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擇備考該專業的原因
我是來自重慶市巴川中學的楊瑩霖,目前就讀於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在此分享我從備考到就讀過程的經歷。
在去年年末的時候,我通過學校老師了解到清華藝術史論這個提前批專業。我本人一直很嚮往清華大學,經過介紹我對這個專業有了初步的了解。一方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直是全國頂尖的藝術院校,歷史悠久、名家眾多,有著很高的學術聲譽以及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對文史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藝術(尤其是美術)我也是十分熱愛的,藝術史論作為這二者之間的橋梁,本身有著無限的魅力,況且這門學科誕生不久,正是發展前景無限光明之時。加上學校也很支持,我就報名了。
二. 校考內容及備考建議
在高三下期末考試之後,我正式進入了備考階段。眾所周知,藝術史論系的招生方式與其他人文學科不同,是先在當年二月到清華參加校考,按省份給予合格證,再之後,取得合格證的同學填報高考志願,各省份按招生名額錄取。校考內容主要分為藝術史論作品評析(滿分100分)與文化測試(滿分300分)兩部分。因此備考內容也是兩部分。
1作品評析方面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薄松年先生主編的《中國美術史教程》(這本書也是我們系現在中國美術史過程正在使用的教材)。
寒假返校後,學校安排了輔導老師對我以及其他幾位班上報考的同學進行了培訓。學姐分東西方著手,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為我們講述了大致的藝術史脈絡。西方自前文藝復興時代至現代主義時代中的美術流派演變,舉例頗多,內容並不限於繪畫,也包括對建築風格。東方則集中於中國的繪畫,自魏晉南北朝始,至近現代。除了知識講解外,學姐還告訴了我們賞析的技巧,譬如構圖、風格等等。根據以往清美史論系校考風格,她還為我們挑選了幾幅作品,要求我們進行專業寫作,之後給她批改,一對一的進行輔導講解。
遺憾的是,誰也沒有想到,清美史論系今年風格突變,中國藝術考了雕塑《馬踏飛燕》,這也是學姐備考的時候未曾注意到的,畢竟以前從未有過。西方藝術倒是保持一貫的套路,中規中矩的選了《雅典學院》。在此告訴學弟學妹,對作品評析的考試並不要害怕,本身題目會選十分出名的作品,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毫無頭緒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況且,作品評析這門課程並不能拉開分數差距。
2文化測試方面
這才是校考的重頭戲。
眾所周知,清美藝術史論系,相較於其他學校的該專業而言,對文化課的要求極高(後會附上我本人的校考與高考成績),因此,相信來報考的學弟學妹們本身成績足夠優秀。我主要的參考書目並不多,因為練習題是從培訓機構處獲得。
這方面我備考的心力並不多,因為我在一月底的時候來了清華的冬令營(在此期間已經有過辛苦的備考),經過考試,心中對清華的風格也有了數。清華2019年,冬令營也好,藝術史論的考試也罷,題目都體現出了一個明顯的特徵——高考化。不僅僅是題型,變成了熟悉的高考常規題型,更重要的是,知識點,也不是大幅的課外,而是課內學的好便足夠解決。但要注意的是,文化測試方面是合堂分卷考試,是三個小時,完成語數外三科試卷。每一科試卷上會有建議用時,作為參考也是可以的。科目順序方面沒有絕對的說法,大家根據自己的方向來即可,常規說來還是按照語文、外語、數學的順序。我也是如此。
語文按照正常的高考備考走便是足夠的。語文除去題目順序外,與2018年的高考試卷分布毫無二致。值得一提的是,沒有作文,而且文言文有兩篇(其中一篇我在高三課堂上恰巧做過),題型與高考略有差異,一大一小。閱讀是正常順序,題目中規中矩。
英語,題目難度並不大,但重點是會出現部分生詞彙,詞彙量本身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考前抱佛腳應該是來不及的,所以可以著重於技巧訓練,按照我備考的思路,著重做四級真題,在這其中提升自己閱讀文本與分析文本的能力,畢竟沒有聽力與寫作的英語考試,也就只有閱讀題了。
數學方面需要著重注意,我因為向來數學很好,又曾經有過數學競賽的經歷,因此考試還算得心應手。但對於學弟學妹們,本來就是文科生,需要明白的是,清華的考試是不分文理科的。換而言之,就算是藝術史論這種只招文科生的專業,考試中的數學科目也會涉及到理科知識,當然只是小部分,如簡單的排列組合,大可不必慌張,擺正心態,因為大家都是文科生,不會做也不會吃虧,能做又能拉開差距。這方面,主要練習全國一卷的壓軸題為宜,同時適當的學習理科數學知識(如選修2-2部分)。
題型設置方面,我考試的時候,先有12道選擇題,其中有兩道涉及到理科知識,都相當的簡單,只要有知識儲備即可完成,毫無技巧思路考驗。一道是正態分布計算,很簡單,即給正態分布數值,要求計算為數字。另一道則是排列組合,按照文科畫表格數數的方法做也是毫無問題的,但是顯然,用排列組合公式來極快。大題是有四道的,兩易兩難的搭配,壓軸題還是圓錐曲線與函數,這兩道題難度略大,我本人沒有來得及做完。
3:在北京的培訓
在來到北京之後確實也還去了培訓,但因為時間安排原因,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當天晚上做了一套培訓機構的題目,但與當年校考題目的差異極大,某種方面也可以體現出,清華的校考是有意識的在避免考生以及備考機構研究出題趨勢的這一行為,所以在正式考試之前,所有的技巧性都只能夠作為參考使用,重點還是在於提升個人的能力。
之後該機構主要在於上數學知識,包括空間直角坐標系、基本數論等等,一方面來說,對文科生有一定的難度,在短短兩三天內要完全掌握的可能性比較小,另外一方面來說,也容易造成心理負擔。當然,學一些課外知識倒是極好的。
4:其他建議
根據我個人的備考經驗,可以得出19年2月的校考,應該是清華藝術史論系招生校考一個大的變化年份。
一方面是前面提到過的考試內容的變化。
另一方面則是改卷標準的變化。眾所周知,滿分400分的試卷,往年最高分基本在300分以下。而及格證的分數,以重慶為例,是290左右。今年第一的成績是336.5,重慶及格證的分數大概是310左右。分數是有一個大幅度增長的過程,因此更具有參考性意義的應該是排名。
所以在備考的時候,大可不必以硬性的分數要求自己,導致過多的心理壓力,還是之前所提到的,提升本身實力為佳。
三. 我的成績
按照前文我所提到過的方法備考,我在校考中取得了第三的好成績,這給了我極大的信心與鼓舞,之後的學習繼續穩紮穩打,高考也取得市28名的佳績。
四. 我的體驗
順利升入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就讀。
我曾經是有去隔壁的機會(畢竟文科生考北大比考清華容易),但是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專業,也很喜歡清華這個園子,於是來到了這裡。
中途或許糾結過、迷茫過,也隱隱約約後悔過。但是開學之後,我發現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課程安排相較而言並沒有那麼的緊湊,有更多的個人時間可以安排;教學的老師也都德高望重,學術聲譽正隆;加之史論系是文化生,在美院地位相對特殊,也不會有融入不進的感覺;除此之外,清美提供給我們一個廣闊的很高的平臺;學校層面也給予美院高度的支持與發展自由。總而言之,確實是美好的。
最後,希望我這篇小文章對學弟學妹們有所幫助,期待你們二月與六月能發揮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更期待九月能在園子裡與你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