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2021-01-08 安徽影視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這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被後人視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名言,認為一個人的品行比頭腦更重要。我們身邊總會出現很多人,但是每個人的品行也不一樣,如果交到品行好的,就是幸運;如果是交到品行不好的人,對我們來說就是災難。

曾國藩在官場中摸爬滾打30多年,早就練就了識人的本領。曾國藩認為: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其實非常簡單,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1、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首先就是要一個人看獨處時的想法。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往往就會妄念叢生,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想法是好的方向,就是君子,相反就是小人。

曾國藩在《挺經》中寫道:「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意思就是說,小人在獨處的時候,會因為沒有人管而產生不好的念頭,時間長了這種想法,就會越積越多。終會有一天你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做出一些令人受傷的行為。

所以,曾國藩曾提出,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就要觀察這個人獨處時的狀態。如果這個人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非常自律、潔身自好,是一個君子值得深交,相反就要考慮一下是否值得深交。想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往往控制著自己的行為,內心是正是邪,決定著人的根本。

2、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就要看他的志趣是什麼樣的。曾國藩曾在給好友歐陽功甫的心中說:「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我們如果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碌碌無為或者自甘墮落的人,就會讓自己的志趣走向庸俗,在吃喝玩樂中放縱自己;但是那些積極樂觀的人,往往充滿正能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比別人更加容易收穫幸福。

上面這兩點,就是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兩點準則。如果你還在疑惑不知道如何辨別可以學習這兩點,讓自己遠離生活中的小人。曾國藩作為晚清的「半個聖人」,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而且他的思想和經驗對後人有很大的益處。

如果你想多了解曾國藩這個晚清名臣,想學習他的識人之術,又或是他的從政學問,都可以來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他的處世智慧, 對提高自己的內涵修養、發展自己的未來前途,也是大有益處的。

梁啓超曾評價曾國藩:「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玻璃大王曹德旺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曾國藩,我看過3次《曾國藩全書》,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在曾國藩的身上,我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

