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媽媽留言,說:寶寶快半歲了,已經會爬了。家裡買了各種玩具,但寶寶基本不玩,就算玩也只是很短暫的一小會;但他一看到拖鞋、抽紙、塑膠袋、紙盒子等就非常興奮的爬過去,有時抓著玩,有時直接上嘴啃,而且經常這樣。玩具應該都是根據孩子的喜好設計製造出來的,為什麼寶寶就不喜歡呢?為什麼就偏偏特別喜歡那些日常用品呢?
在這位媽媽的留言下,還有很多媽媽點讚和評論,紛紛表示自己的寶寶也有同樣的問題。
那麼,寶寶為什麼喜歡玩日常用品多於家長買的玩具?
首先,我們要弄清一個事實:在大人看來,玩具是寶寶用來娛樂的用品,玩玩具是寶寶娛樂的一個過程。但實際上寶寶玩玩具,是他探索世界和學習各種技能的方式,而玩具是他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一樣物品而已,玩具和日常用品並沒區別。哪些物品能最大程度地滿足他當時的需要,哪些物品就是他喜歡玩的。
他可能對任何東西都感興趣,不止對色彩豔麗、發聲發光的玩具感興趣,還會對拖鞋、抽紙、塑膠袋、紙盒子等這些東西感興趣。揉塑膠袋、撕紙、滾紙筒、穿大人的鞋子,這些活動都是孩子在發展自己手眼並用的精細動作技能!不要以為孩子是在「玩」,他們是很嚴肅的在探索這個世界,努力的學習適應這個世界的技能。
其次,玩具的設計者是成人,購買者是家長,使用者才是兒童。
設計者與使用者存在分離。
玩具設計師在設計玩具時更注重的是安全問題,好玩不好玩是其次的。而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即便是世界一流的頂級玩具設計師,他設計的玩具也是為一般孩子可能共同存在的興趣所設計,並不是為某個孩子單獨設計的。再一個,購買玩具的是家長,設計者在設計過程難免會考慮到家長的審美。
2.購買者與使用者存在分離。
實際上,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喜歡玩什麼玩具,沒有清晰概念。這是普遍現象,但這跟家長稱職不稱職沒有關係。
很少有人去關注嬰兒真的需要什麼。大人們都自以為地認為自己是在為嬰兒好,認為嬰兒需要我們的幫忙來發展自己,實際上很多時候自己卻在不經意間成為嬰兒自主發展心智的強大阻礙。
並非所有寶寶的玩具都得是塑料的,當然也不需要總是色彩鮮豔的,或者都能發出有趣聲音的。儘管寶寶有時喜歡塑料玩具,但也喜歡木質和柔軟材料的外表和質感。他們也不希望所有玩具都發出聲音。嬰兒也是有個性的,不是每個嬰兒都喜歡統一設計的玩具。他們有的喜歡有秩序的環境,有的喜歡優美的音樂而非拙劣吵鬧的電聲,有的喜歡藝術性強的圖片,有的喜歡質感高的用品,有的喜歡精美的餐具。
孩子喜歡玩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某些事物感興趣並探索的過程中,在不斷成長著。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保護和鼓勵孩子的這種探索,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由地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