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止,史學界普遍認為,我國出土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是河南殷墟發現的甲骨文,距今有3700餘年的歷史,然而實際上,在平湖莊橋文遺址,竟然驚喜的出土了距今約5000年歷史的文字。它與之前別處發現了一些原始文字屬於同一時期,尚不能斷定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學,但它與甲骨文乃至漢字的關係,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這一發現出自莊橋墳遺址,它位於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鎮群豐村,是一處大型良渚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500年至5300年的歷史。10年來,考古人員持之以恆的對出土器物進行研究整理,最終發現,在出土的3000餘件器物中,有244件器物和碎片上刻有符號,並且在這批器物中,有兩件殘石鉞兩面均刻有「原始文字」。
這些神秘古文字雖然與三星堆甲骨文相像,但實際上它卻與甲骨文根本不是同一個體系,這些文字看起來像被古人隨意亂刻的,專家陷入了破譯古文字的焦頭爛額之中。直到幾十年後,有古文字專家驚奇的發現,生活在四川、雲南等西南一帶的彝族人民,所使用的彝文跟這種「原始文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兩種文字無論是在風格還是書寫方式上,都如出一轍,良渚遺址出土的古文字,在彝文古籍裡是成熟的文字,每個字符都能在裡面找到對應的古文字,經過專家比對,終於破譯了這組神秘文字的意思:「陰陽人仰望神祖」。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此次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文字數量比較稀少,達不到西方學者規定的「成體系化」的標準,因此不被他們認可,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對中國的文化發展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良渚遺址為中華5000年文明提供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