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世界遺產」標誌落成 日光巖有了「姊妹石」

2020-07-08 中國新聞網
鼓浪嶼「世界遺產」標誌落成 日光巖有了「姊妹石」

鼓浪嶼「世遺」標誌、被命名為「時光晶體」的大型石雕8日正式揭幕。 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7月8日電 (記者 楊伏山)在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三周年之際,8日,坐落在鼓浪嶼核心景區日光巖附近一小廣場上的「世界遺產」標誌——被命名為「時光晶體」的大型石雕正式揭幕,日光巖從此有了「姊妹石」相伴,鼓浪嶼又添一處新景點和打卡地。

鼓浪嶼「世界遺產」標誌落成 日光巖有了「姊妹石」

捐贈方、上市公司萬裡石董事長胡精沛(中)向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重耕介紹相關建設情況。 楊伏山 攝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重耕、思明區委書記廖華生和捐贈方廈門萬裡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精沛等嘉賓一同為其揭幕。

「時光晶體」所使用的石料與日光巖材質相同,不同的是,日光巖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時光晶體」則由當代大師工匠精雕細琢,二者相得益彰,均成為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裡的地標性建築。

鼓浪嶼「世界遺產」標誌落成 日光巖有了「姊妹石」

「時光晶體」的落成,日光巖從此有了「姊妹石」相伴,鼓浪嶼又添一處新景點和打卡地。 楊伏山 攝

鼓浪嶼於2008年啟動申遺工作,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預備名單,2016年1月正式推薦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翌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鼓浪嶼「世遺」標誌,背靠日光巖,毗鄰歷史建築黃家花園的「時光晶體」大型石雕,從選址、確定設計方案到選材、落成,前後歷時三年。

中新網記者在現場看到,新揭幕落成的「時光晶體」,外觀猶如一塊結晶體,長4.9米、寬2.45米、高1.9米,重量20.72噸,基座面積180平方米;整個石雕平放在同樣材質並有著波浪紋理、寓意的基座上。放眼望去,整個雕塑就像是置放於萬頃碧波中、縮小版的海上花園鼓浪嶼。

「歷史國際社區」是鼓浪嶼申遺的內容,見證了過去一百多年來東西文化交流與共融的一段特殊歷史。「時光晶體」之命名即取意於此,寓意凝聚鼓浪嶼這一世界優秀歷史文化的精華和沉澱。

其正面以簡潔洗鍊的「晶石切割面」為造型特徵,嵌入銅鑄「世遺」標誌和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金色銘文;背面雕刻閩南古厝和西式騎樓,寓意於中西建築文化在鼓浪嶼的完美交融。

1996年創立於廈門的萬裡石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開啟中國石材「走出去」的諸多先河,推動吸收合併全球行業巨頭,成就「A股石材第一股」。萬裡石從全球各地精選的石材樣品中,最終確定源自福建的惠安花崗巖作為原材料。

