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布最新消息,廣州南沙新區明珠灣區起步區二期(橫瀝島尖)金融島區域又投資逾26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與此前的投資相比,其實這不算多。橫瀝島尖6月份招標顯示,投資58.875億元打造景觀交通道路、跨河湧橋涵工程;7月,再迎大動作,重砸32.27億元,擬招標對橫瀝島尖南北兩側海岸及濱海景觀帶進行建設。
不到4個月的時間接連出手,投資合計達117億元,這還只是基礎建設部分。為何橫瀝島尖如此「有錢」?這不得不提廣州南沙橫瀝島尖坐擁的全國首個「國際金融島」。
南方日報記者 柳時強
4個月出手117億元投資基建 橫瀝島尖營造濱海城市風範
18日的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招標公告顯示,橫瀝島尖金融島區域將建市政道路16條,綜合管廊3條,隧道1條。
其投資規模為26.216億元,且不含徵地拆遷費用。資金來源為南沙新區財政資金。
為何要如此重金投入?推敲其工程設計標註就不難理解。該工程要求從空間尺度、鋪裝材料、植物層次上體現國際化、高端化。文化要融入道路、廣場、景觀小品等景觀組成元素中,既要傳承當地的地域特色,又要有多文化交融的國際化特質,街道照明也要營造現代CBD和濱海城市風範。
該區域所在的明珠灣起步區區塊,是南沙自貿片區七大功能片區的一部分。定位為金融商務發展試驗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科研創新等高端服務業,打造具有粵港澳合作服務功能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目標在於成為服務珠三角、面向世界的明珠灣中央商務區。
明珠灣起步區根據規劃總共劃分為靈山島、橫瀝島、蕉門河口和慧谷西部工業區,其中靈山島尖、橫瀝島尖則為起步區規劃中的重中之重。
這樣的定位下,南沙大手筆投資基建就不難理解。7月份,橫瀝島尖提出打造7.8公裡的濱海景觀帶,就是為了營造「鑽石水鄉」的理念,即利用南沙核心灣區水域及其岸線布局的生活休閒空間來體現嶺南特色的濱水景觀,並沿海岸、水道、河湧、河渠兩側布局防護綠化空間,促進濱水區功能多樣化。
橫瀝島尖其實是明珠灣起步區的二期,其一期是靈山島尖。不久前,靈山島尖片區從全國9個項目的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獲得國家綠色生態城區規劃設計三星級評價標識的項目。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為最高星級,標誌著國家生態城區建設管理的最高水平。
生態建設是城市發展的本底。南沙今年出讓的19宗地塊中,位於靈山島尖的就有7宗。其實,從2014年靈山島尖正式開發算起,如今明珠灣起步區已經建設了5年。目前明珠灣僅僅是靈山島尖部分就已經收穫了近10個企業總部項目落戶,短短五年就已經展示了強大的產業吸附能力。
有著靈山島尖建設的經驗與積累,橫瀝島尖的規劃建設,有望更上一層樓。
2017年已列入官方議程 著力發展特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南沙重資投入橫瀝島尖,與其坐擁國際金融島關係緊密。
在廣東推進大灣區建設「施工圖」和「任務書」裡,明確要求高標準建設的南沙國際金融島。國際金融島的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
事實上,國際金融島的概念早已有之,南沙早已醞釀多時。
早在2014年,央行、國家發改委、銀監會等部門就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廣州南沙新區深化粵港澳臺金融合作和探索金融改革創新的15條意見》(以下簡稱「南沙金融15條」)。
在南沙金融15條的支持下,全球金融領域的高端組織國際金融論壇於2017年和南沙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國際金融論壇的永久會址將落戶南沙。該論壇將聯合廣州市、南沙區打造全國首個國際金融島。
從此時起,南沙打造國際金融島就已經被正式列入官方議程了。
按照當時的協議,國際金融論壇將充分發揮金融交往平臺和戰略智庫作用,將論壇的南方總部、各國常設金融機構駐廣州總部、南沙國際會議中心、國際綠色增長基金小鎮、國際金融學院學術智庫區及配套設施等導入南沙國際金融島,吸引國際資本和高端金融人才在南沙集聚。
到了2019年,南沙打造國際金融島又獲得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支持。
而今年7月,省委和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對國際金融島的概念進一步明晰。
該文件要求,推進金融服務創新試驗示範,高標準建設南沙國際金融島,逐步引入國際金融論壇運營總部、各國常設金融機構駐廣州總部等重點平臺。著力發展航運金融、科技金融、融資租賃等服務實體經濟的特色金融。
國際金融島如何錯位發展 考驗南沙智慧
