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中國嶺南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2020-09-16 古建家園官方

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以五嶺為界與內陸相隔。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四省邊界處。歷史上大致包括廣東(含海南、香港、澳門)、廣西和雲南省東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區。

嶺南是一個歷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嶺南建制的劃分和稱謂也有很大變化。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亦即是當今華南區域範圍。

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浩如煙海,源遠流長。嶺南建築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嶺南文化的精髓。千百年來,嶺南建築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嶺南的自然資源,結合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中國建築之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嶺南建築主要主要分為廣府建築、潮汕建築、客家建築和園林建築。

廣府民居主要分布於大珠江三角洲地區,廣府早期的民居建築,較為明顯受到江南地區建築模式的影響。其代表是鑊耳屋,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

在明清時期,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鄉紳才有資格在屋頂豎起鑊耳封火山牆。鑊耳屋象徵著官帽兩耳,具「獨佔鰲頭」之意,也是家境殷實的象徵。後來,只要是發了財的村民,都會建造一所鑊耳屋以顯示其富有與氣派。開間越多意味著等級越高,這自然與先民的等級觀念相關。

潮汕民居建築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稱「下山虎」和「四點金」。規模較小的城鎮平民居屋有布局狹長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點金為基礎橫向或縱向擴大規模,稱「三廳串」、「八廳相向」、「四馬拖車」、「百鳳朝陽」,其外部輪廓則保留十分規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大規模的集居式住宅稱為「寨」,這是清代潮汕地區鄉村居民軍事化的產物。從平面上可分為方案和樓寨,從外圍方式上可分為圍牆和圍樓。在潮陽,這種集居式住宅稱為「圖庫」。海濱貧民舊時所居多為塗(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織成牆體的茅屋。潮汕地區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採用貝灰和石材。

客家建築的代表是客家圍龍屋,歷史上客家人社會宗族制的強化,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質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祠堂設施的完善和族譜連續修撰。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各族都重視祠堂的建造。祠堂住處講究風水,重視堂號家聲。客家圍屋堂號,或有直書故土祖地,或言志明義,這些堂號的命名習慣與唐宋古俗相承。

再就是在民居方面出現了超大型的土樓和樓房組合成的大理圍龍屋。土樓建築多以夯土或土坯磚為材料,漸而發展到以花崗石、大青磚為建築材料,十分堅固,規模巨大。

清末至民國時期,嶺南地區出現了騎樓建築,曾經是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僑鄉特有的南洋風情建築,騎樓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屬殖民地,嶺南地區的騎樓都是當年華僑從南洋返鄉所建。

嶺南園林主要指廣府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造園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現代園林的創新和發展上,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求實兼蓄,精巧秀麗。在建築形式上,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體型輕盈、通透、樸實,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

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如中式傳統建築中採用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用條石砌築規整形式水池,廳堂外設鑄鐵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現存的清代嶺南四大園林分別是清暉園、餘蔭山房、佛山梁園、東莞可園,其他著名園林還有寶墨園、順德和園、粵暉園等。