胡精沛表示,能為鼓浪嶼「世遺」標誌貢獻一點綿薄之力,是身為本土企業的榮譽所在。作為起步於廈門,內地最大的石材企業,萬裡石將繼續為廈門建設貢獻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廈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形象標誌揭曉
    廈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形象標誌揭曉2012年11月22日 14:43:48來源:新華網核心提示:  21日,廈門鼓浪嶼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形象標誌。  據介紹,標誌以鼓浪嶼標誌性景觀日光巖與八卦樓為元素構成,以藍、綠色為主色調。畫面中,日光巖優雅的線條勾勒出心的形狀。畫面下方分別是鼓浪嶼的英文全稱「KULANGSU」以及鼓浪嶼的中文漢字。精緻的剪影、躍動的線條融入海天一色的鋼琴琴蓋背景畫面,將鼓浪嶼清新宜人的自然風光與厚重的人文歷史濃縮於一方畫面之中。  標誌的設計者蔡勇堅說:「我對鼓浪嶼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
  • 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
    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的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島嶼。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有鄉賢林承強題聯贊曰:鼓浪懸帆今勝昔,堆金積玉慨而慷。 2017年7月8日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莊花園的「聽濤軒」,佔地450平方米,分AB兩所,上下兩層,博物館裡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 廈門鼓浪嶼的第一個標誌性景觀,不是日光巖,而是石像
    廈門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沿海城市,有許多著名的景點,每年都吸引很多遊客,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是鼓浪嶼,這是一個面積只有1.91平方公裡的小島,是國家5A級旅遊景點,鼓浪嶼有許多特殊的景點,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不是日光巖,而是一尊石像。
  • 日光巖上的鬱郁乎文:廈門鼓浪嶼摩崖石刻欣賞
    上的鬱郁乎文廈門鼓浪嶼摩崖石刻欣賞日光巖俗稱&34;,別名&34;,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34;字拆開,稱之為&34;曲徑通幽&34;房地產大王"。
  • 世界遺產的鼓浪嶼,東南沿海典藏級文物,哪些景點值得遊覽?
    2017年廈門市鼓浪嶼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組委會評定為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2個世界遺產。鼓浪嶼不僅是世界遺產還是我國東南沿海典藏級文物基地,那這個不足1平方公裡的小島上與哪些景點值得遊覽呢?
  • 對話中國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創作者林生
    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中國畫)林生  日光巖、八卦樓、金瓜樓;三角梅、木棉花、棕櫚樹;海岸、沙灘、帆船……水墨氤氳間,營造出廈門日前的廈門金磚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各國領導人及配偶在中國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前合影留念,引人關注,繪就這幅作品的作者是土生土長的廈門畫家林生。  問:您的作品以鼓浪嶼為創作題材,無論是新作《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還是80年代您畫的鼓浪嶼主題作品,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鼓浪嶼對您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 日光守護 逆風飛翔|紀念抗疫裝置落成儀式暨鼓浪嶼曉時光音樂對談會
    1鼓浪嶼日光巖之上「光之翼-日光守護逆風飛翔」紀念裝置落成2020年9月18日,我們在鼓浪嶼最高處——天風海濤的日光巖之上,為致敬最美逆行者的裝置「光之翼-日光守護逆風飛翔」舉辦了落成儀式我們特別邀請來自全國的抗疫英雄們及其家屬來到鼓浪嶼,作為裝置落成儀式的重要嘉賓深度參與。
  • 臺灣音樂教授洪再添為鼓浪嶼創作《日光巖浪花之舞》
    他為鼓浪嶼創作了樂曲《日光巖浪花之舞》,通過海峽導報首次披露。洪再添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盛讚,「毋庸置疑的,鼓浪嶼是一片熱土。」  兩岸交流觀感譜進樂曲  洪再添生長在臺灣音樂世家,曾帶領自己創立的臺灣樂團在國際吉他大賽上連續斬獲大獎,因而擁有「國際吉他三冠王」的美稱。
  • 日光巖上俯瞰鼓浪嶼,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鄭成功曾在此屯兵
    鼓浪嶼是中國第五十二處世界文化遺產,最高峰龍頭山上的日光巖,高不到百米,由一橫一豎兩塊巨石組成。起初這裡叫做晃巖,鄭成功登上晃巖以後,覺得這裡風光比日本日光山風光好,所以就把晃字拆開,叫做日光巖。日光巖在鼓浪嶼的中部偏南。圖中是遊客在日光巖上看海景。
