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11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柯偉林(William C. Kirby)系哈佛大學中國研究教授,哈佛大學中國基金會主席,哈佛大學商學院史賓格勒家族工商管理學教授,美國人文科學研究學會院士,前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理事。
人大重陽網綜合新京報報導:19世紀是歐洲高等教育的時代,20世紀,美國高等教育佔據統治地位,21世紀的大學世界,誰來領導?1月18日,哈佛大學中國研究教授、哈佛大學中國基金會主席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論壇上表示,中國或將成為領跑者。
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連續7年蟬聯榜首,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州理工大學佔據第二到四名。在百強榜單中,美國的大學佔據33位,保持著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領跑地位。
然而,柯偉林回顧,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其實是借鑑歐洲高等教育的經驗。德國柏林大學在19世紀曾代表世界高等教育最高水平,它將「教學和研究相結合」作為辦學原則,奉行學習和教學自由,擺脫世俗社會的壓力與影響。其辦學模式引來其他大學效仿,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然而,這種領先並未持續。隨後20世紀美國高校崛起,以哈佛大學、杜克大學等為例,分析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現狀與挑戰。
在柯偉林看來,美國的公立大學已經面臨嚴重危機。「公立大學並沒有很好地為公眾服務。」各州政府削減教育預算,使得上大學變得越來越貴。此外,如果美國公立大學開始衰落,私立大學也無法倖免。「因為它們是相互競爭的關係,而競爭是進步和成功的關鍵。」柯偉林還發現,高等教育的發展往往和國家的崛起同步。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和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加大,中國高校的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中國有11所大學進入百強,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進入前30名。對於未來的大學世界,柯偉林說:「中國怎麼可能不佔據領先?」
柯偉林教授表示,「中國教育的發展不論是在『質』還是在『量』上都是發展最快的。」充分肯定了中國高校發展的成績,並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將在21世紀引領全球,其歷史底蘊、文化積澱,人才培養以及開拓創新的精神,是支撐中國崛起的重要基礎。他提到,美國高校目前正在不斷開拓中國市場,在中國建立校區,如崑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這都充分說明中國大學正與國外大學加強合作,致力於發展教育。
對此,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院長孫曉萌表示認同,但她也提出,中國高等教育目前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國際合作、跨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仍然需要積極探索。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對「語言+地區研究」一帶一路人才進行聯合培養,借鑑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優勢,同時北外也會將學生送到亞非國家實地「浸潤式」學習,突破高等教育中的區域性限制。
此外,研究與教學之間如何平衡也是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話題。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對此,孫曉萌認為,研究與教學相輔相成。「高校學者需積極開展研究,而好的研究一定會反哺教學,因為學生是充滿好奇心和可塑性的,從事前沿研究的學者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有益的引領。
在討論環節,與會嘉賓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馮鉞,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院長孫曉萌和央視英語新聞頻道評論員、人大重陽研究員韓樺就中西教育的差異、對教師的重視與激勵措施、中國大學的發展、國家間人才培養的競爭與合作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現場觀眾積極提問,柯偉林教授也做出了耐心細緻的回答。講座在輕鬆友好的氛圍中結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