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在農村很是常見,這是一種多年生茄科植物。其花期在6至7月,果期在8到10月之間,因其果實長似燈籠狀,所以被稱為燈籠果。
農村常常能見到野生燈籠果,一般就生長在一些路旁、溪水兩岸及河道旁到能看見。作為農村孩子小時候是不少吃這種果實,一般到中秋節前後就能採食。不過不知道是野生的原因還是其它原因,這種果實並不像其它野果那麼甜,這種果樹其實酸味要大於甜味,也可以說是酸酸甜甜。但這對於以前農村孩子本身就缺少零食來說,照樣還是覺得很是好吃。
燈籠果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有一定的藥用功效。燈籠果全株都可藥用,常常被用於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燈籠果樹及果實都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利咽等藥效。
經過現代研究燈籠果還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功效應用於多個領域。如:保健、美容。
燈籠果是可以人工種植,而且種植並不困難技術要求也不高。為什麼種植燈籠果的不多呢?
這主要還是市場問題,燈籠果雖說應用於多個領域,但這些也不是沒有替代品,這些替代品比燈籠果有些更好,有些更易種植。還有就是種植如何一種中草藥都是需要穩定的市場,顯然燈籠果在這些方面都不佔據優勢。
就算是賣新鮮燈籠果市場也不大,總總原因導致燈籠果種植面積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