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名——詠梅
1
知乎上曾經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許多男人開車回到家,還要在車裡坐好久才上樓。
有個答案說: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
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
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從未饒過任何一個成年人。
據說在日本,每年有3萬人因為壓力太大而選擇自殺,甚至在工作中猝死。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催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陪酒女。
2
這工作,還挺受歡迎。
東京文化研究所曾對1154名女高中生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在40個最嚮往職業的排行中,陪酒女高居第12位,
其他的,公務員排名18,護士排名22。
工時超長、收入不穩定、職場性別歧視,日本女性的職業環境很艱難。
於是收入豐厚、相對自由、衣著光鮮的夜場謀生,更讓她們嚮往。
日本的「陪酒文化」一直很盛行,男人們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聊合作。
另一方面,他們也喜歡來傾訴內心,排解壓力。
雙方剛好達成供需匹配,市場就被打開了。
位於新宿的歌舞伎町,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
彈丸之地,密密麻麻地分布著3000多家酒吧、夜總會、俱樂部……
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營業到天亮。
據統計,日本全國有近12萬陪酒女,其中30%,白天是白領,晚上來做兼職。
但很多人後來,就選擇了辭去原本的工作,全職做陪酒女。
畢竟賺多了快錢,就很難回頭了。
3
這些姑娘,到底是做什麼的?
簡單來說,就是陪客人喝酒、聊天,並不涉及身體上的服務。
按古代說叫賣藝不賣身。
但這份工作,其實並不簡單。
如何讓陌生人放下戒備,與你觥籌交錯,並心甘情願地買單,
甚至在滿意的離開後,再來第二次第三次成為熟客,
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人際藝術。
要知道這個職業如今在國內,我們一般稱之為「酒託兒」,大多數人碰見了是要報警的。
首先,你要做一個合格的聽眾,滿足客人的表達欲,
無論是開心時吹的牛逼,還是失意時的抱怨宣洩,
都要回應的很走心,與他推心置腹,同仇敵愾。
如果客人比較內向,就要主動引導,避免冷場。
其次,你要很會聊天。
腦子裡有思想,口中有談吐,眼睛裡有世界,
才能和來這裡消費的高層人士們交談甚歡。
所以陪酒女中不乏有名校畢業,起點較低的也頗為努力,
人均每天看5份報紙,每個月讀20本書,
甚至有人會說12門外語。
才能在高端局和大場面上,站得住腳。
另外,下班時間要整理客戶筆記,
熟客的生日、喜好、說過的話都要記熟。
最後,禮儀得體,優雅有度。
你瞧,少玩點手機,一不小心,陪酒女郎都比你努力。
4
這個女孩叫愛沢えみり。
18歲離家出走,進入陪酒行業。
如今30歲的她,保持著一天內銷售業績高達3000萬日元的記錄,被稱為行業第一。
今年三月,宣布退出陪酒行業,舉辦了兩場告別晚宴,
她的人脈和客戶都來參加,為她送來祝福,
也算是最後一次,給作為陪酒女身份的她捧場,
晚宴累計銷售額超過2億日元。
在IG上擁有40萬關注,連安倍晉三都是她的粉絲。
現在她開著自己的獨立品牌時裝店,
專門售賣適合陪酒女風格的女裝,
也會在各種雜誌和秀臺上做模特。
她甚至還寫了本自傳,介紹自己的經商路,
轉型後她的公司月流水達到了1億5000萬日元,
可以說是非常有經濟頭腦了。
日本人稱她為平成時代的傳奇灰姑娘。
令人驚訝的是,她由於體質關係,並不能喝太多酒。
一開始她只能做最低等的陪酒女,也只能靠年輕漂亮。
她也確實有這個資本,在日本女孩最想整容的模板中,她排名第五。
但外貌遠遠不夠,只有更有內涵,才能一步一步向上走。
她非常自律,用偶像明星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即使不能喝酒,也時刻保持著「喝了假酒」一樣的熱情。
為了能和大客戶有共同話題,她用大量的時間來閱讀,
了解最新的經濟、政治和八卦新聞,幾乎從來沒有冷場過。
該有的禮節也毫不鬆懈,她會記住每個來過店裡客人的生日、愛好和家人信息,年末時會寄賀卡,生日時也不忘發郵件。
天生一副好皮囊,又努力豐富靈魂,想不成功也難。
5
為了擁有姓名,陪酒女們各顯神通。
其間心思手段,有點像我國直播平臺上的主播爭寵博出位。
30歲的小川えり,兩天賺了一個億,輕鬆實現了王健林的小目標。
一億日元大概折合人民幣500多萬元,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她的營銷手段有點像主播打榜,
她經常把客人來喝酒的互動都發布在社交網絡上,
每一張照片中都明顯的帶有香檳。
把喝酒變成了一場表演,把每一位客人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小圈子。
客人花了多少錢,就像直播平臺的禮物排行榜一樣一目了然。
引發客人之間的攀比心理,更願意為她一擲千金,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就是這樣的小心機,讓她生日開了兩天派對,撈了一個億。
她的冰箱裡沒有食物,都是滿滿的錢。
26歲的桜井野の花連續60個月都是業績第一名,top sells。
與小川不同,她走的是樸實路線。
明星永遠不會承認自己整容,陪酒女也不例外。
但她卻敢於把自己的整容經歷分享給客人,還拿沒恢復完全的照片來逗客人開心。
這麼一來,反而顯得她在一種陪酒女中與眾不同,真實而不做作。
劍走偏鋒,她也獲得了許多客人的喜愛。
大家樂於跟她分享自己的內心,喜歡和她交流。
業績也蒸蒸日上,客人發自內心的願意為她花錢。
22歲的進撃のノア,靠的則是年少輕狂,大膽出位。
作為留學生,她玩心很大,膽子也大,總能想到稀奇古怪的玩法。
讓她一夜成名的是,有一次她用客人買的香檳打保齡球。
打一次,110萬日元就沒了。
因為新鮮,視頻在社交網絡上火了起來。
不少人都跑來,跟風打香檳保齡球。
再擴展出香檳洗勞斯萊斯,極盡奢侈,倒也很有受眾。
後來這幾乎成了她的招牌遊戲,來者必玩。
曾經一個人頂的上30人的營業額,成了店裡的紅人。
在一杯杯香檳和一張張鈔票之間,被吞噬的是初心。
物慾像魔法,讓人變形,還是現形呢?