嶺南建築文化從頗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築風格,它在歷史中經歷了數次變化,最終形成了自身的風格。如今,鋼筋水泥鑄成了城市千樓一面,時代呼喚嶺南建築文化重新煥發本土風味。嶺南建築文化,作為中國典型的建築文化之一,只有獲得更多關注和重視,才能得到深入發掘和傳承發揚下去。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傳承嶺南建築特色羊城工匠大顯身手
    」、混凝土砌出「嶺南山牆」、模板搭建「幸福階梯」。     據了解,在本屆擂臺賽上,嶺南特色、廣府文化元素為大賽增添了別樣韻味,首設灰塑比賽項目。以「嶺南春色」為主題,融合「木棉花」「錦雞」「假山」「牡丹」圖案,展現廣東古建築裝飾藝術之美。砌築工採用嶺南特色建築中的「鑊耳牆」和「滿洲窗」造型,生動再現了嶺南傳統建築風情。 擂臺賽還邀請了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嵌瓷大師許少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陳君輝到場表演絕活。
  • 嶺南畫派紀念館 嶺南建築大師造
    綠樹掩映中臨池而建的白色穹頂建築,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旦沐清暉夕披彩霞……來到嶺南畫派紀念館,會有一種踏入童話城堡的歡欣感。何況,館裡珍藏著嶺南畫派前輩名家們的諸多手稿、佳作,不時以文獻展、研究展形式拿出來「曬一曬」,更是讓人大飽眼福。
  • 中國住宅建築風格分類之嶺南風格
    嶺南泛指我國南方五嶺你王來主防業我以南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閩南、廣東、海南和廣西桂林以東大部分地區。其建築特色表現為平面靈活、形式多樣、尊重土了民俗、講求實效、順應自然、與園林綠化有機的結合等。嶺南風格又稱廣派風格。  從學理層面上說,正式提出「嶺南建築」的時間是在1957年。
  • 嶺南知多少:廣佛的這些特色建築,你都知道嗎?
    鎮海樓是廣州現存最完好、最具氣勢,也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築。鎮海樓樓高28米,呈長方形,寬31米、深16米。下兩層圍牆用紅石砌築,以上為青磚牆。有復簷5層,綠琉璃瓦蓋,五層高建築逐步向上收減寬度和深度,鎮海樓形似塔又似樓。因登樓所看的美景不絕,又被冠以「五嶺以南第一樓」和譽為「嶺南第一勝覽」。
  • 嶺南印象園: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
    在廣州番禺,這裡充滿了嶺南鄉土風情的味道,以民俗文化的仿古建築建立的一個印象園。(圖片來自東方IC)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南部,是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圖片來自東方IC)除了建築特色外,在傳統節慶裡節目也不少。嶺南印象園一些大型的原生態技藝表演也是不能錯過的。
  • 當代嶺南建築學派的傳承與超越
    以林克明、莫伯治、佘畯南和何鏡堂為核心的中堅力量,「遵循現代功能主義,體現對自然的復歸,與歷史文化溝通」(吳煥加:《中國建築·傳統與新統》),開創了「新嶺南派建築」,與時俱進地推動了嶺南建築學派建築理論從技術到文化的轉向,為嶺南建築理論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無鑊耳,不嶺南丨鑊耳屋——嶺南特色古建築代表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上千年歷史,直至今日,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而且傳播、影響到其他國家。隨時代變換,越來越多嶺南建築元素從功能需求,變為了建築裝飾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嶺南特色建築——鑊[huò]耳屋。
  • 遊廣州「嶺南印象園」,感受嶺南特色文化的魅力
    ,又或是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的一部分風俗文化、鄉土風情都有著別樣的姿態,總之在我的心中廣州一直都扮演著一個滿富歷史文化韻味,自然景致絕美,鄉土風情別樣的角色,帶著對廣州的這份特色情韻,我便決定走進廣州,感受一下廣州的別樣風採,感受一下嶺南的特色文化、風俗人情。
  • 嶺南建築=蘇州園林+西方元素
    中國園林網4月23日消息:下周,廣州首批歷史建築名錄將啟動掛牌儀式。根據此前官方公布的數據,首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涵蓋398處建築物和建築群。對於有著2200年歷史的羊城來說,這個儀式意味深長。自從去年金陵臺民國建築被開發商強拆事件以來,保護區域特色建築的呼聲越發成為羊城公眾共識。
  • 還有人不知道嶺南文化的精髓所在?嶺南建築就是最好的文化載體!
    文化是一個地區的靈魂,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浩如煙海,源遠流長。嶺南建築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嶺南文化的精髓所在。千百年來,嶺南建築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嶺南的自然資源,結合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中國建築之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嶺南建築中,我們不難發現,似乎有些許江南建築的影子,同時又融合了西方風情。在漫長的建築發展中,經歷了數次變化,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嶺南風格,聞名海內外。
