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
刀在冷兵器的發展過程中,地位並不如劍。可是,刀在實戰中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劍,這就影響到了刀文化的形成,自然也就引起了收藏家的關注。馬未都作為一名收藏家,對刀文化進行了深刻的解讀。馬未都表示,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中,為何沒有中國刀?筆者結合馬未都的說法,詳細的為大家分析一下。
世界冷兵器發展史,繞不開中國冷兵器發展,尤其是中國的刀文化,在世界冷兵器史上佔據了重要席位。可是,世界公認的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並沒有中國刀的一席之地。這就未免讓國人感到很是鬱悶,尤其是日本刀脫胎於中國的唐刀,卻能位列世界三大名刀。馬未都表示,中國人素來有湊夠「四大」的習慣,比如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等,唯獨湊不成世界四大名刀,中國刀還真就不成。
馬未都這一說法,有沒有說服力?首先就世界三大名刀的評選標準來看,最先強調的就是鍛造方法,講究一種內在的傳承性。以日本刀為例,雖然脫胎於中國的唐刀,可是在鍛造方法上已經與唐刀存在很大的差別。日本刀的鍛造方法已經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模仿到自成一派,實質上已經創造出全新的刀具。然而,中國刀就不一樣了,門類眾多可就是沒有代表性的刀。
據此,馬未都指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好鋼用在刀刃上」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的刀匠總是把上好的鋼用在刀刃上,看不到的地方就用次一點的鋼,結果導致中國刀製作工藝走向了極端。一把好刀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不光有要鋒利,而且還要考慮硬度、韌性、手感、配重、弧度等多方面,唯有各個方面都到達才能稱之為曠世好刀。但是如果考慮全局,全鋼製作的刀有著良好的性能,但成本也是極為昂貴,並不適合大批量生產。
因而,中國刀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將好鋼都用在了刀刃上,從而忽略了其他部分,最終導致中國刀整體性能一般,未能列入世界三大名刀行列。其實,這個也給我們了一個啟示,凡事不能講究局部,還要兼顧整體。獨木難成林,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所以,局部的強大不算真正的強大,唯有整體的強大,才算真正的強大,刀如此,人亦如此,世間萬物更是如此。
當然了,我們更不應該用日本的脫胎於中國刀的心態來安慰自己。我們首先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刀不如日本刀,日本刀全所體現出的民族性格,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的,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未都的分析還是相當有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