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2020-10-02 學習時報

杜甫《解悶十二首》詩云:「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清代詩人袁枚《遣興》寫道:「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毛澤東對自己的詩作既當真,又較真,總是本著對藝術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度,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毛澤東詩詞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仔細比較不難發現,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歷經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再推敲。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意境高遠,成為千古絕唱。

用心打磨:藝海無涯樂作舟

1958年3月,毛澤東視察三峽,隨行的梅白寫了一首《夜登重慶枇杷山》。毛澤東幫他修改之後,說:「詩要改,不但要請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個時期,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這就是所謂『推敲』的好處。」1963年11月24日,他在會見外賓時說:「有些詩不能用,要經過修改,寫文章和寫詩,不經過修改是很少的。」

1956年底,中國作家協會籌辦《詩刊》雜誌,編輯部搜集到社會上流傳的毛澤東的8首詩詞,主編臧克家致信毛澤東:「因為它們沒有公開發表過,群眾相互抄誦,以致文句上頗有出入。有的同志建議我們:要讓這些詩流傳,莫如請求作者允許,發表一個定稿。」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對作品逐一進行校正,還另外提供了10首作品。1957年1月12日,毛澤東回信說:「既然你們以為可以刊載,又可為已經傳抄的幾首改正錯字,那末,就照你們的意見辦吧。」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37首,文物出版社則以集宋版書字體出版了線裝本,兩個版本內容相同。毛澤東對這本詩集十分審慎,他給發表過的27首作品署明了寫作日期;補上了一些詞的題目,如將《浣溪沙》改成《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改動了少數題目,如將《遊仙〈贈李淑一〉》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對部分詩詞正文和附註作了訂正;為一些和詞附上了原作。「六三年版」是毛澤東親自參與審訂、編輯的毛澤東詩詞版本。

據曾擔任毛澤東保健護士長的吳旭君回憶:從1963年3月至1973年冬,毛澤東對全部詩稿反覆看過數次,對有些詩詞作過多次修改。修改都由吳旭君作記錄,等到推敲好的句子定下來之後,毛澤東再親筆寫到手稿上,然後叫她把修改記錄燒掉。1973年冬天,他又叫吳旭君把全部詩詞抄寫一遍。毛澤東又作核對。如此反覆,足見毛澤東對修改作品的嚴謹程度。

隨意而為:無心插柳柳成蔭

隨著毛澤東詩詞的陸續發表,毛澤東詩詞手跡也不斷公之於世。《念奴嬌·崑崙》有5件手跡,《沁園春·長沙》有6件手跡,《沁園春·雪》有10件手跡。這些手跡蘊含著作品修改和流傳過程的重要信息。毛澤東寫完《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之後,將手稿扔進紙簍,是田家英將其撿回並留存的。1956年12月4日,在致黃炎培的信中,毛澤東抄錄了《水調歌頭·遊泳》,「以答先生歷次贈詩的雅意」。1961年毛澤東將《虞美人·枕上》書贈給衛士張仙朋時說:「這個由你保存。」1962年2月,毛澤東把《卜算子·詠梅》抄贈劉思齊作為新婚賀禮。

毛澤東的詩詞手跡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心境狀態下書寫的。他並不是對照詩集一字一句照錄,往往是憑記憶,憑印象,加上他書寫時已時過境遷,文字感覺和內心情感都可能發生了微妙改變。毛澤東詩詞作品字詞句篇的豐富變化,有相當一部分呈現在手跡當中,未必都是刻意修改。

《沁園春·長沙》中,「層林盡染」寫成「層巒盡染」,「到中流擊水」寫成「向中流擊水」;《七律·長徵》中,「萬水千山只等閒」寫成「萬水千山似等閒」,「更喜岷山千裡雪」寫成「最喜岷山千裡雪」;《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牢騷太盛防腸斷」寫成「牢愁太多防腸斷」;等等。這些字詞比較接近,詩句含義沒有實質性變化。有的時候,詩句的變化比較大。《賀新郎·別友》「人有病,天知否」一句,有的寫成「曾不記:倚樓處」,有的寫成「重感慨,淚如雨」。《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一句,就有「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抽長戟」「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揮長戟」兩種寫法。

專家潤色:採得百花釀成蜜

毛澤東的詩詞成就舉世公認,但他卻很低調,與詩友平等交流,切磋詩藝。柳亞子、黃炎培等人每有新作,都會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則以詩回贈,而回信中常有「錄呈審正」這樣的謙辭。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信中寫道:「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於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