  • 帶您飽覽鼓浪嶼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組圖)
    ­  大北電報公司舊址­  見證廈門與世界相連的大北電報公司舊址,現在是共享遺產展示館。­  鼓浪嶼,女王皇冠上的寶石,而文化遺產就是那寶石上的流光溢彩。­  連日來,本報關於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的報導,引發讀者強烈關注。今日,本報聯合鼓浪嶼管委會,精選一組圖片,以最直觀的方式,帶您飽覽鼓浪嶼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無論是建築或是街巷,它們散發著歲月的光澤,更被注入新的活力,正在吟唱傳頌著鼓浪嶼歷史文化的魅力詩篇。
  • 鼓浪嶼是世界文化遺產,這裡有眾多的特色店鋪,充滿了文藝範兒
    鼓浪嶼是個寧靜美麗的小島,這裡有著各種風格迥異、中西合壁的建築,匯集了各種特色的食鋪和商鋪,充滿了文藝範兒。2017年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鼓浪嶼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
  • 登日光巖,訪菽莊花園,廈門鼓浪嶼的文藝之旅
    廈門本島不遠處,有一個面積不大卻聲名遠揚的小島——鼓浪嶼。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南宋時期,那時它還是一座人際荒蕪的小海島。19世紀末期,憑藉怡人的氣候和優美的風景,鼓浪嶼吸引了大批洋人和海外華僑在這裡建造花園別館。這些各具特色的建築為這座美麗的海島又增添了一抹亮色。時至今日,這裡已經發展成了廈門的熱門旅遊景點。
  • 廈門鼓浪嶼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免費預約指南,附景點簡介
    鼓浪嶼一直都是廈門旅遊的核心,4月10日,廈門市鼓浪嶼文化旅遊發展中心發布通告:鼓浪嶼部分核心景點從4月1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面向廣大遊客免費開放。,日光巖7800人次/日、菽莊花園8000人次/日、皓月園8000人次/日;達瞬時最大承載量,暫緩入園,即:日光巖780人次、菽莊花園480人次、皓月園703人次。
  • 探訪鼓浪嶼:「音樂之島」又聞琴響「世界遺產」重拾非遺
    (特區40年)探訪鼓浪嶼:「音樂之島」又聞琴響 「世界遺產」重拾非遺中新社廈門8月30日電題:探訪鼓浪嶼:「音樂之島」又聞琴響「世界遺產」重拾非遺作者閆旭登上鼓浪嶼最高處日光巖環視,上百年的紅磚紅瓦掩映在綠樹之中;向東北眺望對面廈門島可見高樓林立
  • 兩岸中提琴演奏者演繹 日光巖當舞臺上演音樂快閃
    中提琴演奏者在日光巖上演奏《鼓浪嶼之波》。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路然)以日光巖為舞臺,菽莊花園、港仔後沙灘為背景,19位來自海峽兩岸的中提琴演奏者共同演繹《鼓浪嶼之波》――昨日,這場音樂快閃成為「中提琴家在鼓浪嶼――國際中提琴大師班」活動中最閃亮動人的一幕。  「這是日光巖上第一次有中提琴表演,也是第一次有這麼多中提琴演奏者一起演奏《鼓浪嶼之波》,我們創造了兩個『第一』!」
  • 美麗的夏門鼓浪嶼
    龍頭路商業街諸多火熱商鋪都有販賣各種廈門特色小吃,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遊景點。2017年7月8日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 每個人心海都有一座如同鼓浪嶼的島
    再次踏上這座小島,感覺跟從前很相似,又有很多的不一樣。路還是那些路,景點也沒有太多的變化,但是遊人更多了,顯得喧囂了點兒。不過,喧囂的地方是在龍頭路商業區。鼓浪嶼是個很小的島,島上除了少數的電瓶車外,沒有任何機動車輛,也沒有一輛自行車,島上沒有任何的工廠與公司。但是,鼓浪嶼卻是五臟俱全的。
  • 紀念140周年誕辰 弘一法師抄經研究苑在鼓浪嶼日光巖揭幕
    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上午,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暨弘一法師抄經研究苑揭幕儀式在鼓浪嶼日光巖舉行。活動由鼓浪嶼文化旅遊發展中心、日光巖寺主辦。鼓浪嶼文化旅遊發展中心副主任章維新表示,舉辦活動旨在緬懷弘一法師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傳承其精神。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秀卿也提到,作為鼓浪嶼文化的一部分,弘一法師的精神是文化養料,歷久彌新,滋養心靈。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
  • 永州李鼎榮海洋書法在廈門鼓浪嶼交流展示
    李鼎榮海洋書法在廈門鼓浪嶼交流展示東南形勝,詩畫廈門。2020年5月20日,策劃家、詩人、書法家李鼎榮攜家人抵達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登臨鼓浪嶼,了解海洋文化,交流展示海洋書法。鼓浪嶼管委會二級調研員翁星春先生向李鼎榮介紹了鼓浪嶼深厚的歷史文化,陪同參觀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展覽館、亞洲最大的手風琴博物館、中國最早的足球場馬約翰體育場、鄭成功紀念館、日光巖等歷史建築和景點,並就如何開展內地城市與海濱城市的文化交流、促進海洋文明傳播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