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歡用現金,是出了名的。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是香港的傳統。大排檔、餐廳、店鋪、計程車,都要現金交易。就連和供應商結款,也是直接走現金。不管是開門做生意,還是出門消費,手頭都要一直帶著錢。
眾安在線去香港上市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吐槽說,出差期間最大的感受是現金花得特別快,幾乎每天都得去ATM取錢。
一些香港年輕人對行動支付也表現出疑惑的態度。「香港銀行倒了會有政府管,阿里巴巴倒了,我們的錢怎麼辦?」當內地的大爺大媽在路邊的煎餅攤刷支付寶時,剛剛三十出頭的香港導遊曾先生仍然心有疑慮。
時代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香港卻還是那個香港。
再見錢包
在內地,錢包正逐漸成為歷史遺蹟。
根據支付寶的2017年全民帳單,過去1年中, 5.2億用戶總體的行動支付佔比是82%,這一數字超過90%的省份為11個,而在2016年僅有一個省達到這個標準。
高速的發展,讓行動支付和高鐵、共享單車和網購一起,被冠上了「新四大發明」的稱號。2017年甚至還出過這樣的新聞:兩男子坐飛機到杭州搶劫,連搶3家便利店卻只搶到不到2千元現金,連路費都不夠。被抓後,兩人一直感嘆「你們怎麼都不用現金的」。
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則顯示,過去3年中,箱包類的搜索量和增長率均穩步上升,但「錢包」的搜索量在2017年首次呈下降趨勢。
來自監管層和第三方的數據統計,也在講述著這個行業的異軍突起。
根據央行的《2017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17年第三季度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金額38.98萬億元。易觀的報告則稱,2017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29萬億元,其中支付寶份額為53.73%,騰訊金融份額為39.35%。
但在隔著一個深圳河的香港,情況卻完全不同。在這個酷愛現金的地方,行動支付仍然處於萌芽階段。
「騰訊股價去年都跌到過360塊,為什麼支付寶不可能倒閉?」「我們有八達通,為什麼還要用支付寶?」「八通達可以支付公車、地鐵、便利店、超市、商場,支付寶可以嗎?」在我們的實地採訪中,香港人對這種新興的支付方式表示了各種質疑和不解。
在某種程度上,香港和日本有些許的相像:由於原本的零售和服務行業太過發達,反而制約了他們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進程。
那些年的八達通
常看TVB的人,大約都知道一個詞,叫八達通。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這個已經誕生20年的產品,目前承擔著現金之外的大多數日常支付職能。
1997年開始,八達通開始在香港使用,最初只應用在巴士、鐵路等公共運輸工具上,後來擴展至便利店、商場、小商店、停車場等場景。和內地的行動支付類似,八達通的使用場景,也以小額高頻為主。
但稍微留意,就會發現八達通在使用上有許多不方便之處。用戶使用八達通時,需要繳納50港幣押金;同時還設有最高充值1000港幣的規定,高頻使用的用戶需要頻發進行充值。並且,八達通雖然允許綁定信用卡,但只做徵信用途,充值必須線下的人工或機器。
對商家來說,八達通則帶來了不少額外成本。除去租用八達通的配件機器需要支付每月上千港幣的租金外,八達通還向店家收取2%甚至更高的佣金,這對一些客流量不大的小店是筆沉重的負擔。同樣為此困擾的,還有計程車司機們,香港的計程車是私人運營,這筆不菲的配件費和手續費都需要他們自己承擔。
一次在上海看車展的時候,50多歲的香港司機黃永忠第一次接觸到了支付寶。作為香港第一輛電動計程車的擁有者,他被比亞迪邀請去參加車展。當時,他住的世博酒店距離車展位置太近,以至於不少計程車都不願載客。沒有辦法的黃永忠,拉著一個年輕人詢問怎麼使用路邊停放的小黃車,對方幫他下載了支付寶。
「去到內地,就覺得香港有些方面太落後啦!那些老傢伙有的連GPS都不會用!」1994年開始,黃永忠就在機場載乘客,至今已經做了30年計程車司機,「香港的計程車行業有很多問題,我老婆孩子都罵我,讓我趕緊退休啦。」
由於道路普遍較窄,計程車分區域運營,香港計程車受到的約束也比較多。現在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從事這一職業,香港的計程車司機多為中老年人,因此大多數計程車只收現金。
黃永忠說,他們也嘗試過幾次八達通,但效果都很不理想。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八通達支付需要司機來按金額數目,「客人看不到,所以他不相信你啊,不肯用啊」。
