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這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被後人視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名言,認為一個人的品行比頭腦更重要。我們身邊總會出現很多人,但是每個人的品行也不一樣,如果交到品行好的,就是幸運;如果是交到品行不好的人,對我們來說就是災難。
曾國藩在官場中摸爬滾打30多年,早就練就了識人的本領。曾國藩認為: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其實非常簡單,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1、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首先就是要一個人看獨處時的想法。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往往就會妄念叢生,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想法是好的方向,就是君子,相反就是小人。
曾國藩在《挺經》中寫道:「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意思就是說,小人在獨處的時候,會因為沒有人管而產生不好的念頭,時間長了這種想法,就會越積越多。終會有一天你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做出一些令人受傷的行為。
所以,曾國藩曾提出,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就要觀察這個人獨處時的狀態。如果這個人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非常自律、潔身自好,是一個君子值得深交,相反就要考慮一下是否值得深交。想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往往控制著自己的行為,內心是正是邪,決定著人的根本。
2、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就要看他的志趣是什麼樣的。曾國藩曾在給好友歐陽功甫的心中說:「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我們如果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碌碌無為或者自甘墮落的人,就會讓自己的志趣走向庸俗,在吃喝玩樂中放縱自己;但是那些積極樂觀的人,往往充滿正能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比別人更加容易收穫幸福。
上面這兩點,就是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兩點準則。如果你還在疑惑不知道如何辨別可以學習這兩點,讓自己遠離生活中的小人。曾國藩作為晚清的「半個聖人」,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而且他的思想和經驗對後人有很大的益處。
如果你想多了解曾國藩這個晚清名臣,想學習他的識人之術,又或是他的從政學問,都可以來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他的處世智慧, 對提高自己的內涵修養、發展自己的未來前途,也是大有益處的。
梁啓超曾評價曾國藩:「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玻璃大王曹德旺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曾國藩,我看過3次《曾國藩全書》,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在曾國藩的身上,我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
品讀曾國藩,就是品讀人生。想要了解曾國藩的,可以看看這本《曾國藩全書》。
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