作為實體經濟的輸血管道和現代服務業的核心,金融一直都是地方政府重點發展的產業。不止是廣州,在珠三角各市已經湧現了一大批各種各樣的金融平臺,如廣州的珠江新城和國際金融城、深圳的前海、佛山的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等,南沙要打造的國際金融島,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做到和上述區域錯位發展。
國際金融島如何錯位發展,考驗著南沙的智慧。
截至2018年,珠江新城CBD是廣州市內金融機構分布最密集的區域,集聚了全市70%的金融機構和90%的外資銀行總部,普華永道、渣打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巨頭都在這裡。
廣州國際金融城則定位於打造以高端現代服務業為主體,金融機構集中、金融要素市場齊備、金融交易活躍、金融服務完善、全國一流的金融總部聚集區。2018年以來,金融城起步區出讓地、招商引資提速明顯,包括廣發、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中國人保在內的多家金融企業拿地開發。
大體而言,珠江新城和國際金融城是金融機構的聚集地,業態偏綜合,以銀行保險和證券為主。
南沙的特色在哪裡?
對比廣州已有和將建的金融平臺集聚區,南沙在金融產業方面的發展及規劃,自有特色。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目前南沙自貿片區金融產業取得階段性進展,逐漸形成了以融資租賃、股權投資、商業保理、航運金融等為特色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
金融開放創新是南沙的一個特色,南沙率先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落地全球首個「香港+保稅港區」飛機跨境轉租賃項目,完成全國首例中資銀行境外分行不動產抵押項下跨境融資業務,「智能化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案例入選2019年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
「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新樞紐也是一大特色。其中從IFF會址的規劃能看出端倪。國際金融論壇(IFF)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論壇自成立以來每年都以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為背景,以分析、解決世界與中國經濟金融面臨的問題為中心議題,召開全球年會,成為一年一度的國際金融界盛會。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選址位於廣州南沙新區橫瀝島尖東側。IFF永久落地南沙區,相關配套工程建設,都會有助於建設金融服務新樞紐。這一類的項目還有國際風險投資中心、滙豐全球培訓基地、粵財金融總部基地等項目。
廣州也將推進設立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商業銀行,建設國際金融島,列為了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之一。
南沙的發展需要時間,國際金融島亦是如此。
■記者觀察
南沙的快與慢
南沙這片土地的發展日新月異;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南沙的發展還是太慢。
南沙發展究竟是快是慢?這得辯證來看,南沙既要在規劃、建設上均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沉穩和耐性,也在把握住當前多重戰略優勢疊加的機遇,在快與慢、速度與質量之間辯證選擇,這也能反映南沙推進深化改革,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決心和定力。
二三十年前,在外人的刻板印象中,南沙只不過是游離在廣州城市邊緣之外的「野地」。
如今,「三區一中心」建設協同推進的發展新格局,既是南沙發展的多重優勢,也讓南沙承擔著更重要的戰略任務。南沙更需要保持定力。
地域面積803平方公裡的南沙,更需要謀定而後動。
以廣州國際金融城為例,自2011年廣州市政府第一次提出金融城的概念到之後的規劃出爐、土地拍賣、房企進入,已經過去了整整8年。根據2019年天河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金融城36宗地塊中,已經出讓了28宗,加上今年計劃出讓的4宗,金融城才邁向了收尾階段。
目光聚焦南沙區內,靈山島尖開發已有5年,才初具規模,形成總部集聚效應。
南沙的發展需要時間,國際金融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