支付寶和李嘉誠
有人試圖改變這個局面。
2014年,支付寶進入香港,為赴港的內地遊客提供服務。3年後,香港版電子錢包「支付寶HK」上線,支付寶開始嘗試在香港進行本地化。為此,他們甚至拉上了李嘉誠。2017年9月,螞蟻金服與長江和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運營支付寶HK。
但香港社會對現金的過度依賴,給支付寶的推廣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交易寶的一線地推員波叔對此深有體會。
交易寶Yedpay是支付寶在香港的合作方之一。出生於元朗的波叔負責香港北區的地推,這個在TVB警匪劇中經常出現的名字,實際上屬於香港較為偏遠的地區,地理位置上更靠近深圳,水客很多。波叔開玩笑說,元朗是個「經常被人誤以為是外面還有牛跑來跑去的地方」。
與市中心不同,波叔所在區域的店鋪,全部沒有接入八達通。北區的新界、元朗地區,商鋪老闆以60後、50後居多,「一開始在社區做推廣,就好像對牛彈琴」,對方只會問他,「什麼支付寶?我收現金最好!」
這種情況下,波叔要想完成工作,需要先進行商戶觀念的破壁。
在波叔的推廣話術裡,除了告訴大家支付寶和八達通不一樣,不需要商戶支付高額的使用成本外,他也利用了香港人看重家業繼承這一點,「你是要看以後的嘛,以後兒子要接你們的生意,要有跟得上時代的新辦法。」
天公作美,2016年時,元朗周邊新開了一個大型商業城,批發業務旺盛,很多從深圳過來的客人會詢問能否用支付寶買單,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幫了波叔一個大忙。
2017年的雙十二之前,波叔所在區域在兩個月內接入了70家商戶。黃永忠所在的300人車隊裡,有100多人接入了支付寶。
這個進展是快于波叔的預期速度的。「香港人的習慣不好,做生意要數錢,手頭要一直都有錢可以給」,他一度悲觀地認為,要等到90後的人做老闆,這種觀念才能徹底轉變。
對於黃永忠來說,推廣支付寶的最大難題則在於,香港計程車是私人運營,並不像內地計程車是由計程車公司統一管理,所有權的分散導致接入電子支付成為一件難事。
有趣的是,在波叔和黃永忠的推廣策略裡,都可以看到一些港劇的影子。比如,他們都把「不用怕打劫」作為了推廣行動支付的說辭。
「對中老年司機來說,膽子可以大了,身上不用背著現金走來走去了。」黃永忠說,二十多年前,他也碰到過計程車晚上打劫的案子,乘客叫他開到沙灘去,結果被打劫了。後來因為安全問題,香港計程車就統一裝了安全網。
對標現金
和內地需要實名驗證不同,支付寶HK設定只需要手機號即可註冊使用。這是為了打消用戶對網際網路的隱私顧慮。在場景上,除了收款、付款、充值、轉帳、生活繳費等常見功能外,還針對香港人熱衷賭馬的嗜好,增加了香港馬場的功能。
儘管和八達通一樣,支付寶HK也主打小額高頻場景,但在支付寶香港業務負責人Venetia看來,他們的對手卻並不是八達通,「我們對標的不是八達通,而是現金。」
在這個熱愛現金的地區,這並不容易。當然,最好用的招式,仍然是補貼。
2017年10月初,寶達街成為香港第一批全部商戶接入支付寶的新型街市。寶達街是典型的香港本地人傳統街區,平日裡以老年消費群體居多,周末年輕人也會來逛,基本沒有遊客。
為了吸引用戶,支付寶在寶達商城推出了使用即送75港幣的優惠活動。「我全家都在用支付寶。」一位買海鮮的大嬸稱,「不用找錢,錢上也不沾腥味兒了。」
2017年8月中旬,港版大眾點評Open Rice開始將其平臺上的香港餐飲店接入支付寶付款。至今已有15年歷史的Open Rice 是香港最大飲食諮詢平臺。目前,該平臺上共有商戶2.3萬家,目前有超過1000家店鋪支持支付寶付款。
當然,和寶達商場相同,支付寶拿下每個商戶都是有代價的。除了派發大量優惠券外,支付寶還在旺角最著名的「吃貨街」登打士街發起了「一元吃」活動,參與商家覆蓋了香港常見的魚蛋、豆花、奶茶等各種小吃店。用戶掃碼領券後只需要支付1元就可獲得小吃,商家們收到的是原價,差價則由支付寶承擔。
據「彈彈丹」魚蛋的老闆介紹,僅採訪當天的兩小時內,他的攤位參加活動的用戶就超過了40位,按照「彈彈丹」的最低單品價格20港幣計算,僅在這個攤位,支付寶2小時的補貼就超過600港幣。
對商戶來說,最關心的還是成本。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使用過八達通,並且對這筆開銷並不樂意。此外,八達通有3天的提現帳期,且每筆交易提取一定的佣金;相比之下,支付寶的即時到帳和免費提現,顯得更有吸引力。
OpenRice 營運及科技總監邱桂雄稱,很多商家的反饋很正向:支付寶收到付款後,會有「得令」的到帳提醒,連後臺不需要去看。
據Venetia介紹,目前香港已有超10000家商戶接受支付寶付款,香港市區和新界乘坐計程車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掃碼付車費,全港接入了支付寶的計程車超過18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