對充足。」潘浩說。
但他同時提及,面對7%的自持部分,以及較高的地價成本,該項目對於開發商操盤能力亦是一次考驗。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北京自2018年11月之後出讓的唯一一宗包含自持部分的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