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國人,唐詩宋詞,就是三歲小孩都能隨口背幾句。上下五千年,詩人數不勝數,然而在這麼多詩人中,如果說去街頭採訪,問一聲你最喜愛的女詩人女詞人是誰?恐怕,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會是李清照。其他人?我還真想不出有誰還會這麼有名的。
李清照,作為中國第一女詞人,當之無愧。不然,你倒是說說,還有誰?
唐詩三百首中無一首女詩人之詩,宋詞三百首中只有李清照一人為女性,雖列為最末,卻有六首詞作入選。
其實,我相信在歷史上,比李清照更有才華的女詩人女詞人一定存在,但能流傳至今的只有李清照的詞。其他很多名作,其實作者存疑,不能確證,大多數可能是男性假借女性之名抒發情感;但也可能很多女性的詩詞假借男性之名發布於世,因為在古代中國,女人的詩詞歌賦和女人的身體髮膚一樣,都是不能對外公開的。
然而,李清照是個特例,她有位開明的父親,從小培養她的文學素養;還嫁了個視之為文學知己的丈夫,兩人潑茶賭書琴瑟和合。但即便是李清照,也因為女性的性別劣勢,影響了後人對她詩詞的評價。
在艾朗諾(Ronald Egan)——現任史丹福大學漢學講座教授,關於李清照的著作《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中,舉例說明了明清之前男性詩人對李清照的評價,即便是最客觀的,也會糾結在她的婚史上,因為曾經再嫁而有意拉低對她的詩詞評價。
到了明清時期,則是抹去了李清照的再嫁,把他塑造成貞潔烈婦,恰如她最激昂的詩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即便是蔣勳,也是不肯承認李清照的再嫁史。其實,一個人的文學才華和他的婚姻有關係嗎?我們從來不會因為李白對家庭的冷漠疏離,就否定李白的才華;那李清照是否再嫁重要嗎?我認為,不重要,一點不重要。評價一個人的才華,就應該客觀地剝離其他因素,就事論事。
在《蔣勳說宋詞》中,蔣勳對李清照詩文的解讀,我感覺更強調的是李清照的女性角色。他帶著寬容和理解,說李清照是文學史上唯一的女性。解讀她的詩詞,也會從女性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比如寫「綠肥紅瘦」,是女性的俏皮;寫「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是女性的個人感受。
蔣勳在書中還有這麼一句話:「要評價李清照,先要把她的身份確定——這是一個女性創作者,你會感到她的作品意義的不同。」
我以為,這恰恰是對李清照的一種否定。如果李清照不是女性,難道她在文學史上就不值一提嗎?因為性別而給予的優待,也是一種歧視。換句話說,我以為才女之稱,看似包容,實則貶低:因為是女性,所以才給予一席之地。
如果同為男性,同臺論技,李清照的詩詞,還能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嗎?
其實,蔣勳對李清照詩詞的解讀,讚美之詞比比皆是,甚至因為其女性身份給予了更高的評價,他代表了大部分男性的思想。他們認為李清照的詩詞是自書,帶有自傳體,狹隘地以本人的思想情感為主。
但是,「我們應該承認李清照與同時代的男作家一樣,有能力虛構文學形象、杜撰事件情節;儘管她是男性文人圈中的唯一女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她一定要以自傳體寫作,其他作家並不如此,男詞人常以代言體填詞,李清照為什麼不可以呢?」
艾朗諾在《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中提出的問題,恰恰是我心中所想,如果拋開「女性」這一性別身份,單單只把李清照當作詞人,再去賞析其作品,宋詞三百首中還會有她的詩詞出現嗎?
在後世對於李清照的評價中,我以為最最中肯的是林庚,因為拋卻了性別之分:北宋的詞壇,雖然充滿了慢詞的勢力,卻依然以小令為主。而結束這北宋詞壇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然而整個詞壇的趨勢,已完全走向慢調,小令此後正如絕句,只成為詩人們偶然的點綴。詩詞的命運,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徑。(《中國文學史》)
李清照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從北宋跨越到南宋,經歷國破家亡,戰亂逃難,流離失所,所藏金石文物,遺失殆盡。所謂詞人之不幸,即是後人之慶幸。落花流水的人生,寄寓文字,在聲聲慢中,讓後人感懷嘆息。
如果李清照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那麼即便她再有才華,也不可能流傳後世;如果李清照沒有經歷家國巨變,也無法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寫出那個時代的離愁哀怨,恰似亡國之後的李煜,從風花雪月浪漫到家國情仇深刻,個人的悲劇成就了文學史上的豐盛。
拋開性別身份,對於李清照的文學評價會更公正,當她不再被視為「才女」時,她才能在文學史上得到真正的認可。
後記:
艾朗諾,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尤精於宋代詩學、宋代士大夫文化與宋代藝術史。曾將錢鍾書《管錐編》選譯為英文。出版專著包括:
1.《歐陽修的文學作品》(The LiteraryWorks ofOu-yangHsiu,劍橋大學出版社,1984);
2.《蘇軾的言、象、行》(Word, Image, and Deedin the Life of Su Shi, 哈佛大學出版社,1994);
3.《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m Song Dynasty China,哈佛大學出版社,2006);
4.《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哈佛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