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含有面試環節,面試內容一般包括說課技巧,講課技巧,答辯技巧考點,為方便各位考生了解甘肅教師招聘面試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試講技巧:小學語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設計,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慈琪以生動有趣的筆觸敘述了一間老屋與一隻小貓、一隻老母雞和一隻小蜘蛛之間的故事。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整個故事塑造了一個慈祥的樂於助人的老屋形象。故事最後以「留白」的手法,引起學生猜測、推想故事內容,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體驗閱讀的樂趣。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讀「湊」「喵」「孵」等生字詞,會寫「蜘蛛、暴曬、牆」等生字詞,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分角色朗讀和小組討論的方法,藉助文中語言描寫的語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故事結尾發揮想像,進行猜想。
3.學習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詞,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故事結尾發揮想像,進行猜想。
教學難點:學習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齊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法;問答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老屋和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插圖,並提問:同學們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屋?老屋和這些小動物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看來同學們都非常好奇,都很想知道,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探究竟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全文,並圈出不會讀或不會寫的字詞,同桌交流,教師巡視。
2.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課後生字詞,講解文中重點字詞。
明確:湊、喵、孵、蜘蛛、暴曬、牆、餓、飽。藉助PPT,教師示範朗讀、書寫。
3.教師學生齊讀、個讀重點字詞,檢查聽課效果。
4.默讀課文,請用自己的話試著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明確: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板書:老屋)
(三)深入研讀
1.教師請學生小組討論:老屋和小貓、老母雞、小蜘蛛之間都發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喜歡的理由。
明確:老屋幫助小貓躲雨的故事。當小貓提出想在老屋裡面躲雨時,老屋沒有推辭,爽快地答應了。文中「老屋低下頭,把老花的眼睛使勁往前湊:『哦,是小貓啊!好吧,我就再站一個晚上。』」「老花的眼睛」「使勁往前湊」這些都可以看出老屋的年老,即使老屋年事已高,它仍然熱心地幫助了小貓,可以看出它的慈祥、樂於助人。(板書:小貓)
老屋幫助老母雞孵小雞的故事。當老母雞提出想在老屋裡孵小雞時,老屋沒有推辭,爽快地答應了。文中「老屋低頭看看,牆壁吱吱呀呀地響:『哦,是老母雞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這句話中「低頭看看」「我就再站二十一天」都可以看出老屋的慈祥、耐心和樂於助人。(板書:老母親)
老屋幫助小蜘蛛的故事。當小蜘蛛提出想在老屋裡安心織網抓蟲,老屋仍然沒有推辭,爽快地答應了。文中「一個小極了的聲音在它門前響起,不注意根本聽不到」,這句話可以看出小蜘蛛的渺小,而面對渺小的它,老屋卻沒有忽視它,而是「低頭看看,眼睛眯成一條縫:『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會兒。』」,老屋答應了小蜘蛛的要求。(板書:小蜘蛛)
2.教師依據學生討論,提問:根據以上的討論,文中的老屋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
明確:慈祥、善良、耐心、樂於助人。(板書:慈祥、樂於助人、善良)
3.教師指導並請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文中各個人物的特色。學生同桌討論。
明確:老屋是蒼老的、慈祥的,朗讀速度應該緩慢,語氣低沉。小貓、小蜘蛛是可愛的、調皮的,朗讀速度較急,聲音洪亮。老母雞是年老的、穩重的,朗讀速度適中。此外,小貓、小蜘蛛、老母雞都是請老屋幫忙,所以語氣要誠懇。
(四)拓展延伸
1.發揮想像,班級分享。假如小蜘蛛的故事講完了,又會發生什麼故事?老屋會倒下嗎?
2.你生活中有沒有像老屋這樣樂於助人的人?如果有,請分享他(她)樂於助人的事跡。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學習本文,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作業:試著續寫故事,假如小蜘蛛的故事講完了,又會發生什麼故事?200字左右。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個童話故事且單元導語提示要學生發揮想像,推想故事內容,因而重心在激發學生思考。而文中的老屋又是一個慈祥、樂於助人、善良的形象,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中語句,體會老屋的高尚品質,培養其樂於助人的品質。本堂課的教學,教學了小學階段的重點內容——字詞,還運用了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儘可能地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此外,以續故事結尾的問題,發散學生思維,激發其閱讀興趣。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