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文化中,「規矩」這個概念擁有十分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日本人很喜歡「規矩」
小時候,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成為一個守規矩的人。」實際上,他們也都在以身作則。學生在打招呼、行早禮、表示感謝的時候,一旦沒有照規矩做,就會受到批評。嚴格遵守規矩的學生總是能得到「優」的評價。
在日本文化中,「規矩」這個概念擁有十分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日本人很喜歡「規矩」,日本文化中的「規矩」也會給社會帶來了有形和無形的深遠影響。例如,日語中有「心、技、體」的說法,這就是守規矩的理想典範。無論是能樂、歌舞伎、舞蹈、書法、茶道等「文之文化」,還是劍道、柔道、弓道、空手道等「武之文化」,這一點都是共通的。
在日本文化中,「形態」(日語用「形」來表示)和「規矩」(日語用「型」來表示)之間存在著明確的區別。一種事物的形態長時間持續下來,就會形成規矩,升華到文化的領域之中。在這一點上,日本文化與試圖儘量多地引入「無形」元素的中華文化並不相同。
日本人比較擅長的花樣滑冰、體操等項目,就可以歸到重視規矩的一類運動之中,所以日本選手容易獲得較好的成績。
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認為,文化中的「規矩」存在於一個民族所共有的潛意識之中,它能超越時代,超越歷史,超越環境,超越社會變遷,超越政治權利,在長時間中保持不變。
最近,我在電視上看相撲比賽直播時,聽到一名解說員感嘆目前日本的橫綱級相撲都是蒙古選手,他把原因歸結為:「蒙古人強就強在無拘無束,這一點和日本的力士不同。」
但是,我對這句話並不完全認同。因為,大相撲是一項能夠象徵日本文化的比賽和傳統藝能,它本身就非常注重規矩。
大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從賽場上的勝敗、表演的形式,到力士的訓練和生活,都有著嚴格的規矩。暗中使壞的想法與迎合時代的行為都會被人認為是壞了規矩,定會受到批判。
已經得以完善的規矩是不會簡單地允許那些耍小聰明的做法出現的。因此,雖然很多來自蒙古的年輕選手進入了相撲界,發揮著日本人所不具備的力量與進取精神,但他們也都是在規矩的約束之下做到的,絕非無拘無束。
所以,將日本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解釋為「無拘無束」的說法無法令人信服。這些蒙古力士都是在大相撲的約束範圍內發奮努力並且最終獲勝的。對於這一點,應該給予正確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句「無拘無束」作出結論。
日本社會中存在著很多規矩。在外國人看來,可能會顯得「思想僵化」、「循規蹈矩」。不必說是外國人,就連日本人自身都感受到了這一點。但是,理解「規矩」有助於外國人理解日本社會。無論怎麼說,日本人是一個喜愛規矩勝過一切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