1959年6月底7月初,毛澤東寫了《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廬山》。9月7日他致信胡喬木:「詩兩首,請你送給郭沫若同志一閱,看有什麼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郭沫若於9日、10日致信胡喬木,反饋自己的意見建議。9月13日,毛澤東再次寫信給胡喬木:「沫若同志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郭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七律·登廬山》「躍上蔥蘢四百旋」一句,原先是「欲上逶迤四百旋」,郭沫若認為「『欲上逶迤』四字,讀起來似有躑躅不進之感,擬易為『坦道蜿蜒』」。而「熱風吹雨灑江天」一句,原先是「熱風吹雨灑南天」。郭沫若「覺得和上句『冷眼向洋觀世界』不大協諧。如改為『熱情揮雨灑山川』,似較鮮明」。後來的定稿,顯然是參考了郭沫若的意見。

1962年《人民文學》發表《詞六首》之前,毛澤東將其寄給臧克家等人徵求意見,1962年4月24日,毛澤東致信臧克家:「你細心給我修改的幾處,改得好,我完全同意。還有什麼可改之處沒有,請費心斟酌,賜教為盼。」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出版之前,毛澤東委託田家英邀請朱德、鄧小平、彭真等中央領導同志以及郭沫若、臧克家等詩人,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臧克家提了23條意見,毛澤東採納了其中13條意見。

讀者建議:聽取溪流動地聲

毛澤東不僅虛心聽取名師大家的修改建議,對陌生讀者的合理意見也非常重視。1952年元旦,東北大學教授羅元貞看到新中國的可喜變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感激之情,信中還建議將《七律·長徵》「金沙浪拍雲崖暖」中的「浪」改為「水」。1月9日,毛澤東給他回信說:「1月1日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書眉上批註道:「浪拍:改水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如此改的。他說不要一篇內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