6
是不是所有的陪酒女都這樣呢?
當然不是。
紙醉金迷之外,更多的是諸多無奈。
陪酒行業門檻低,從哪裡來的都有。
但你一定想不到,全職媽媽們也開始加入進來了。
只不過,她們只在白天陪酒。
大多數日本女性,婚後會選擇做全職媽媽。
但如今的經濟形勢,除非丈夫非常有能力,不然夫妻兩人都要出門工作。
為了不影響照顧家庭和孩子,媽媽們只能兼職。
白天陪酒行業應運而生。
買方市場的角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燈紅酒綠。
白天更安靜,氣氛也更適合聊天,當然,酒也更便宜。
在這樣白天營業的酒館中兼職,媽媽們每天可以獲得大約2萬日元,補貼家用。
她們早上做好早餐,送孩子去保育園,就會去酒館上班。
每周工作5天,每天4小時。
這位叫mirei桑的全職媽媽,在工作時間內,大概喝了燒酒6杯,雞尾酒2杯、香檳1瓶。
除了喝酒,她們偶爾也陪客人吃飯。
下班以後,微醺的她們去接寶寶放學,回到家裡,立刻切換成主婦身份。
這份兼職對她們來說,時間自由,不影響照顧家庭,
收入也相對高一點,卻並不誇張。
如果丈夫能分擔一些家庭壓力,也許她們還有別的選擇。
7
陪酒女也分三六九等。
混不上去的底層成員,客源難保,收入也可能會被剋扣。
紙醉金迷會讓人迷失,公主夢也很甜。
可事實上,任何行業中,能爬到頂尖位置的不過寥寥幾人。
更多的人不過是掙扎在溫飽線上,用自己的方式謀生,甚至保命治病罷了。
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綜藝節目,叫《可以跟你回家嗎》。
是一檔深夜跟拍類節目,節目專門訪問趕不上末班電車的陌生人。
以支付計程車費來換取跟隨到他們家訪問的機會,進而領略紀錄人生百態。
有一期,遇到了一位兼職做陪酒女的女生,來自慶大,
慶大是什麼概念呢?
它和早稻田大學並稱為日本私立大學top2。
和清華北大同為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
校友包括IBM副總裁和多位日本首相。
她妥妥的是個學霸。
名校和陪酒,看著總是不太搭。
可是她告訴記者,她很喜歡這份工作,而且男朋友也是同行(牛郎)。
開心的說,既可以喝酒,又可以賺錢。
有了錢,就可以去旅行,可以整容變漂亮。
而且還能還上自己欠下的50萬債務。
她樂觀的樣子讓人覺得,總有點恨鐵不成鋼。
可後來節目組,卻在一堆東西中,看到了一份病歷:
她得了子宮癌。
也許是為了治病,才選擇了做陪酒女。
又或許是因為得了癌症,才選擇了恣意的生活。
節目本著只記錄不幹涉的原則,沒有做過多詮釋。
留在我心中的,也只是這個女孩兒的笑。
其實今天這篇文章,沒有什麼道理想講。
存在即合理,生命冗長,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看客。
看看別的地方,我們不知道的人和事。
8
聽說大多數陪酒姑娘,到了三四十歲就不幹了。
青春飯好吃,卻吃不了一輩子。
快錢也好賺,但人會變的迷茫。
有些人會自立門戶,開個小居酒屋,帶走十幾年來結交的熟客。
客人們和她雖是交易,卻更像朋友,多少也帶著點曖昧。
但不能和任何一個客人在一起,不然其他人就會離開。
聽起來有點像線下追星,素人偶像。
明星看得見摸不著,陪酒女卻能和你談談心。
媽媽桑已不再年輕,好在客人也跟著老了。
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喝酒,甚至還能撮合出不少生意來。
有時也一起旅行,一堆老頭圍著一個老太太,像導遊似的。
這種精神寄託和粉絲粘性,讓我不解。
直到朋友說,這不就是謝大腳開個超市,身邊圍著一圈兒謝廣坤劉能嗎。
啞然失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祝你過好今天,有個愉快的周末。
順便推薦與本文相關的一本書和一部電影:
書是青山七惠的《窗燈》,
電影挺老一片子,《女人踏上樓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