  • 嶺南建築特色的代表——沙灣古鎮
    因參加一個展會,提前到了兩天,有幸得以瀏覽嶺南古鎮風貌。在廣州,有一個說法,先有番禺,才有廣州。而說到番禺,不得不提的就是沙灣,沙灣古鎮可以說是嶺南文化體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地方了。如果有一個地方的「廣州人」幾十年如一日完全不承認自己是廣州人的,那就是番禺人民了。
  • 帶你走進嶺南印象園,一起領略嶺南文化特色
    在廣州,你若要感受嶺南民俗文化、體驗嶺南特色風情,那就一定要去位於廣州市大學城南的嶺南印象園看看了。 一幢幢灰磚堆砌而成的房屋整整齊齊的依水排列,屋簷上精美的石雕,房頂形態各異,或窄門高屋,極具嶺南傳統的建築風格
  • 花都港頭村將打造嶺南特色示範村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白雲 通訊員 穗建)廣州市住建局聯合恆健控股公司,將港頭村納入廣州市嶺南特色精品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創建村。12月11~12日,「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美麗鄉村項目集群設計方案終期評審會及「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評審會在廣州召開。
  • 嶺南特色粽子
    四時八節、四大節日是中國獨特的文化特色,中國節日與外國不同之處就是慶賀與宗教無關。過端午節吃粽子與中秋節樣是吃象徵性食物,而端午節則是紀念屈原投江而做作祭奠粽子,從地理位置上看春秋戰國時最先流行湖南、湖北、江西交界一帶。
  • 嶺南建築文化——滿洲窗
    滿洲窗起源於清朝中後期,當時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西方的彩色玻璃也隨之在珠三角地區得到應用,人們創新地將彩色玻璃與中國的傳統窗戶結合起來,具有獨特美感的滿洲窗從此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在中國文化中 ,顏色具有很特別的意味,比如中國傳統的"五色說"將"黑、赤、青、白、黃"視為正色,分別對應五行的"水、火、木、金、土"。
  • 廣東嶺南特色園林設計評獎 花城廣場不敵珠江公園
    中國園林網2月15日消息:近日,廣東省住建廳發布「廣東省嶺南特色規劃與建築設計評優活動獲獎項目名單」,廣州有30項作品上榜,包攬總共5個金獎中的4項。在這次評選的嶺南特色園林設計獎中,花城廣場不敵珠江公園獲銀獎。
  • 東山村:打造廣西玉林特色嶺南文化名村
    今年5月,《玉林市創建特色嶺南文化名鎮(街)名村工作實施方案》一出臺,剛剛沉浸在榮獲廣西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喜悅中的東山村村民再次沸騰起來。  「《方案》一貼出去,村民們都爭先恐後地前來觀看。」東山村村支書何培強告訴記者,全村對創建玉林特色嶺南文化名村期待已久。「廣西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的榮譽都獲得了,玉林特色嶺南文化名村我們也要『收入囊中』。
  • 當國際建築師遇上嶺南古村
    位於花都區東部的港頭古村有600多年歷史,坐擁「三歲朝北、四水歸源」的自然景色,古色古香的宗祠與院落也為它贏得了「露天的嶺南建築博物館」的美譽。不過,與眾多傳統村落一樣,港頭村也面臨著產業發展落後、資源亟待開發、人口流失嚴重等問題。 昨日, 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發起的「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美麗鄉村項目正式啟動。
  • 中國最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有120年的歷史,被稱廣東第一村!
    在中國大地上,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傳統,這種厚重的文化,使得各地的都有獨特的文化和傳統,就拿建築來說,南北東西,都有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築,比如北方以四合院居多,南方以吊腳樓遍地,少數民族則以蒙古包、侗寨、清真寺等建築稱奇。
  • 北方園林和嶺南園林的區別有哪些?誰更勝一籌
    中國古典園林是凝聚先人智慧和幾千年歷史文化形成的藝術瑰寶。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氣候和地域文化,適地而生的古典園林自然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情。我國北方的園林和南方的嶺南園林就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恢弘大氣,後者輕盈精緻。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對比下兩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