1957年《詩刊》創刊號發表《菩薩蠻·黃鶴樓》時,「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寫的是「酎」字。這顯然是筆誤,「酎」是名詞,指經過兩次或多次釀製的酒;「酹」是動詞,指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和起誓,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樽還酹江月」中的「酹」字即為此意。復旦大學一名學生、江蘇省泰縣一個小學校長、福建省南平縣的讀者陳治等人,分别致信毛澤東,指出「酎」應改為「酹」。毛澤東看完後,讓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給他們回信,告訴他們所提意見是對的。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無比敬仰的偉大領袖,普通讀者發現毛澤東詩詞存在瑕疵,能提出修改意見,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錯別字,需要有學識,更需要有勇氣。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社會是不可想像的,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博大胸襟和為民情懷。1957年3月12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說:「當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不要老是想著『我多麼高明』,而要採取和讀者處於完全平等地位的態度。」他這樣說,更這樣做。正是這種態度使毛澤東能夠從諫如流,認真聽取讀者建議。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手稿與發表版本對比,付梓前他總要字斟句酌,反覆修改
    毛澤東許多詩詞的最初手稿與最終發表的版本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細心的朋友就發現,這些改動恰恰反映了他在文章治學方面的嚴謹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下面我隨手舉幾個例子。  熟悉毛澤東詩詞的朋友一定知道他的這首詞《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 毛澤東詩詞研究面面觀
    隨著毛澤東詩詞的發表和出版,就有了對「毛澤東詩詞」的研究。幾十年來,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課題逐漸增多,研究成果日益擴大。查閱「詩言志紅藏室」資料,可見其具有代表性和標誌性的成果。1、最早的毛澤東詩詞賞析著作是《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
  • 走出國界的毛澤東詩詞
    原標題:走出國界的毛澤東詩詞   一代偉人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又是一位在當代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與詞人。「近代詩詞誰堪比,文人詩家崇又驚」,毛澤東詩詞不僅在國內獨領風騷,在國際上亦魅力無比。
  • 毛澤東詩詞裡的秋天
    這部《毛澤東詩詞全編鑑賞(增訂本)》全書47萬字,近百幅插圖;它分為詩詞原作、注釋、考辨、賞析四個板塊,立體、全面地向讀者展現了毛澤東詩詞作品的光彩收入毛澤東詩詞總量多達78首(一些不嚴肅的出版物所收入的非毛澤東詩詞作品及毛澤東所寫的非詩詞類韻語一概不取),納入了現在已經公開披露並經嚴謹考證的所有毛澤東詩詞,比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還多收入十一首,首次公布部分毛澤東詩詞手跡;故而說它是收錄毛澤東詩詞非常完備的一個版本。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毛澤東的詩詞作品數量不算多。仔細比較分析毛澤東詩詞,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作品都經過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改再改。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成為千古絕唱。 今天,我想把毛澤東修改詩詞的有關情況作一個梳理。
  • 我酷愛毛澤東詩詞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4周年之際,筆者拜訪了原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研究員王高宣。王老離休後,認真學習和研究毛澤東詩詞,成果頗豐。  王老酷愛書法和篆刻。與其他書法愛好者不同的是,王老將全部精力用在了學習、鑽研、書寫和篆刻毛澤東詩詞上。  王老1927年出生,1949年參軍,1986年離休。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核心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詩詞的主題發生了重大變化,視野更加開闊,面向整個世界,成為抒發外交理想、表達外交立場、宣示外交政策的特殊文本。 20世紀30年代以後,毛澤東把中國古典詩詞推向了世界。
  • 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毛澤東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鍾,認為「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哀而不傷、溫柔敦厚嘛!」「興觀群怨」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毛澤東詩詞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
    新中國成立不久,由於中國與蘇聯建立了良好的政治關係,1957年蘇聯出版了俄文版《毛澤東詩詞18首》,由漢學家費德林和艾德林翻譯,印數高達15萬冊,這是毛澤東詩詞的第一個外文版。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國等國家也先後出版了毛澤東詩詞。如匈牙利版本是由著名漢學家山多爾等翻譯,書名為《毛澤東詩詞21首》,1958年出版。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造就了精美絕倫、獨領風騷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優秀傳統,毛澤東詩詞中所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格調以及經世致用的現實主義情懷,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智慧
    毛澤東詩詞意境高遠、思想豐富,充滿雄心、意志和勇氣,既是應對奮鬥人生的心路歷程,又是化解現實危機的韜略智庫。作為詩詞藝術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深刻理解,更蘊含著豐富而又深邃的中國智慧。 哲思入境 智慧是一種由知識與智力、方法與技能、思維與觀念、選擇與評價等構成的綜合能力。
  • 讀毛澤東詩詞
    最早接觸毛主席詩詞是在孩童時,姥姥家附近的城門樓上水泥砌的一句詩。而小時候天真爛漫,爸爸只告訴我這是毛主席的詩句。漸長後,才發現這句詩竟然一直氤氳在我心頭,揮之不去——「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而今獨在異鄉,每每想起這句詩就想起了故鄉寺廟裡的柏樹,爺爺家老屋上的衰草,還有那聽著刺耳卻親切的鄉音。也許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喜歡上了毛主席的詩詞。
  •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
    《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 傅抱石作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詩詞,是其整個詩詞創作中的一個重頭,可謂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可以看出,長徵前後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高峰期。詩人著力創作的幾首詩詞,生動再現、描述了紅軍長徵中那些崇高壯烈、激動人心的戰鬥場面和情景。 細數毛澤東長徵詩詞作品,大體有《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崑崙》《七律·長徵》《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沁園春·雪》等7首。
  • 毛澤東編印的第一本毛澤東詩詞集:《風塵集》
    編者按:日前黨史頻道轉載了《黨的文獻》2014年第2期的文章「《風塵集》是毛澤東編印的第一本毛澤東詩詞集」,通過分析,文章中得出以下結論:據考證《風塵集》就是毛澤東編印的第一本個人詩詞集;詩詞集的名稱應為《
  • 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每臨此景,古人詩詞中多有寫雪之作,且錦篇迭出,汗牛充棟。而作為一代偉人、詩人的毛澤東,在其詩詞中也不乏詠雪的佳構。 臨窗奉讀主席詩詞,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寫雪景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詞曰: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 毛澤東詩詞與革命文化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藝術成果,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 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主線。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文化是這一偉大實踐的文化結晶,也是20世紀中國最強勁的文化形態之一。
  • 你不得不欣賞的詩詞:毛澤東詩詞
    【一】詩詞的文化傳承詩詞,是闡述心靈的偉大文學藝術,是彰顯中華文化韻律之美的載體。美妙的韻律、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凝聚在詩詞中,展現了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每個時代都有各領風騷的人物,他們傳承與發揚了詩詞之美。作為一個中國人,你需要好好欣賞這個文化聖典——詩詞。這裡,推薦一代偉人的詩詞——毛澤東詩詞欣賞。
  • 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智慧
    要想了解中國人民的真實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讀的經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澤東詩詞的。 作為詩詞中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理解,蘊含著他為古典詩詞注入的新鮮血液,蘊含著中國智慧。毛澤東將意境運用得如此鮮明豐滿而又新穎獨特,真可謂達到了「詞以境界為最上」的效果。 毛澤東在充分汲取中國古典詩詞養分的同時,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詩詞創作風格,這與毛澤東詩詞是在他所領導的革命鬥爭之中孕育而生有直接的關係。毛澤東很喜歡秋天,因此在他的詩詞中,秋天常被賦予新的意象。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印象記一則
    毛澤東詩詞印象記一則毛澤東大部分詩詞老百姓耳熟能詳,已成我們的歷史文化基因。記得一則史資上說,上世紀五十年代結集出版毛澤東詩詞時,他本人還不同意,理由是擔心「格律詩(詞)」會束縛年青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現看來,這顧慮多少顯得多餘。