品讀曾國藩,就是品讀人生。想要了解曾國藩的,可以看看這本《曾國藩全書》。

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3點就夠了
    他對於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很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有著自己的一套判斷人的方法。曾國藩往往在處於一個人時,會觀察對方外貌舉止、細節動作,通過這些細節問題就可以知曉對方的人品如何,從而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深交。通過曾國藩的識人之術,我們會發現:知人知面亦可知心。
  • 曾國藩:看這3點!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在官場摸爬滾打了30多年,閱人無數,對於識人和用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可以了。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4點就夠了
    曾國藩在官場摸爬滾打了30多年,一生閱人無數,也用人無數,對於識人和用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識人之術,至今仍備受推崇,有統計說當時清朝1/4以上的官員都是他提拔任用的,其中就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會發現: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只要看這4點就可以了,一看一個準。
  • 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3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曾國藩曾提到: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1、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為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滿肚子真理,他們把遵守倫理道德當成快樂;而小人滿肚子都是欲望,他們把滿足私慾當成快樂。要知道,慾壑難填,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小人不學理,只顧著追求私慾,很容易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人心就像是一口井,深不可測,人們將人心難測,規矩於人情之上,因為覺得人情總是那麼反覆無間。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必要去深究人心難測的源頭了,因為那就像水簾洞的水,沒有源頭。人心難測,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其實筆者想說,小人的心才難測,人生之路長慢慢,誰能保證一輩子沒遇到幾個小人呢!
  •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可以了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在官場摸爬滾打了30多年,閱人無數,對於識人和用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可以了。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參照曾國藩這2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我有2個標準
    曾國藩能夠有歷史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歸結於他那厲害的「識人術」。在曾國藩留給後世的書信中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主要看這2點,一看一個準。意思是說,想要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君子,一定要看對方的志向和興趣。志向卑下的人安於流行、平庸、鄙陋的習慣,且日漸趨於汙濁和卑下。志向高尚的人則效仿古代先哲博大胸懷和賢明的軌跡,因而日漸走近崇高和明理。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或小人,看3點就夠了,多數人不知
    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人,有君子,當然也有小人,這個世界上好人很多,小人也不少,倘若我們不多留個心眼,就很容易被身邊的小人算計,即使你能力再強,為人再坦蕩,這些人也要給你使一些絆子,讓你不好過。如何避免這些麻煩呢?
  • 千古奇書《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夠了
    答案:讀懂人性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總免不了遇到那些善用陰謀詭計的小人,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老實人,他們因為不懂人性,自己明明有實力,還是慘遭陷害,前途也是一片黑暗。讀懂一點人性,並不是要我們成為那些內心陰暗的小人,而是我們在每個人小人面前要學會自保,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最近有幸讀了一本《羅織經》這本書被稱作是「中國的人性的弱點」,在書中,作者把人性剖析得十分透徹,就連斷案如神的狄仁傑看完之後也是冷汗直流。
  • 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懂這3點,老實人也能精明處世
    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懂這3點,老實人也能精明處世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恐怕沒有人能知道。世間萬物人們更難知道的是隔著肚皮的人心,尤其是如何防範身邊的小人。先賢曾國藩平生功勞身大,以一己之力挽大清於危難,最厲害的並不是他的「豐功偉績」,令人稱道的卻是他的識人術。按照曾國藩的識人理論,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最關鍵的是看懂這3點,搞明白了老實人也能精明處世。說白了,曾國藩識人術的核心在於看透了人性。君子與小人的根本區別,取決於人性。人性是很難看透的,一旦摸透了人性,那就了不得,基本上算是「半仙級別」。
  • 千古奇書《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行了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很多人,有好有壞,有真心有假意,但更多情況是,人們往往深陷算計之中而不自知,識人不清,看人不明,因此也容易吃很多虧。所以我們需要去提高自己的識人辨人的能力,避免遠君子而親小人。書裡的三句話揭露了世俗的險惡,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三點就夠了。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在此書中有3句話能夠揭露出世俗的險惡,還能夠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釋義:事情成了,就坐享其成;事情黃了,就推卸責任。這句話用在小人身上可謂是屢試不爽,比如在公司裡,身邊有一個人平時在團隊裡需要出力時見不到他的人影,等到事情成功之後便坐享其成;若是不成功便想法設法的推卸責任,這樣的人一定是險惡的小人,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是隱藏得比較深罷了。二、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釋義:人心詭計多,不可以貌取人。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或小人,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懂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君子當然也會有小人;這個世界上好人很多,小人也不少;如果不多留一個心眼,就很容易被身邊的小人算計。即使能力再強,也擋不過身邊故意有人給你使絆子。應該如何避免這些麻煩呢?因為這本書是專門講如何害人的書,是由唐代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們編著的,是用來專門製造冤假錯案的書。書裡的3句話揭露了世俗的險惡,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 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無需試探,看這4點就全明白了
    中國人對君子向來都是尊敬喜愛的,對小人通常都是嗤之以鼻,為什麼呢?因為君子品性高潔,坦坦蕩蕩,不算計人,與之相處如朋友,不用小心提防。而小人呢,你對他再好,也可能被隨時反咬一口,你跟他相處再久,也沒有情誼可言。
  • 稻盛和夫:男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2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稻盛和夫曾說:男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1、不被欲望所左右在稻盛和夫看來如何區別小人和君子,往往就要看興趣的高低,君子常常講究修身克己、博覽群書,不斷增長自己的學識,從中得到成長;但是小人眼裡只有自己的私慾,常常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放浪自己,有時候因為滿足不了,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看3點就夠了,多數人不知
    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解釋:事情成了,就坐享其成;事情黃了,就推卸責任。這句話在小人身上用得屢試不爽,倘若公司裡,或者身邊有這樣的人,大家要長個心眼了,比如大家一起合作一個項目,倘若做成了,此人便會花言巧語往自己身上攬功,倘若失敗了,此人便會想方設法把過錯推給別人,我們身邊其實都有這樣的人,只是他們隱藏得比較深,以至於我們很難發現罷了。
  • 判斷這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並不難,記住這四點,此人底細一目了然
    在這個社會上與人打交道是最複雜和不確定的,尤其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你用相同的方法,可能結果就會讓你很詫異,與君子打交道,有與君子打交道的方法與小人打交道,有與小人打交道的技巧,關鍵的問題是你首先得辨別出來哪些人是君子,哪些人是小人,才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到底如何去判斷呢?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解釋:事情成了,就坐享其成;事情黃了,就推卸責任。趕快對照一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就是小人的典型行為。在工作中大家一起做一個項目,做好的就瘋狂吹噓自己,將功勞都攬自己身上,出了什麼問題就把鍋甩到別人身上,和他們共事非常令人頭疼,最好遠離這樣的人。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行走江湖,「看人」非常重要,認清小人主動遠離他們就能避免被小人所害。在古代就有這樣一本專門寫人心、人性弱點的書,也被稱為「千古奇書」。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
  • 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三點就夠了!
    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三點就夠了!人際關係對於一個踏入社會的人,是十分重要的。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很難有所作為,尤其在中國這個講人情的社會。古訓有一句話告誡後人:親君子,遠小人。若與君子相交,是大有裨益受益匪淺的,人生也會順風順水;如果結交了小人,勢必一生坎坷,還會引禍上身。如何分清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古代聖賢對此早有定論,並留下三句話告誡後人。只要靜心參悟,就會領略古人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看透對方的人品,君子還是小人,立見高下!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三句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